腹腔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

时间:2022-04-13 10:02:1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zoޛ)j馝M]'IzӟiGnim5}}vF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我科80例腹腔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患者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5.8±3.5)岁,其中结直肠病变手术者25例,胃癌全切术者5例,阑尾炎手术者40例,胆囊及胆道手术者10例;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口服0.2 g乙吗噻嗪或

50 mg安博律定或0.1~0.2 g心律平,3次/d,同时可配合静点能量合剂、二磷酸果糖等,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2~3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方法和对照组相同,口服中药汤剂,方剂为:太子参、黄芪各30 g,麦冬、五味子、桂枝各15 g,炙甘草10 g,生地20 g。辩证加减:血瘀者加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各15 g;痰湿者加茯苓、陈皮、半夏各15 g,竹茹10 g;气虚者加西洋参10 g,冬虫夏草15 g,并去太子参;阴虚火旺者加玄参、知母、鳖甲各15 g,黄连10 g。

1剂/d,每剂以水煎3次,合并后分3次口服。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会议制定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和疗效参考标准”为本次试验进行评价[2]。

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见早搏症状全部消失。

好转:治疗后,患者早搏症状减少一般以上,临床症状消失或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加以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并需要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同比对照组总有效率6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 论

心律失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缺氧或患者体内环境紊乱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腹腔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类型,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工作、生活。

祖国传统医学将心律失常归纳到“心悸”范畴之中,心律失常可自行成病,也可由心脏疾病或非心脏性疾病导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积劳成疾、久病不愈、情志失调导致的心之气阴亏损所致。气虚者会引起血液运行不畅,阴虚者则血量供应不足,正是因为患者脉道瘀滞才造成血运不畅,心失所养、心脉不通,进而表现出上述临床症状。由此可知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气血亏虚,治疗时应从气、痰、瘀三方面入手[3]。本方之中的红花、川芎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也可缓解患者焦躁不安情绪,安神补气;黄芪、桂枝、炙甘草等可益气通阳;黄连、知母、鳖甲可滋阴清热。诸药合用,可起到调畅气血、平衡阴阳、同心脉、除心悸的效果。单纯的西药治疗,无法实现标本兼治,但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治标也可顾本,效果显著,痊愈彻底,患者收益颇多,再加上中医可辩证加减药材,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药,治愈效果明显[4]。

在本组实验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5%同比对照组总有效率6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腹腔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 琴,郑 娜.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3,(1):64-64,65.

[2]苗明霞.106例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3,(1):7-8.

[3]沈名杨.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3,(1):62-63,64-65.

[4]张 静,赵 鞠,张 瑾,等.过量饮酒对心脏损害的心电图改变[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3,(2):76-77.

推荐访问:心律失常 腹腔 术后 诊疗 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