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4-01 11:36:18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165

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检查方法不能诊断和内、外科难以治疗的疾病通过介入诊疗技术得到明确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现对该项技术的应用情况作一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7月以来通过介入诊疗技术诊断和治疗各种患者325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5例中男231例,女94例,年龄16~82岁,平均54岁。在电视胃肠造影机下操作的44例,在DSA机下操作的261例,在CT及B超下操作的20例。属诊断性的86例,包括在电视、B超及CT下定位下经皮肺(肝)穿刺活检,经皮直接瘤腔穿刺造影,上、下肢动、静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肾动脉造影,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肝动脉造影,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性239例,包括肝、肺、食管等处的恶性肿瘤的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食管狭窄内支架植入术,前列腺增生的内支架治疗,动静脉狭窄的内支架植入术;消化道出血、大咯血的栓塞治疗;动、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输管再通术,椎间盘旋切术(PLD)及硬膜外前间隙胶原酶溶核术等。

疗效判断标准:肿瘤按1982年12月全国抗癌药物会议抗菌素肿瘤药物疗效标准,其他疾病按症状缓解程度评价。

结 果

属诊断性86例中经介入方法确诊的79例(91.86%),仍未确诊的7例(8.13%,最后诊断根据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结果)。属治疗性239例中,治疗有效236例(98.7%),其中一般效果(S)103例(43.1%)。显著效果(CR+PR)133例(56.9%)。所有病例中出现并发症3例(1%)。脑动脉痉挛1例。脊髓损伤遗留单侧下肢肌力下降1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

讨 论

经导管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恶性肿瘤的治疗在于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但多数恶性肿瘤发现已接近晚期,已失去手术的机会,介入治疗在于控制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别是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其治疗效果至关重要,DSA能显示3mm肿瘤染色和1mm肿瘤血管,同时进行碘油栓塞,明显地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因肝癌绝大多数为多中心发生或肝内转移,明确其病灶的大小、范围、数目、有无门脉。腔静脉瘤栓、动静脉疾对于选择治疗方案,预测术后效果具有客观的指导意义。肝动脉碘油栓塞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甚至肝癌自发性破裂治疗都具有较好效果。

经皮肺(肝)穿刺病灶活检的临床应用:CT及MR对肺内结节性病灶检出率较高,但对病灶小,表现不典型者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X线电视、CT定位下用细针穿刺活检,操作简单,痛苦轻,确诊率高。本组12例全部检出病理细胞。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小肠的病变胃肠钡造影很难显示清楚,根据小肠和结肠血供主要来源于肠系膜上、下动脉。本组15例因消化道出血行肠系膜下、下动脉DSA清楚显示出血血管及显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和畸形血管团。同时行供血动脉分支栓塞及局部血管加压素持续灌注治疗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支气管动脉栓塞抢救大咯血的临床应用:本组6例均因大咯血入院,最重者每天咯鲜血1200ml,处于休克状态,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行急诊支气管动脉插管用明胶海绵栓塞均获成功,其中2例支气管扩张,3例支气管动、静脉畸形,随访1年以上无出血。1例支气管扩栓塞后再出血行肺叶切除术。大咯血除失血性休克外,易窒息死亡,是临床急诊,常为小动脉破裂,如出血量大时应考虑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食管支架在食管良、恶性狭窄中的应用:食管狭窄表现为吞咽困难或不能进食进水,为食管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饥饿感令人无法忍受,放置食管支架后可使狭窄段再成形,保持管道通畅,其症状改善立竿见影,显著提高生存质量。

动脉溶栓治疗血栓形成:动脉血栓早期结构疏松,有学者报道病程在6小时内动脉溶栓效果好,本组1例肱动脉血栓形成21小时,经肱动脉插管先后用50万U尿激酶灌注后保留导管持续尿激酶,于40小时后血栓完全溶解,肢体颜色、功能、脉博恢复良好。动脉溶栓导管头直接伸入血栓内部高浓度尿激酶长时间多次灌注有效地促使血栓溶解。

椎间盘旋切术(PLD)及硬膜外前间隙胶原酶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以往以外科手术及理疗为治疗方法,对于理疗无效但又无手术指针的患者椎间盘旋切术(PLD)及硬膜外前间隙胶原酶溶核术治疗是首选的方法。

鼻出血的介入诊断及治疗:鼻出血为常见急症,通常五官科填塞为首选的方法,对于五官科填塞无法止血的患者如不及时止血将危及患者的性命,介入治疗能及时止血起到挽救患者的性命。本组15例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及时止血起到挽救患者的作用。

综上所述,介入诊疗技术在血管性病变和非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之中具有应用范围广、疗效佳、损伤小并发症少,且多种技术联合应用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传统诊疗技术的不足。但目前还存在着不能单次完成全部治疗过程,X线辐射损伤和影像前后重叠等缺点。

推荐访问:诊疗 介入 临床 价值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