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放置甲硝唑对感染的影响

时间:2022-04-15 09:51:59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在子宫腔内放置甲硝唑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8月1日~2012年6月15日前来本院进行人工流产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人工流产术后子宫腔内放置甲硝唑,对照组不放置甲硝唑,两组均在术后1周和1个月复检术后感染状态,比较阴道清洁度改善和盆腔炎症减轻情况。 结果 共纳入69例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23例,对照组46例。试验组术后1周和1个月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26.1% vs 80.4%;26.1% vs 69.6%);术后1周和1个月时试验组感染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100.0% vs 67.4%;91.3% vs 6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人工流产手术后患者应用甲硝唑能达到降低感染率的目的,可以改善感染情况。

[关键词] 人工流产;甲硝唑;术后感染;子宫腔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059-03

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手术切口、手术入径以及手术脏器的感染,是位居第二位的常见医院感染,美国每年发生约50万例手术部位感染[1]。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者较未发生感染者留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增加60%,需再次住院治疗的可能性增加5倍,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倍,治疗费用也明显增加[2]。正常生殖道是菌群平衡的,但人工流产术后由于生殖道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易致菌群失调而罹患生殖道感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手术后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需要继续推进抗生素临床合理使用。本研究通过分析人工流产手术患者术后子宫内置甲硝唑对生殖系统感染的影响,旨在为人工流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术后感染率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1日~2012年6月15日前来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就诊并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经常规妇科术前检查后,判断其是否成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20~45岁。(2)首次妊娠。(3)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疾病者。(2)正在服用抗生素治疗者。(3)随访过程中出现严重感染者。

1.2 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实施人工流产术后在子宫腔内放置甲硝唑2片(200 mg/片)。操作方法:用卵圆钳夹住药片放置在子宫颈口后,用扩宫器送至子宫腔内。对照组不做内置甲硝唑处理。对患者和进行临床检查的医生采用盲法。两组对象均在术后常规接受口服利复星(左旋氧氟沙星)治疗6 d:200 mg/片,1次2片,2次/d。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1个月检查感染状态,记录感染情况和不良反应报告情况。疾病诊断及实施检查者均由该卫生院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且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完成。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术后如出现严重感染者,将对其实施用药干预,同时退出本研究。

1.3 临床评价标准

每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1个月进行阴道清洁度和盆腔炎检查。对阴道分泌物湿片和染色涂片检查,观察其清洁度和有无特殊细菌及细胞等,判断阴道有无炎症,根据细胞检测数量,将阴道清洁度划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正常,Ⅲ~Ⅳ级为阴道炎症。根据临床检查和患者临床表现是否有宫颈糜烂、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表现,判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盆腔炎症。阴道清洁度Ⅰ~Ⅱ级且无盆腔炎症者诊断为未感染,阴道清洁度Ⅲ~Ⅳ级或有盆腔炎症者视为感染。术后阴道清洁度改善和/或盆腔炎症减轻者定义为感染好转,感染状况无变化或加重者定义为非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数据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质量控制

每例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感染诊断均由两位医师独立判断完成,出现意见不一致时,两名医师分别进行复检后讨论进行判断。病例信息采用双人平行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术前评估后共纳入研究对象69例,试验组23例,对照组46例,均接受各组干预措施,研究对象均定期前来卫生院接受复检,术后1周和1个月的随访率为100.0%。

研究对象年龄21~42岁,平均(33.5±5.1)岁,试验组23例,对照组46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t = -1.671,P = 0.099)、怀孕天数(t = -850,P = 0.399)和术前感染情况(P = 0.324)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术后感染情况比较

术后1周和1个月时,试验组的感染率均为26.1%,分别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感染率(80.4%;χ2=19.287,P < 0.001)和术后1个月感染率(69.6%;χ2 = 11.715,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术后感染好转情况比较

术后1周,试验组感染情况相比术前均有好转(100.0%),好转率高于对照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583,P = 0.002),术后1个月时,试验组有91.3%的患者感染情况相比术前有所好转,好转率高于对照组(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68,P = 0.044)。

3 讨论

人工流产本身对女性的身体会造成一定损害,而实施人工流产术后发生感染,会加重妇女身体和精神的伤害,不仅加重个人和家庭疾病负担,增加的感染治疗程序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3-4]。本研究发现对人工流产术后的妇女子宫腔内处放置甲硝唑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增加术后感染好转比例。建议术后常规使用子宫内置甲硝唑预防术后感染发生。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甲硝唑对人工流产术后感染的影响,在研究对象选择、临床检查、数据收集和录入阶段均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人工流产手术易感染的原因是女性阴道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虽然手术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但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5]。手术的介入不仅破坏了阴道与细菌菌群之间形成的动态平衡,而且手术后子宫内膜分泌物及创伤处渗出的血液改变了原阴道内环境,导致手术后源于阴道定植菌的上行性感染,可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6]。同时手术中出血、创伤,患者精神状态极度紧张都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7],上述原因增加了被感染的概率,因此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必须的、必要的。手术后预防使用抗生素可以将已经定植于手术创面的细菌杀灭,防止其繁殖和扩散[8]。

妇产科感染大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应选择能覆盖常见需氧和厌氧病原菌的相对广谱、疗效可靠、安全及价格合理的抗生素[9]。甲硝唑具广谱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消化道、腹腔及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骨和骨关节等部位的感染以及脆弱拟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脑脓肿、败血症及脑膜炎等,此外还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同时应注意到甲硝唑在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时会出现胃肠道不适、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直接放置药片给药形式的用药剂量还需临床观察,本研究采用术后一次给药,剂量为2片,观察期间未发现患者报告不良反应。

本研究发现,在人工流产手术后预防使用甲硝唑可以在术后短期和长期时间段内均可降低感染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感染情况有所改善。但使用甲硝唑是否会影响到阴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有待进一步研究。人工流产术后在子宫腔内放置甲硝唑可以减少感染发生,增加患者的安全性,减轻患者和社会的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 徐晓刚,李光辉. 抗感染药物在外科领域的预防性应用指南(美国)[J].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3):180-183.

[2] Bratzler DW,Houck PM.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for surgery:an advisory statement from the National Surgical Infection Prevention Project[J]. Clin Infect Dis,2004,38(12):1706-1715.

[3] 刘原,和平,杨增尚. 抗菌药物在治疗和预防性应用的对比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58-159.

[4] 汤雅琴,阮征,张霞,等. 1600例人工流产病例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11,20(12):24-26.

[5] 张文艳. 人工流产术后妇女生殖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治疗药物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7):68-69.

[6] 高海红. 人工流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13-14.

[7] 史占军,张亚莉,景宗森. 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57-59.

[8] 文隽. 2010年人工流产手术后患者应用抗生素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20-21.

[9] 徐爱玲,韩素文. 米索前列醇防治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积血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09,2(20):48-49.

(收稿日期:2013-02-19 本文编辑:袁 成)

推荐访问:甲硝唑 人工流产 术后 放置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