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测试》课程分层教学之实践

时间:2022-05-29 15:5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分层教学法能很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着重应用技能培养的特点。现在高职教育应用分层教学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上,对于专业课程的应用讨论较少。本文通过探讨分层教学在《软件测试》课程中的应用,为分层教学在高职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操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软件测试;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8-0105-0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时间才二十多年,在教学方面大多是沿用普通本科教育的实践经验,着重理论讲解,删减部分知识难点来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着重应用技能培养的特点。

《软件测试》课程有着工程学科的特点,一方面强调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又强调实践运用。而高职学生大多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同时理论基础较薄弱,对于偏重理论研究的学习大多都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目前,已经有了项目教学、案例驱动等一些适应高职教学的教法,并且这些教学方法已经应用到了高职软件测试课程中。笔者提出了另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并且对该方法在软件测试课程中的实践运用做了探讨。

分层教学的理论探讨

(一)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概括的说法就是:首先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然后教师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分层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说明了人的认知潜能的存在,并且认为通过教学引导可以完成从现在水平到潜在水平的转化。而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将认知目标分为六大类,定性了完成教学可达到的教学目标。

这些仅仅是一些理论上的论断,并没有给分层教学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具体模式。在实践中,多数的分层教学往往采用如下的操作模式。

(二)操作模式

这套操作模式将整个教学活动按照四个方面分层,即教学对象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对象分层就是观察每个学生在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并根据其特长、心理素质、心理发展水平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考察分析,进而分层。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学生按照入学成绩或后续考试成绩进行分班或者在同一班里分组。

教学目标分层即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达到相应层次的要求。通常教学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基层目标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目标;高层目标面向中、优层次的学生,立足挖掘这个层次学生的潜能。

教学过程分层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基本层次的学生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在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外,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中、优层次的学生要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在夯实基础之上向纵深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针对不同目标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一般通过分层授课、分层练习以及分层辅导来完成。

教学评价分层可以说是前三个方面分层的技术支撑。如果前面分了层而最终采用单一评价方式,那么评价标准无论是面向基层学生还是中、优层的学生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好的方案是采用动态或者弹性的分层评价方式,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和智慧得到应有的发挥,中、优层的学生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基层的学生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这样,既利于调控教学,又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实践

在《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前文所述的操作模式的实现做了更进一步的改进。

首先,教学对象分层没有采用分班的方式,而是应用隐性的方式,高职的学生由于没有考上普通高校,心里普遍存在一定的挫败感和自卑感,如果显性分班处理不当会加重基层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针对《软件测试》课程的特点,笔者先根据《软件测试》的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软件工程》)各学生成绩来进行隐性分层,然后在实验课上让学生依据自愿的原则分组,从实践效果来看,通常基层和中、优层的学生会自由组合在不同的组里,最后由教师做局部调整,这样就降低了教师人为硬性划分所带来的弊端。

其次,根据《软件测试》课程工程学科的特点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层,着重于测试核心概念的理解、基本测试技术的掌握、常用测试工具的操作。第二层是提高层,在掌握第一层次的前提下,加强综合测试技术在模拟项目中的运用,注重测试计划与文档的书写以及测试管理技术的内容。最后一层是拓展层,面向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介绍软件测试最新的技术与发展方向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基本技术向纵深方向思考。

再次,教学过程分层方案的设计优劣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败,是分层教学最为关键的步骤。笔者通过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和分层辅导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分层授课首先要将目标分层的三个层次具体化,即明确三个层次中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软件测试》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各个高校的《软件测试教学大纲》的内容不尽相同,为此,笔者一方面参考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兄弟院校大纲,另一方面从专业的招聘网站获取实际招聘测试人员的具体专业技能要求,综合两个方面来制定各层次的具体内容以及授课深度。为了便于各层次的归纳,作者参考专业测试网站的分类将《软件测试》课程分成五个部分,如表1所示。

分层练习不仅仅是指课后作业练习,更主要是指实验课程的练习。对于实验课程的设计原则是要能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具体项目的实践操作。笔者选取的项目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图书管理系统,这类MIS系统业务逻辑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方便各项测试技术的运用。同时,测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分别处理不同的模块,目的是防止有的学生不做实验而照抄别人实验结果。分配任务时,笔者只将总体任务分派给各个小组长,由小组长对各自组员分工。这样,既锻炼了小组长项目管理的能力,又简化了教师对各个学生任务分层。

课后作业练习题目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能局限于只有正确标准答案的题目,还要设置一定引申内容题目和开放性无标准解答题目。比如,在介绍了静态和动态测试的概念后,笔者就针对这两个概念设置一道题目:“为什么运行了Logiscope软件进行测试还称为静态测试?”许多学生在讨论后明确给出答案:动态测试的“动”是指被测软件运行,而不是测试工具软件运行。这样,大大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另如“如果要求测试一座电梯产品,该如何测试?”这样的开放性题目,有学生回答出了“依据产品说明书来测试”这种关注静态文档测试的答案,充分说明分层教学设计极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分层辅导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对于基层的学生通常是直接给出答案和详细过程,让他们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模仿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对于中、优层的学生则不急于告诉结果,一般是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行之有效。

最后,教学评价分层弹性方案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与《软件测试》课程特点,不能将评价方式仅仅局限于最终的理论考试,而是要将实际的操作实验部分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将平时成绩、实验操作、理论考试三个方面按照相应的比例来综合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笔者所在学院是按照3∶3∶4比例执行的。

同时,教学评价分层应该与教学目标分层相对应,如前所述,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在实验操作和理论考试中设置的各个比例分别为8∶1∶1。对于平时成绩的评价则依据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着重点,基本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出勤率、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而中、优层次的学生还包括课堂讨论、回答提问等方面。

分层教学的实践效果

笔者在2009学年讲授《软件测试》课程,因为网络专业本科课程是由合作方院校制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课程考核主要依据理论考试,因而客观上无法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而高职学生则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通过期末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教过程可以看到采用分层教学和不采用分层教学的实践效果。在评教指标中有一项学生能力素质提高项最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同,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运用分层教学的确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为高职专业课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方法在教学中能否运用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授课教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熟悉程度,仅仅按部就班套用操作模式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平.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3-44.

[2]罗小玲. 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与操作[J].教育学术月刊,2009,(9):106-107.

[3]许吉平.“隐性”分层教学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35):134-135.

作者简介:

葛汉强(1975—),男,湖北武汉人,硕士,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测试、软件工程及数据挖掘。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分层 高职 实践 课程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