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曲面重建技术在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中的有效应用

时间:2022-04-12 09:41:17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源CT曲面重建技术在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200例疑似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患者, 均全部进行了大双源256层螺旋CT全程泌尿系平扫检查, 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后, 先行多平面重建 (MPR) 及容积成像(VRT)等取得完整的输尿管全程图像, 后进行曲面拉直成像(CPR)取得一副有结石的输尿管冠状位图像。结果 200例患者综合常规5 mm轴位扫描图像中, 有88例在输尿管中下段发现了结石, 41例放射线平片与超声波检查考虑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排除了结石, 余71例结石分别位于泌尿系其余部位。结论 泌尿系双源CT平扫并应用重建后处理技术, 尤其通过曲面拉直成像技术取得的图像, 临床可以更直观、准确观察及确定泌尿系结石大小、位置等, 临床的实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大双源螺旋CT;曲面重建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34

近年来, 泌尿系结石患者数量不断上升, 患者往往发病急, 症状重, 传统放射线泌尿系平片及超声波检查往往漏诊、误诊 , 尤其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更容易混淆不清, 延误病情时有发生。随着科技发展及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 多层螺旋CT及其曲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检查中不断摸索和应用, 以其无创、高速、分辨率清晰的图像优势, 越来越成为临床诊断和处理泌尿系结石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 ~2014年在本院诊治并行泌尿系CT平扫检查的患者200例, 其中男138例, 女62例, 年龄10~75岁, 平均年龄35岁。临床表现均为腰腹痛急诊入院, 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头晕无力等症状。所有病例在院治疗期间已经经临床手术或输尿管镜检查证实。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西门子256层大双源螺旋CT机、syngo型工作站后处理软件。原始图像层厚5 mm, 电压130 kV, 电流250 mA, 准直器宽度32 mm×1.2 mm, 螺距0.8, 扫描时间为8 s。扫描范围从双肾上缘至耻骨联合下缘, 患者憋尿后嘱其屏住呼吸, 采用一次性螺旋容积扫描, 原始数据同时保留。扫描完成后均进行图像薄层重建, 层厚1.5 mm, 层间距1 mm。将薄层重建图像传至工作站 , 先对重建薄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成像等多种后处理操作, 然后进行曲面重建:在矢状位图像选定结石所在的输尿管, 按输尿管走行方向用鼠标追踪点击画出曲线, 即可得到一幅拉直展开的输尿管冠状位图像, 可以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输尿管积水程度等, 为临床诊疗提供最直观的依据。 同时进行图像存储、上传至Wearstation网络中, 节约患者等待时间, 为临床医生争取处置时间。

2 结果

本组200例患者综合常规5 mm轴位扫描图像中, 有88例在输尿管中下段发现了结石, 41例放射线平片与超声检查考虑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排除了结石, 余71例结石分别位于泌尿系其余部位。并发现其中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水表现, 有87例合并有肾囊肿, 囊肿形态、大小显示清晰, 59例提示合并泌尿系炎症。通过观察及对比, 在观察及确定输尿管下段结石中, 曲面重建是首选重建技术, 不仅能清楚显示结石大小、形态、位置, 也能观察输尿管全程走行情况, 明确输尿管积水程度, 图像更为直观准确, 而MPR等其他技术在显示泌尿系脏器的结构、密度、大小及借助邻近椎体来对结石进行定位方面有一定优势。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 也是临床急腹症比较多见的疾病之一, 患者发病急, 症状重, 如不及时处置, 将造成尿路梗阻、尿路局部损伤, 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肾衰竭。而结石过小又发生在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 由于受到肠道气体干扰、各种组织重叠、患者体位、对造影剂过敏等因素影响, 放射线与超声检查更加难于作出准确诊断[1], 一直是影像检查的难点、重点。随着螺旋CT不断更新、双源CT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已经不断的运用到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中。本院使用的为大双源256层螺旋CT, 其扫描速度快、重建层厚薄、后处理功能强大。在工作中, 三维重建技术不断研发, 其中曲面重建就是让三维体元数据分别绕X、Y、Z轴旋转任意角度, 再移动三个平面截取或用斜面截取, 以任何层厚、层数、角度自由重组成新的图像, 方法简单, 时间短, 可在3D图像上, 也可直接在螺旋CT的原始横断面上进行重建[2]。输尿管狭长、弯曲, 在下腹部及盆腔内又受到肠管、组织钙化、血管等干扰, CPR技术将走行迂曲的输尿管集中到一幅图像中来, 消除了假象及伪影, 层厚自由选择。本院采取的就是在MPR的矢状位图像中进行有结石部位的输尿管曲面重建。得到的冠状位图像细腻、清晰, 能将结石的形态、大小、位置进一步明确显示, 更准确观察到输尿管扩张的形态、走行, 为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提供了丰富信息, 遗漏结石情况几乎不会发生。由于CT密度分辨率高, 尿路结石无论何种成分, 其在CT图像上均表现为高密度影像[3], 图像更便于临床手术的定位, 更节约了临床医师的阅片时间。

双源螺旋CT的优点是大螺距扫描、速度更快, 可在8 s内多完成泌尿系统全程范围的扫描;扫描层面更薄, 如有需要薄层重建可达0.375 mm/层, 重建伪影小, 可避免遗漏细小的结石;图像重建速度快, 在几秒钟内完成, 并且不需要患者改变体位重复检查, 减低了患者做多项检查的痛苦, 非常适合于急腹症的患者。由于大双源CT具备两套管球系统, 患者受到的辐射量减少了50%, 进一步减低了对患者的伤害。

综上所述, 结合横轴位扫描, 利用CPR后处理技术, 其他后处理技术相应补充, 方便快捷, 对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这一影像检查的难点来说, 是巨大的补充和支持,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慧, 胡道予, 苏红格.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输尿管微小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 25(7):676-679.

[2] 蒋莉莉, 杜宁, 马超.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工程, 2014(2):168-169.

[3] 王骏, 黄正林, 张海波.128层VCT全尿路扫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泌尿系结石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4):737-739.

[收稿日期:2014-10-30]

推荐访问:输尿管 曲面 结石 重建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