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时间:2022-04-04 10:01: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经超声检查的117例黄疸患者结合肝功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内科性黄疸85例(急性肝炎48例,慢性肝炎11例,肝硬化伴腹水12例,肝硬化伴肝癌6例,急性细菌性胆管炎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7例),外科性黄疸32例,(胆总管结石13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8例,胰头炎症2例,壶腹癌3例)。结论 腹部超声根据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能够快速做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关键词】

腹部超声;黄疸;诊断



作者单位:135000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

黄疸是由许多疾病引起的共有的一种症状和体征。黄疸分类很多,一般按黄疸产生的原因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按治疗途径和手段分类为内科性黄疸和外科性黄疸。黄疸的鉴别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运用腹部超声检查对黄疸患者进行鉴别诊断,逐渐被临床所重视。为探讨腹部超声对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现将117例黄疸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诊断明确的117例黄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肝细胞黄疸均经临床确诊。梗阻性黄疸均经手术证实。根据有无肝内胆管扩张分为两类,一类无胆管扩张85例,二类有胆管扩张32例。

1.2 检查方法

禁食8~12 h以上空腹进行常规检查,发现胰腺或胆总管末端病变时,饮水500 ml再查。仪器采用飞利浦 HDI 5000、麦迪逊 Accuvix XQ。探头频率3.5 MHz。一般采用平卧位、左侧卧位、半卧位和直立位。个别患者有时需右侧卧位。探测方式进行纵切,横切,斜切,进行多方位扫查。肝内胆管内径>3 mm,肝总管内径>6 mm,胆总管内径>8 mm为胆管系统扩张。

2 结果

根据胆道系统有无扩张分为两类:一类为有胆管系统扩张,另一类为无胆管系统扩张。

2.1 无胆管系统扩张 本组85例,急性肝炎4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1例,肝硬化伴腹水12例,肝硬化伴肝癌 6例,急性细菌性胆管炎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7例。

2.2 有胆管系统扩张 本组病例32例,病变部位和性质不同,胆管扩张程度不一,最小扩张10 mm,最大扩张达21 mm,肝内胆管根据扩张程度轻重表现为平行管征和多管征。其中胆总管结石13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8例,壶腹癌3例,胰头局限性炎症2例。

3 讨论

3.1 超声对黄疸的定性 快速确定黄疸性质及时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临床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超声没有应用于临床之前,黄疸的诊断主要依靠肝功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确诊。由于一些化验值在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部分病例出现交叉重叠现象,有时很难做出明确诊断。超声对黄疸疾病即能够快速做出定性诊断,并和肝功能一起做为首选检查方法,对黄疸性疾病最后做出明确诊断1]。

3.2 内科性黄疸 内科黄疸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肝功及有关特殊检查而确诊,超声对以下几种疾病能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①急性肝炎:肝内回声可出现弥漫性减低,肝内门静脉系统周围表现回声增强,呈袖套样改变2],可有门静脉增宽,脾大,急性肝炎早期更具有特征性改变是胆囊空虚、胆囊壁增厚并呈分层状,此种改变认为肝细胞分泌胆汁不足和肝脏炎症累及胆囊壁所致,常随肝功能恢复转为正常。②慢性肝炎常表现肝脏边缘钝,肝脏弥漫性改变,表现肝内回声增强,粗糙、光点及细光条增多。③肝硬化除肝脏弥漫性改变外伴有门静脉增宽、脾大、腹水、胆囊壁非特异性增厚、副脐静脉开放等。④肝硬化伴肝癌,除肝硬化改变外,肝内出现一个或多上肿物,表现为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和混合回声团块,周围常有晕圈或典型牛眼征、 结中结、 等特征性改变。⑤肝豆状核变性:肝脏弥漫性病变或肝硬化超声表现,结合病史和血清铜蓝蛋白、及血清铜氧化酶活性降低即可诊断3]。

3.3 外科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腹部超声能清晰看到胆囊大小、形状,胆囊壁的情况,胆囊内结石、肿瘤、蛔虫等异常情况。清楚显示肝内外扩张情况,梗阻部位,胆管内有无结石、肿瘤、蛔虫,积气、血凝块等。确定肝脏有无肿瘤及肿瘤性质。对胰腺可显示大小形状,局部病变情况,有无炎症和肿瘤,肿瘤大小及周围情况,胰管有无扩张。对胰头癌引起的黄疸可明确诊断。

3.4 有几种可见情况值得注意 如少数正常人胆总管内径轻度扩张,多在8~10 mm之间。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可有轻度扩张。Corolis病肝内胆管呈囊性扩张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无合并症一般不引起黄疸。少数患者胆总管未超过8 mm可探及胆总管内的小结石和胆道蛔虫等。胆囊结石一般不引起黄疸,但由于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胆管

以上水平胆管扩张,及周围组织水肿,或形成胆囊胆管瘘或急性胰腺炎常引起黄疸。

总之,腹部超声检查对黄疸疾病的诊断,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确诊率高,显著提高了黄疸疾病的诊断水平,已成为对黄疸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

[2] Rumack CM.超声诊断学(上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推荐访问:诊断 黄疸 超声 腹部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