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探讨

时间:2022-04-05 09:38:1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的:研究老年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直接胆道造影及引流ERCP、PTC、ERBD、PTCD。结果:老年梗阻性黄疸,胆石症最多,占44.8%,胰腺癌占28.4%,胆管癌占17.9%,其他病因占8.96%。治疗采用ERBD、PTCD生理性减黄、EsT取石,结合手术治疗胆管癌、胰腺癌。结论:老年梗阻性黄疸ERBD、PTCD治疗结果优于手术,术前ERBD、PTCD减黄引流是不可缺少的配合措施。

关键词 老年梗阻性黄疸 ERBD PTCD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4年至今共收治老年梗阻性黄疸67例,均做直接胆管造影(ERCP 33例,PTC34例)与超声检查。做PTCD治疗18例,手术42例。男49例,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65.8岁。有29例做了CT检查。67例中合并冠心病22例,高血压病9例,脑血管后遗症2例,糖尿病2例,肺气肿2例。同时选择4年来收治的黄疸患者51例(均经手术明确病因)做对照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26~59岁,平均44.5岁。

方法:67例老年梗阻性黄疸直接胆道造影全部确定梗阻部位,61例做出了正确病因诊断。67例超声均提示胆道梗阻,其中56例能明确梗阻部位,45例做出了确切的病因诊断。67例的病因中以胆石症为最多(44.8%),其次为胰腺癌(28.4%),胆管癌(17.9%)。对照组胆石症37.3%,胰腺癌23.5%,胆管癌15.7%。老年组与对照组胆石症、胰腺癌、胆管癌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50~59岁在恶性肿瘤中占25.5%,对照组为65.6%;60~69岁恶性肿瘤占51%,老年组为83.9%。老年组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其他病因(8.96%)中,肝癌4例,胃癌胆管旁转移与总胆管炎性狭窄各1例;对照组其他病因(23.5%)中,胆总管良性狭窄2例,乳头癌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肝癌2例,胆囊癌与乳头憩室各1例。结果可见,老年梗阻性黄疸90%以上是由胆管结石、胰腺癌胆管癌引起。

术后处理:应加强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应用强有力抗生素5~7天。禁食期间给予支持治疗,其中57例患者给予TPN支持,供氮量为0.2~0.25g/(kg·日)、葡萄糖3~4.3g/(kg·日)、脂肪1~1.6g/(kg·日),液体量2000~3000ml/日。其他患者给予糖100~200g/日、白蛋白1~2 g/日,有肝功能失代偿者辅以利尿。在给糖同时注意胰岛素供给量,其与糖配比通常按1∶5或1∶6供给。全部患者均给予维生素K1,辅以法莫替丁治疗。术前减黄与未减黄组尿素氮、肌酐进行统计分析,两者无明显差距。

结 果

老年组中33例ERCP检查时出现中高热,经静滴抗生素后体温恢复正常;34例PTC检查除1例胰腺痛出现胆道休克死亡外,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直接胆道造影未见严重并发症。老年组6例胆管癌与12例胰腺癌均未能得到根治性切除,只限于胆肠内瘘术,术后1个月内死亡者5例。由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用PTCD治疗15例(包括内瘘术未成,术后改做PTCD2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随访观察最长生存期为18个月,平均7个月。手术治疗25例胆管结石中死亡2例(合并冠心病),3例术后残余结石,2例肝内肝外胆管结石经纤维内镜取石成功,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经PTCD紧急治疗,体温迅速下降,症状改善。4例胆管结石(包括1例残余结石)做了胆总管机械性碎石术,另3例采用篮网取石或自然排石,结石完全清除。

讨 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肝胆疾病已成为腹部外科的常见病。60岁以上的高龄固然是影响手术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它并非手术禁忌证,关键在于患者脏器功能是否良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否得当、并发症防治是否及时、手术时机是否合适。

围手术期处理:①术前处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术前应全面检查评估,积极治疗老年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例如,低蛋白血症直接影响术后伤口愈合,术前少量多次输血浆、白蛋白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是必要的[1]。肾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患者中60%~70%术后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其中9%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2],因此,缩短胆道梗阻时间及降低血胆红素含量,对于避免或减轻术后肾功能损害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认为以下情况可进行术前减黄治疗:黄疸时间超过4周者;1周内不能行手术者;并发胆道感染者;血肌酐、尿素氮不正常者。②术中处理对并发症的影响: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往往发病隐蔽、发现晚,出现黄疸后才就诊。完全性胆道引流术后1周肝脏机能基本恢复正常,而部分胆道引流术后则需6周时间[3],对低蛋白血症伤口愈合不良,有明显影响。③术后处理对并发症的影响: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极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所以,梗阻性黄疸病人除术前、术后补充维生素K外,还应注意肠功能维护,保证组织灌注,恢复“肠肝循环”,辅以雷尼替丁治疗。术后营养支持也应尽早开始。

有人报道肝癌、胆管癌、胰腺癌均在60~70岁年龄组中呈发病高峰,本组统计中亦见有此特点。老年组直接胆管造影基本是安全的,病因正确诊断率明显优于超声检查。对于上部胆管癌,由于ERCP常呈中断像,以上胆管不能显影。老年人由于常合并心肺等全身疾病,手术危险性较大,目前国外已将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作为首选方法,尤其适用于高龄伴有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例,近年来EST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伴有胆囊结石的胆管结石也已列入。对胆管内>2.5cm的结石可做经内镜机械性碎石或水气水压碎石。胆管癌主要沿管壁生长,向腔内突出生长者极少,因此一旦出现梗阻性黄疸,切除可能极小,故对上部胆管癌推选做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中下部胆管癌或胰腺癌伴有心肺等疾病者首选ERBD(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术)或PTCD治疗。对于胆管狭窄长度<2cm者应选择ERBD。本法属生理性引流,采用3.8mm内径、有侧刺的内引流留置导管,通常在6个月内不发生阻塞。对于高位胆管癌或中下段胆管癌胆管受侵部位>2mm的ERBD很难成功,PTCD应列为首选,留置导管可做内引流术或外引流,可延长生存期。内引流对上部胆管癌难度较大,需有特殊导丝,PTCD猪尾形导管送至十二指肠内,尤其在肝门部阻塞不易寻找插入肝总管。

总之,老年梗阻性黄疸,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的选择辅助检查,ERBD、PTCD治疗结果优于手术,术前ERBD、PTCD减黄引流是不可缺少的配合措施,并且要做好围手术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石景森.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实用外科杂志,1996,16(1):13-16.

2 何三光.梗阻性黄疸临床有关问题.实用外科杂志,1996,16(1):5-11.

3 高国平,摘译.完全和部分手术胆道减压肝功能的恢复模式.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6,23(5):304-305.

推荐访问:梗阻 黄疸 病因 老年人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