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

时间:2022-05-31 14:1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研究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诊断的缺铁性贫血患者154例,调取完整临床资料作研究。统计研究对象发病原因。 结果 154例研究对象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包括血小板减少(5.19%)、恶性肿瘤(13.64%)、甲状腺功能减低(5.84%)、女性月经量过多(23.38%)、消化系统疾病(44.81%)、痔疮鼻衄等(3.25%)以及可能营养不良导致贫血(3.90%)。 结论 及时发现和尽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病因,避免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134-02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机体贮存铁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的一类贫血,是临床常见病之一[1]。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和妊娠孕妇,与日常铁摄入不足和体内消耗量增加相关。ID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不仅仅是纠正贫血,贫血是很多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要准确诊断并有效治疗原发病,避免贫血复发,因此,及时发现病因,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重要部分[2]。该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154例,进行病因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住院部诊断的缺铁性贫血患者154例,作为该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包括男性66例,女性88例,年龄:17~84岁,平均年龄(37±12)岁,临床症状有:头晕、目眩、纳差、活动后心跳过快、不同原因出血(月经量过多、消化道出血、鼻衄等);查体可见:脸色苍白、甲床苍白、结膜苍白、消化不良、不同程度的黄疸。研究对象中匙状指9例、口角炎3例、舌炎2例。

1.2 方法

临床就诊包括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检查、外周血细胞分类检查、便潜血、骨髓细胞学检测;内窥镜检查(胃镜或肠镜);影像学检查等。

1.3 诊断标准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10 g/L,且伴有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低于80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低于26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32%;外周血涂片检查红细胞体积减小、中间淡染区扩大。按照血红蛋白水平将贫血分为:低于30 g/L为极重度贫血、30-60 g/L为重度贫血、61-90 g/L为中度贫血、91~110 g/L为轻度贫血[3]。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

研究154例研究对象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包括血小板减少(5.19%)、恶性肿瘤(13.64%)、甲状腺功能减低(5.84%)、女性月经量过多(23.38%)、消化系统疾病(44.81%)、痔疮鼻衄等(3.25%)以及可能营养不良导致贫血(3.90%)。见表1。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推荐访问:病因 性贫血 缺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