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工科类工业设计人才培养

时间:2022-06-09 10:5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需要明确工科类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凸显工业设计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项目订单任务式教学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高职工业设计人才。

关键词:高职;工业设计;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47-02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不仅只是表现在价格和质量上的竞争,更主要地体现在工业设计上的角逐。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由于重视工业设计,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与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我国,工业设计引入较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的产品在世界上一直处于“一等质量、二等设计、三等价格”的局面,设计教育的水平和设计师的素质都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和完善工业设计迫在眉睫。高职教育层次的工业设计教育主要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设计人才。因此,工业设计高职人才培养必须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取舍,加强管理,形成特色,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设有机械工程系、机车车辆系、运输管理系、电子电气系、信息技术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科学系7个系,思想政治课、体育课2个教学部,3大特色专业岗位群、17个专业、26个专门化方向,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含中职生)。机械工程系工业设计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为了依托机械制造产业发展,伴随株洲职教园的建立,使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尝试,认为应依托行业特色,凸显工业设计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项目订单任务式教学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

明确工科高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工业设计各岗位的人才包括高层设计管理人员、策划人员、研发设计人员(高级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人员(二次设计人员、绘图员和市场调研员)、技术人员(产品模型或样机制作人员)等,而助理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

众多高校开办的工业设计专业多侧重产品的艺术设计、外观设计或造型设计,而市场上更需要机械工科类工业设计人才,即既能够熟练应用Rhino、3dsMax等软件进行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又能熟练掌握CAD、Pro/E软件进行产品结构设计,同时懂得如何方便开模、加工制造的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技术人才(很多优秀工业设计作品往往因为无法加工实现或者开模加工成本太高而成了“概念设计”)。基于机械制造业聚集的长株潭和珠三角地区对小型机电产品、家电产品、列车内饰设计的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充分分析了工业设计人才的结构层次,并结合市场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我院办学特色,我们将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在小型电器产品行业与企事业单位的设计部门从事家电产品设计和各类产品的创意与制作,具有造型设计、结构设计、人机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产品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掌握产品造型与结构设计应用软件,具有产品结构造型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力求搭建“专业+设计项目订单+设计工作室+企业指导”式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项目订单任务教学的课程体系,融入企业文化意识教育,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根据相关行(企)业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合理设置、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开发市场化的工科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机械类)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依据市场对工业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开发 根据对国内外的调研,市场上对工业设计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良好的沟通能力、草图表现能力、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全过程熟知能力、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工作经验。而我院工科类高职教育的本质就是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教育。所以,教学体系的研究应该紧紧围绕如何培养这些职业能力进行。针对工科工业设计高职人才的职业能力,应实行综合化的模块式教学(即将相互关联的课程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以利于相近课程的融合),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1)工业设计基础类课程模块。讲授视觉思维与要素的基本理论,分析工业设计的基本形式法则和构成、装饰、风格等视觉语言表现及在设计中的应用等。为此设置了《工业设计理论》、《视觉传达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课程。(2)工业设计材料类课程模块。讲授工业设计材料学的基本常识及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与视觉形态、结构、功能的关系,材料的热处理、加工制造技术等。为此设置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并开设了相关讲座。(3)工业设计表现类课程模块。讲授制图的基本原理、规范与方法,各种材料的设计效果表现技法与效果图的绘制方法等。为此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素描与色彩》课程,删除了申报专业之初设置的《逆向工程》课程,增加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Rhino+3dsMax+Pro/E),进行产品结构与模型制作,且进行Pro/E软件考证。(4)工业设计方法与创意类课程模块。讲授工业设计方法的主要理论,设计元素、程序、调研、实验方法及设计评价的基本方法,经典设计作品创意案例分析等。为此设置了《产品设计程序、方法及效果图实训》课程,并开设了相关学术讲座。(5)机械加工与制造类课程模块。讲授机械加工与制造,掌握产品设计与实现结合技法,促进设计理念向真实产品转化。为此设置了《机械制造技术与机电设备控制》和《塑性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6)工业设计管理与实务类课程模块。讲授设计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典型案例,设计市场开发、设计品牌战略和设计批评,设计事务所的有关业务知识,设计市场与消费观念及相关法律知识等。为此,开设了企业专家讲座,并开展了设计调研与实习。此外,还针对市场对人才综合能力的结构需求,整合课程结构与功能,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进行职业素质和技能训练,同时,加强学生机械加工与模具成型能力的培养,促使设计理念向真实产品转化。

改变传统教学环境,建立“设计工作室”,提升学生实训技能,丰富设计经验 我院为确保学生实训教学环节的落实,更好地开展工学结合,在校内建立了“纯隆工业设计工作室”等实训基地。其中,纯隆工业设计工作室(校企合作建立)始建于2009年,下设素描设计实训室、色彩设计实训室、计算机数字化设计中心、产品模具设计与制造分析中心、模型手工制作与快速成型中心、经典设计作品展厅等。除了承担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外,还有针对性地承接各种设计业务,并将其穿插在教学体系中,摆脱过多的虚拟设计,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特色,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技能。教学在工作室中开展,力争创造与企业或事业单位设计部门相同的工作环境,提前锤炼学生的设计经验,凸显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同时,依托株洲职教园的建设与学校的大力支持,计划在2~3年内投入注册资金建成工业设计校办企业。

进一步加强合作企业群的建设,接受“设计项目订单”,开展项目任务式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工业设计综合能力,我院与多家企业有合作式订单业务(如广铁集团、南车时代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广东纯隆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艾汐设计咨询、佛山市南海坚尔电器有限公司等),已经完成列车座椅设计2项,列车内部装饰设计4项,并设计完成投产电磁茶炉外观与结构设计8项,承接4项家用电扇产品设计项目以及20余项平面设计任务,年均企业横向项目进账金额20余万元人民币,并与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在订单任务式教学中,利用学生团队设计出各项目方案(项目任务式教学的成果),由企业挑选、定案,并由企业生产推向市场。同时,设立了工业设计奖励基金(由合作企业群出资),奖励优秀作品学生设计团队。今后将继续开辟一定数量的合作企业群,接受工业设计项目订单,力争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完成3~5项企业工业设计项目。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设计师对工作室进行“企业指导”的长效机制 结合工业设计能力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我院与合作企业构建了设计师进课堂教学的长效机制,除了每学期的现场专家讲座外,还聘请专业设计师进入课堂给学生讲授一门专业课程(“百名技师进课堂”项目),讲解最新设计作品的剖析与任务教学,介绍产品由设计到面市的全部过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现场作业经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此外,还定期开展学生赴企业进行项目设计、顶岗实习等校企互动,强化学生的现场实践技能,结合项目“订单式”的培养人才要求,广泛参加国内外工业设计竞赛、机械(结构)设计大赛,提升专业形象与品牌地位,进而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条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并规定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提出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工学结合教育将是今后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最基本途径就是走出校园,到企业中去,与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际相结合,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工学结合能使学生接触到企业第一线的真实情况,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获得对企业文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个渠道,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在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比如,发展更多的合作企业、开展合作项目研究将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如何使学生在设计项目中充分发挥创意思维;纯隆工业设计工作室作为商业化设计公司如何进一步运作,更好地利用它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如何拓展校企合作的途径,开展更广泛的校企合作教育等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勇于探索与实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工业设计高职教育市场化学习的理念,应包括以教师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思想。首先,在引进教师方面,应确立能力强的教师是市场化工业设计办学主体的观念,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重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创造开展各项学术交流活动的条件。其次,教师本身必须进一步了解和钻研工业设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特征和前景,提高对高等工业设计职业教育的认识,增强责任感,自觉地在实践中学习,全面发展自己,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学校可以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加入到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队伍中来;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再培养,为青年教师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并根据教师的发展状况及时加以调整,使之成为工业设计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外聘教师是工业设计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也是缓解“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应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建立外聘教师信息网,保持兼职教师的相对稳定性,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马树超.强化市场导向意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0):6-7.

[3]林晓亮.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的高职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9):47-49.

[4]桂元龙.关于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3):91-92.

[5]骆沙鸣.创办设计专业大学,助推我国工业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1(19):6-7.

[6]倪江忠,王力夫.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6):49-50.

[7]王凤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本建设的任务[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8-59.

[8]缪宁陵.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12):62-64.

[9]余克泉,彭泽立,李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39-42.

[10]卢小平,童遵龙.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31):49-51.

[11]柏育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双师建设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8(4):57-61.

作者简介:

李敏(1983—),男,安徽庐江人,博士研究生,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工业设计与机械结构设计。

推荐访问:工科 人才培养 市场需求 工业设计 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