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冰壶训练大纲》对冰壶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3-16 10:13:51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青少年冰壶训练大纲》为基础,对冰壶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青少年冰壶训练大纲》明确了后备人才培养年龄阶段的划分,指出了后备人才培养适用的冰壶专用场地及器材,制定了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了青少年冰壶运动员的成才率,对冰壶后备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中国冰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冰壶训练大纲:后备人才;培养;影响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5) 02-0027-05

Abstract: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youth curl-ing training program" ,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ling backup talent cultivation. Studyfound that: “youth curling training program" 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backup talent cultiva-tion age stage division, points out the backup talent cultivation for curling dedicated facilitiesand equipment,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hysical fitness, improve the rate tal-ent, youth curling athlete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curling backup talent cultivation, for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of curling career.

Key words:Youth Curling Curling Training Program ;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 Training ;Im-pact

我国从1995年正式引进冰壶项目以来[1],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000年,我国举行了第1次全国冰壶锦标赛,共有10多支队伍参加了这次比赛[2],这是中国冰壶队首次参加正式比赛;2003年国家集训队成立[3]之后,我国冰壶队的成绩提高迅速;2009年,我国冰壶女队获得世界冰壶锦标赛冠军[4];2010年,我国冰壶女队在温哥华冬季奥林匹运动会上获首枚奖牌[5],实现了我国冰壶项目历史性的突破,同时也是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获得的唯一一枚集体项目奖牌;2014年,我国冰壶男队在索契冬奥会获得第4名的历史最佳战绩,跨入了冰壶世界强队的行列。但是,在我国冰壶项目取得辉煌成绩的时刻,冰壶项目的后备人才却是寥寥无几[6],这对我国冰壶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青少年冰壶训练大纲》对冰壶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以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冰壶项目运动员,为我国冰壶运动再创佳绩。

1 我国冰壶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冰壶项目运动成绩提高迅速,但冰壶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却令人担忧。后备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培养标准,缺乏统一的指导教材,冰壶后备人才培养都是按照现役成年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培养,运用成年冰壶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此种模式影响了对冰壶后备人才的培养。首先,由于年龄小不能完成冰壶项目训练任务,所以冰壶后备队员的年龄普遍偏大,运动员没有从小养成冰壶运动员应具备的必要专业素质,使得冰壶战略战术培养相对滞后;其次,由于训练方法有问题,冰壶后备队员成材率比较低,要达到国家冰壶队的水平就更加困难。当前,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也意识了到这个问题,所以把重点后备队员送到冰壶强队国家进行训练,后备队员可以经常参加当地冰壶队的比赛,积累比赛经验;或聘请外籍高级冰壶教练,指导中国队训练,效果十分明显,但是成本花费巨大,获得优异成绩也相对延后,这对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2 《青少年冰壶训练大纲》简述

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司委托黑龙江省体育局组织编写《青少年冰壶训练大纲》,黑龙江省体育局召集冰壶科研专家22人、国家青年队运动员10人及教练员1人依据现有资源,采集国家青年冰壶队队员的数据进行研究,结合冰壶青少年人才培养实际,形成了具有可靠研究数据基础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青少年冰壶训练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并且在2014年开始试行。《大纲》主要针对青少年壶后备人才培养现实需要而研究编写,从青少年冰壶训练的年龄划分、场地器材、冰壶技术、体能训练、青少年心理分析和伤病防护6个方面对冰壶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全面的论述,解决了冰壶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后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了中国冰壶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3 《青少年冰壶训练大纲》在冰壶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促进作用

3.1 明确了后备人才培养阶段

儿童、青少年时期发育迅速,但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心理变化等各方面不稳定,正处于不断发育、完善、成熟的过程。身体各器官系统与成人相比有许多不同特点,冰壶运动可以通过系统的、全面的身体训练促进儿童、少年健康发育,发展和提高身体各器官和各系统的功能。对于教练员而言,需要在充分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发展阶段基础上,结合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合理科学安排运动训练,了解对运动员产生威胁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危险”运动员应对不同阶段的心理社会冲突,才能更好发挥运动员的运动潜能[7]。青少年冰壶早期训练没有明确的年龄界定,冰壶教练员基本都是根据白己的经验针对冰壶项目青少运动员进行早期训练。因此,冰壶早期启蒙训练没有明确界定,导致青少年冰壶运动员早期训练一般都相对较晚,这对于冰壶后备人才早期培养不利;同时,由于后备人才年龄划分不清,没有各阶段具体年龄划分指导,导致后备人才训练都是一个模式,区别不大,使得冰壶早期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训练效率增长缓慢。

《大纲》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深入实践检测和试验、理论研究和论证,对冰壶后备人才的年龄划分进行了明确界定。因此,按生长发育、心里年龄特征和主导活动作为依据,同时结合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年龄的要求分年龄、分阶段进行了划分:第一阶段6~11岁(少儿小学阶段);第二阶段12~15岁(少年初中阶段);第三阶段16~18岁(青年高中阶段);第四阶段19~21岁(青年大学阶段)。《大纲》对冰壶后备人才训练年龄阶段进行了科学界定,解决了青少年冰壶训练年龄阶段的模糊不清问题,避免过晚或过早训练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冰壶后备人才系统训练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3.2 改革了儿童冰壶训练场地及器材

儿童冰壶训练采用成人正常标准场地冰壶设备设施会造成儿童无法正常的参加训练,如果硬性配合使用正常设备实施,会对儿童的冰壶专项素质发展产生不良效果。原因有二:第一,正常冰壶圆周不超过91.44cm(36英寸),高度不低于11.43cm(4.5英寸),包括手柄和螺钉的重量不超过19.96kg(44磅),不低于17.24kg(38磅)。冰壶太重,儿童很难推动,不能进行冰壶冰上训练;第二,冰壶赛道两条端线内沿之间的长度是45.720m(150英尺),赛道两条边线内沿之间的最大宽度是5m(16英尺5英寸),整个区域被线划分开或用分隔板隔开。如果现有设施达不到上述尺寸要求,赛道长度最短可为44. 501m(146英尺),宽度最窄为4.42m(14英尺6英寸),儿童在如此长的赛道投壶,实际效果是儿童基本不能把冰壶投进大本营,使得儿童冰壶冰上训练无法正常进行。基于以上两点,采用适合儿童冰壶场地器材设施显得尤为必要。

《大纲》为解决儿童冰壶冰上训练问题,在冰壶器材设备上提出改革。冰壶方面:5~7岁儿童使用的冰壶标准,圆形,圆周不超过60.96cm,高度不低于7.62cm,手柄和螺钉的重量为9.98kg。这样儿童就能够在冰上推动冰壶进行训练了,提高了其做冰壶动作的准确性,提高早期冰壶项目儿童训练的效果;冰壶赛道方面:5~7岁儿童一条赛道两条前掷线之间的长度减半,即由原来的21.945m减为10.9725m,相应的赛道总体长度变为31.9745m,总体宽度不变。这样能够保障儿童把冰壶投到相应的垒区,进行相应的战术训练,提高技战术训练实效。总体研究得出,冰壶设备场地器材的适应改变,提高了冰壶项目儿童后备人才的训练效率,将不可能的训练变成了可能,同时也培养了儿童的对冰壶项目的兴趣。对于儿童采用特殊场地训练是否存在随着年龄增长场地器材趋于正常动作定型难以转换的问题,国家青年队冰壶教练员明确表示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出现,由于冰壶项目的特殊性,儿童时期主要以培养兴趣和意识为主,主要训练技战术不会形成动力定型,因此不必担心此问题。儿童冰壶训练场地及器材的改革对于冰壶后备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了儿童冰壶训练的发展。

3.3 制定了体能训练指标体系

当前,青少年冰壶训练是凭着教练员的主观感受和训练经验进行训练的,训练效果是以竞赛成绩为判断训练成果的唯一标准。对于客观有效的评价青少年冰壶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发展潜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法和标准来客观评价青少年冰壶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水平。《大纲》通过研究优秀冰壶运动员各个时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制定出具有冰壶专项特点的青少年运动员冰壶项目指标体系。

3.3.1 提升后备人才指标量化水平 身体形态是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征[8]。克托莱指数亦称“体重——身高指数”或“肥胖指数”,是人体测量复合指标之一,由克托莱提出而命名,克托莱指数=体重(kg)/身高(cm)×1000[9]。身体形态是选拔培养冰壶运动员的重要指标,根据《大纲》研究所得的表1、表2和表3所示,《大纲》分别从青少年男子冰壶运动员身体单项形态指标评价标准、青少年女子冰壶运动员身体单项形态指标评价标准和青少年冰壶运动员身体形态综合评价标准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定位,其中青少年男子和女子冰壶运动员身体单项形态指标评价标准从冰壶项目专业特点出发,选取5个身体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分为5个分值。通过此标准可以进一步明确身体形态指标,排除其它不重要的指标,并对指标进行了量化,提高了青少年冰壶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的针对性。身体形态综合指标明确指出各个冰壶运动员身体形态等级,对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以及自身所达到的水平有了明确的导向,同时使教练员和运动员自己能够清晰直观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3.3.2 提高后备人才身体机能水平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能客观地反应人体正常机能水平和在运动前后各项机能水平变化的生理信息,反映着身体各器官的运动能力和竞技能力的水平[10]。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不明显;训练负荷过大,不仅不能提高运动能力,反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合理运用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测量方法检查与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对选材、医务监督、控制训练负荷、判断运动疲劳、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效地挖掘人体的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已经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11]。我国青少年冰壶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标准由6个方面构成,运动员测量后的身体机能水平与《大纲》研究所得的表4中各项进行对比分析,对于调整训练量与强度、制定训练计划评价运动员运动潜力、提升运动员训练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3.3.3 提高后备人才身体素质水平 身体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12]。身体素质是青少年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直接影响因素,过去盲目的发展身体素质,使青少年时期必要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充分提高。《大纲》把各个时期的优秀青少年冰壶运动员素质制作成指标,进行量化,对于指导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有着直观的实际效果。使教练员能够进一步科学、有针对性的编制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内容,提高训练效率和效果,最终促进青少年冰壶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3.4 提升了青少年冰壶运动员成才率

随着运动训练日益的系统化和科学化,过去老旧的训练方法如“三从一大”等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运动训练的需要[13],而且对于身体损伤相对严重,运动员成才率相对较低。中医学有“上T治未病”之说[14],就是说医生致力于防病,把病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医生最大的本领[15]。伤病防护研究对于近几年刚兴起的冰壶运动项目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肩负着冰壶运动项目兴起重任的青少年运动员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冰壶运动员的成才率,加强运动损伤防护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保障。《大纲》从冰壶项目专业特点出发,对青少年冰壶运动员如何预防伤病,如何治疗伤病,伤病后如何恢复进行了全面阐述,这对提高青少年冰壶运动员的成才率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现有的青少年冰壶训练中存在的青少年训练方式方法,基本沿用了成年运动员训练的方式方法,训练成果由教练员经验判断,缺乏客观的判断依据。《青少年冰壶训练大纲》的制定对青少年冰壶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中所产生的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和方法;明确了青少年冰壶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方向;在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年龄阶段的划分、儿童训练所需的特殊冰壶场地及器材、体能训练指标评价标准以及伤病防护方面进行了说明;为青少年冰壶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和传播实际的操作经验;使青少年冰壶训练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促进了我国青少年冰壶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并为我国冰壶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参考文献:

[1] 冯伟,于同.冰壶运动员的身体训练[J].冰雪运动,2005,23 (1):52-53.

[2] 张志鹏,冯伟,王珂.冰壶运动的起源及其目前开展情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 (5):26-29.

[3] 李洪臣,韩毅.创新是中国冰壶男队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原动力——2008年世界冰壶锦标赛男子比赛述评[J].冰雪运动,2009,27 (1):39-43.

[4] 李尚滨,许水生,阮利民,等,对中国冰壶队备战冬奥会亟待解决问题的研究——中国冰壶队参加大冬会比赛情况分析[J].冰雪运动,2009,27 (3):49-54.

[5] 王珂,于亮,李妍,等.中国女子冰壶队进攻战术能力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 (1):100-106.

[6] 王珂,李妍.加拿大冰壶后备人才培养的LTAD模式与启示[J].冰雪运动,2013,31(5):22-26.

[7] 张帆.青少年与成年运动员应激源及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8]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87.

[9] 吴月滨.中国优秀冰壶运动员专项体能结构特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10] 桂云.邢晓冬,王文燕.论运动训练中的身体机能评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599-601.

[11] 冯连世,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方法及存在问题[J].体育科研,2003 (3):49-54.

[12] 马天驰.吉林省男子青少年速滑一级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13] 高中村,黄勇.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在速滑运动员训练中运用的新认识[J].冰雪运动,2009,27 (4):6-8.

[14]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8.

[15] 吴震,程刚.第20届冬奥会国家速滑集训队运动员伤病治疗及恢复[J].冰雪运动,2007,25 (1):45-47.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大纲 青少年 训练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