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间艺术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与开发

时间:2022-06-10 09:4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潮汕传统民间艺术语言独特,艺术形式风格鲜明,其种类丰富多样且内涵深厚,是美术教育中值得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本文从潮汕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特点的阐述出发,深入研究在数字化时代潮汕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与开发价值。

关键词:潮汕传统民间艺术 资源 美术教育

当今是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各种数字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影视传媒、数码图像、动画等充斥我们的视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前进,已经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无疑,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时代,需要做好潮汕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与开发,实现潮汕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价值和教育意义。

潮汕传统民间艺术是人民经过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蕴藏质朴的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和情感道德价值,是潮汕独特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思想品德、情感观念、行为举止、生活礼仪和人生追求都给予一定启迪和教育,这将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既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精神生产,更不同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征。【1】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当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文化、生活习俗、民风民情和社会经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品质和一代人的智慧,工艺特征精巧而不失秀美端庄,彰显出鲜明的美学风格,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聰明才智与勇于创新的追求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一.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美

(1)和谐与统一

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就是和谐统一”。事物的和谐统一能产生美感,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美体现在处理形体之间的造型关系上,其造型尽量避免形体的相近或雷同,在形状大小,形与形的起伏变化上不能过于相同和单一,处理好形体之间的主次关系,宾主关系,包括形体之间的虚实关系,建立起变化中求统一,矛盾中求协调,当然,在技术表现中懂得利用线条的变化规律,通过整体比较观察,形体分析,综合对比等方式,来判断造型的形体间的组合关系,对那种不利于整体关系可以修改和去掉局部的形体,对于死板和趋同的形状可以利用捏与刻的方式改变去形状,让主体突显出来,力求和谐统一。优秀作品在形式造型上总会对形体的相互关系仔细推敲和判断,把各种复杂的因素协调起来,达到既有变化丰富的层次感,又能和谐统一的整体艺术效果。

(2)均齐与平衡

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的均衡产生多来自观赏潮剧的灵感,突出了既写实又夸张的均衡艺术表现手法。这种在保持力学的原理均衡上尊重视觉上的感受力,才能实现作品上的均衡效果,达到艺术上的美。当然,除了艺术造型比例上的均衡,还要处理好色彩上的轻重和深浅变化,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在比例分割上都会产生视觉上的均齐与平衡关系,如深色系就比浅色系感觉力学上偏重,灰色彩比明度高的色彩有偏重的视觉效果。如潮汕传统大吴泥塑工艺在色彩上追求亮丽清新,喜用粉色系的对比颜色,如粉红与粉绿、白与黑、粉黄与粉紫等的对比色。

(3)动感与静感

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的构成形式法则中对韵律把握是极为注重的,好的作品往往在形体物象动感与静感上处理到位。其韵律美主要表现在形体重复与变化上,可以是人物或动物间距不同,形状相同的重复;也可以是形状不同,人物或动物间距相同的重复;还可能是别的方式的元素重复。这种重复的首要条件是元素的相似性,或间距次序变化的规律性;其次是节奏的合逻辑性、哲理性和科学性。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物象形体的大小和外形的曲直变化所产生的节奏感,呈现出动的视觉感受或静的视觉感受,以整体的起伏变化方式组合构成一定的美感,当然在这过程中利用变化的基本形态反复出现,形成了节奏变化。

潮汕传统民间艺术随着历史的演进在不断的完善和变化,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品质,在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艺术传统中,其留给了我们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毋庸置疑,潮汕传统民间艺术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其特有的形制与装饰工艺所表现的人文知识和人生理想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情怀。

二.潮汕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价值

潮州地处中国东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素有“海滨邹鲁”、“岭南名邦””、“岭东首邑”的美誉之称。早在5000年前潮州就有人类居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大部分从闽南的莆田迁人潮州,然后逐渐形成潮州文化,包括潮州方言、潮汕音乐、潮剧、潮州饮食和潮州工艺等独特文化。这里自古俊杰名士辈出,千年的文化积淀,使潮州传统的民间美术极为丰富多彩,是潮州的历史见证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潮州人民的审美取向、精神情感和文化意识,是潮州民众卓越才情、智慧和审美创造力的体现。潮州陶瓷、潮州木雕、潮绣、潮州剪纸、潮州铁枝木偶、潮州民居和大吴泥塑等都是潮州丰富的传统民间美术,这将成为美术课程教学重要的资源,从深度到广度上都具有意义性的开发与运用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学校美术课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扩展,并开始关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2】潮汕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是在美术课程大纲的指导下进行初步的开展,在潮汕一些中小学先后开发潮汕民间艺术乡土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介绍,如潮州城南小学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开展当地民间艺术课外教学活动,也在教研室中收集相关的文献图书资料和影视照片,采购了部分泥塑、麦秆画和潮绣等传统民间艺术的教学设备。但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和美术课程认识的肤浅,没有从潮汕传统民间艺术人文景观、相关的艺术情境以及与学生生活、未来发展的层面去深度的挖掘其内涵。2000年6月,我国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在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制定,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设置的重要性,2003年4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提到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当地文物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各地学校教育机构开始有组织的对潮汕传统民间艺术进行调研、整理、分类归档等工作,在课程教学上能体现当地美术教育的特色,如汕头金山中学美术教研室多次组织同学们举办潮汕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实地到民间工艺作坊考察学习,邀请著名潮汕传统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形成自己美术特色教学。可见,潮汕传统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如果充分利用和开发好这些资源,可以直观的了解潮汕传统民间艺术作坊的制作过程以及蕴涵的深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情怀。

在对潮汕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过程,一方面应对其教育价值有一定认识和了解,潮汕传统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对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于对个体及潮汕社会整体文化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教育对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潮汕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艺术修养。另一方面潮汕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运用与开发过程中应在教育教学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全面掌握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的理论知識和基本工艺原理,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例如潮绣题材内容与图案纹样丰富,艺人扎根于民间,融会了潮州木雕、潮州麦秆画、潮州木偶等民间工艺,以铺、垫、钉、接、缀的五种绣艺的技术处理,形成了丰满浮凸、有起伏而又多变化的立体艺术形式效果,色彩鲜艳富丽,纹样组织严谨细蜜,整体上给人以高贵典雅,喜庆欢乐的艺术形式效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最后美术课堂应建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整合潮汕传统民间艺术教学资源,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学科建设,实现美术学科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通过深入到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堂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激活美术课堂。此外,学生对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从广度上不仅仅实现他们知识、技能、经验、生活方式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而且能对这种传统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的思维转换,优化学习资源环境,延续、扩展和深化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实现潮汕传统文化资源利用开发与运用的价值。

三.结语

潮汕传统民间艺术是潮汕民俗生活、观念和制度的载体,其创作不仅体现了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构思设计上大胆巧妙,却又于情理之中,艺术手法直率、朴实,寄托他们的理想愿望和情感世界,而且创作上蕴含潮汕传统的民俗生活,散发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这正是一种艺术创造性的精神所在。无疑,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质是我们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能有效促进艺术教育人才结构的培养,实现乡土资源的有效开发与运用,如果将潮汕传统民间艺术这种创造性精神融入到学校艺术教育中,将唤起学生艺术创造的自觉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出现代社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钱初熹著,高度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222页

【2】《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第4版第293页

推荐访问:潮汕 民间艺术 美术教育 开发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