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国建筑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4篇

时间:2023-04-30 15:35: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高职《中国建筑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闲来无事,翻看了梁思成老先生的《中国建筑史》,收货颇丰,不仅系统的了解了中国建筑的构造与形态,还领略到中国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古典思想。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公元1944年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梁思成完成著作《中国建筑史》。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等种类。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如何做好招商工作

  艾雷特青海事业部

  说到招商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谈判的人就是帮助客户进行合理投资建议,让对方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所以来说,我们是在帮助我们的客户推荐更好的赚钱通路和渠道,当然我们也不是圣人,我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会一味的求别人办事,因为这本身就是平等的关系,我们不必委曲求全,那样的合作最终会把企业带向深渊,走向末路。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目的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合作,获得更大的利益,有更长远的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更何况对于一个高效的、回报良好的投资,他的投资回报与我们的工资相比,常常是沧海和一粟的关系。招商人员开展工作前,首先应了解自己所在的市场以经营什么商品为主,什么为辅?客户门店经营档次如何?是高档,中高档,还是中档?在经营品牌的分布上有什么特色或与其他婴童连锁、大卖场相区别的地方?一般引进商品的价格线和商品线有什么标准?等等。做好相关工作。就要以以下的标准和计划执行自己品牌的招商工作:

  1.了解经营定位规划和招商工作计划

  市场前景的分析。把本行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和机遇,介绍给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篇二:高职《中国建筑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立德树人——“中国建筑史”的课程思政建设

  一、课程教学创新

  《中国建筑史》对国际设计学院、艺术学院环规系二年级为主的《中国建筑史》课程创新性主要体现在采用“线下”课堂学习与讨论,结合智慧树的线上预习、拓展和测试教学,创新性地构建“课前、课中和课后”立体交叉的“混合教学活动”模块,强调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将环规系的三个专业(环境设计、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融通打通学科关系,通过专业入门指导、空间建构、建筑初步、建筑制图与测绘、中国建筑史、中国传统建筑调研、建筑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本科课程,探索了“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能从事具有地域特点的城市、建筑、景观空间设计,传统建筑空间开发再利用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同时积累高质量科研成果,实现了海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施。并积极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针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凝练和拓展,成果以制作知识点PPT和研究报告等形式。

  1、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1)突出地域性

  当我们学习《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特征》这一章内容时,学习古代建筑的整体发展历程,重点是构架式,平面组合关系等。这一章节的重难点:

  屋顶的等级与实际运用。为了更好的让学者掌握并了解此章节的重难点,教师在授课内容要突破传统教科书局限,补充大量相关研究领域最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同一历史现象的不同学术意见,并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化阅读的通史知识和课外文献、书籍目录。除了课外书籍的深化外,教师也要适当的突出地域性,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身处地区所分布着哪些形制完整,与课本知识内容相对应的古建筑,并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去了解课本上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重难点,以及具有本地区独有的地域特色。

  当身处于海南省三亚市的学习到了建筑史的内容时,许许多多的木构架结构、屋顶、空间布局方式、建筑色彩、宗教建筑以及宫殿与坛庙等中国古建筑相关知识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勘察工作,三亚地区遗留古建筑最多的地域——崖州区。崖城古民居建筑群,是崖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所体现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古建筑群内存在多种屋顶形制方便学生通过实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古民居梁架步梁上瓜柱多见八面灯笼形、方瓶形、扁壶形等,对学生木构件的认识与学习帮助甚大。

  《中国建筑史》崖城学宫调研合影

  (2)强调趣味性

  教师既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还应当积极改进平时课堂的教学方法,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做到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继而对课堂时间做出总体规划和安排,添加师生互动环节,着重提升课堂趣味性。我们可以通过几种方法帮助提升。

  从传统的教室教学,增添出一个“室外”教学系统。通过前期对学生进行章节的基础知识普及,后期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分组进行实地调研。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中国建筑史的积极性,更可以通过“眼见为实”让学生更能掌握与牢记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如制作模型、绘制图纸、剪辑视频、观察周边。减少学生在宿舍的抱怨,鼓励学生开拓眼界,增添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能强身健体。

  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调研现场

  (3)跟踪前沿

  “十四五”时期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任务和举措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例如让学生通过参加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政建设,了解国家贫困地区的现状。并凭借自身所学习的中国古建筑专业知识,去对当地人民以及国家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组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组”,实现结合党史讲专业,结合专业学党史的理想教学模式。

  2、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思政,结合建筑史的理论与假期建筑实践测绘,将党史融入专业理论教学,依托南海地域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作为产学研用平台,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从田野踏查到精细测绘等不同记录深度和不同现场条件下的记录方法。认识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可以分别从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类型——宫殿、祠庙、陵墓、住宅、园林;营造技术等多个层面对各个朝代的建筑成就、建造技术及营造手法进行逐层剖析。这样的方式,既使建筑类型发展有了确实的时代社会背景知识依托,又使历史朝代的讲授有更加丰富的建筑成果支撑,突破了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方法,突出了环境设计历史理论课程特色。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将课程内容进行标准化封装,增强其通用性,可拓展、可移植,进一步推进更多学术受众的资源共享,辅修网络课程作为课后作业。

  3、建筑专题的讨论,将历史建筑当作优秀建筑案例进行剖析,通过考察、测绘及讨论分析,调动起学生的课堂状态。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一直是教学中讨论较多的话题。绝大多数教授建筑史的教师都参与建筑设计的教学,力图从建筑历史中寻求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和启迪;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在历史环境中开展设计,建筑设计教学中也更多引入建筑历史的讨论。引导学生在优秀历史建筑的案例、操作方式和文化观念方面,更多地关注建筑涉及的诸多因素的特征及其相互的结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建筑师思考建筑的相对完整框架。

篇三:高职《中国建筑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中国建筑史》课程标准《中国建筑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HistoryofChineseAncientArchitecture课程编号:1303050011适?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向)课程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实验(创作、制作、上机)学时/学分:审定?:开课部门:?、课程的性质与?的中国建筑史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着重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及不同发展时期建筑理论的学习,旨在提?学?的建筑艺术修养,为专业设计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相关的课程有外国建筑史、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区规划设计,景观艺术设计等。通过学习中国建筑史,系统地认识和了解不同时期建筑的基本发展状况,包括时代背景、技术能?、可?的基本建筑材料对于建筑类型、建筑型制、结构?式和建筑风格等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专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建筑艺术修养和理论基础,为理解和正确设计现时代的建筑与室内环境提供思想上的启迪。?、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第?篇中国古代建筑第?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奴?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476)(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南北朝)(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宋581~1279)(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9~1911)第?章城市建设(?)发展概况(?)汉?明清的都城建设(三)地?城市的建设第三章宫殿、陵墓(?)宫殿(?)坛庙(三)陵墓第四章宗教建筑(?)寺庙祠观(?)塔幢

  (三)?窟第五章住宅(?)发展概况(?)实例第六章园林(?)发展概况(?)明、清皇家苑囿(三)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第七章古代?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概说(?)台基、踏道、栏杆、铺地(三)??作(四)墙壁(五)屋顶(六)装修(宋称??作)(七)?彩与装饰第?章清式建筑做法(?)??作(?)?作与?作(三)??作(四)彩画作第?篇中国近代建筑(1890~1949年)第九章近代建筑发展概况第?章城市建设(?)近代城市的发展特点(?)近代城市实例实验教学内容: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系统了解中国建筑史的发展状况,并通过幻灯、光盘和录像等形象资料,加深对各时期建筑类型、型制、风格的了解;(?)注重对建筑艺术的理论?平的提?;(三)结合实地进?考查、分析和研讨。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六、实验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具、器具名称七、课程考核?式与成绩评定?式调研报告120%调研报告220%结课作业60%?、参考教材及实验指导书1.《中国建筑史》.潘?西.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出版社,2003年。2.《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天津:百花?艺出版社,2001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贺业钜.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64.《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84执笔?:编写或修订?期:2009年11?21?

篇四:高职《中国建筑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1年9月教育教学论坛Sept.2021第35期EDUCATIONANDTEACHINGFORUMNo.35传承民族精神的“中国建筑史”课程思想政治探索王玉1,董凌2(1.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2.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1816)[摘要]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各学科相互融合的全新教学理念。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工程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以传承民族精神为宗旨,以“中国建筑史”课程为对象,结合课程的专业特性,从映射途径、教学方法、预期效果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对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中国建筑史;民族精神;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基金项目]2018年度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基于LCA的预制装配混凝土建筑(PC)碳排放仿真量化方法研究”(YKJ201836);2019年度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基于BIM技术的预制装配建筑构造系统集成化策略研究”(2019ZD001132);2020年度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基于LCA的预制装配混凝土建筑(PC)碳排放仿真量化方法研究”(2020ZD001005)[作者简介]王玉(1984—),女,江苏淮安人,博士,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业化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研究;董凌(1982—),男,江苏南通人,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装配式建筑、低碳建筑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35-0120-04[收稿日期]2021-02-08一、引言授课要点中,使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交叉、“中国建筑史”为建筑学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并行,形成协同效应,做到润物细无声[1]。比如:在课程系统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语汇、发展城市建设章节中,《周礼·考工记》最早形成中国古历程、城市空间、聚落和民居等多方面知识,是一代城市规划思想,关于城市规模的原则问题,提出门带有软科学性质的专业理论课。课程的主要任“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务是使学生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的基本知识,提高九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执政者就按照封建建筑理论、建筑艺术和建筑历史的修养,培养学生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规定用地面积、道路宽度、正确的建筑史观。为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城门数目等,有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和规范。尽管人生观、价值观,就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现在看来,该原则有诸多不合时宜之处,但在当时能力培养之中,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的历史环境下,的确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并对备内容。因此迫切需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后来历朝历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成全新的“中国建筑史”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影响。而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民守法这三二、思想政治融入“中国建筑史”的映射途径个层面来说,与当下我国全面统筹协调依法治国(一)梳理章节脉络挖掘思政元素工作是有诸多共通之处的,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虽然专业课传授的是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协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能,但“中国建筑史”是一门带有软科学性质的专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在该知识点既实现了业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很多共通之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会贯通,又做到不尴尬、处,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深入探索、细不生硬[2]。致挖掘,会发现“中国建筑史”课程中有许多可以(二)纵横向对比彰显文化自信加以运用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教学内容的对应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120-.com.cn.AllRightsReserved.

  第35期王玉,等传承民族精神的“中国建筑史”课程思想政治探索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在贡献之一是建立“材分模数制”,以“材”作为尺寸历史的各个阶段深深影响着周边国家,更是为全基准;而清代《工部工程做法》规定,有斗拱的建人类的文化进步作出突出贡献。而中国建筑文化筑以“斗口”作为模数单位,而模数化不仅局限于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华文化的精髓渗透建筑单体和建筑群,城市和园林,皆以模数化的于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各个方面,对居住、政权、礼方格网为底,而这与现代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制、商业、教育、园林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标准化特征是一脉相承的[5]。这也体现了在新的如:在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章节中,讲述从原始社会历史时期,中国建造工业化、机械化、智能化的特到封建社会后期各个阶段的建筑特征时,可将课点。特别是在当前外部形势下,“中国建造”“走出程内容延伸为中西方的横向对比,而拓展的前期去”更具有优势,通过“中国建造”有利于更好服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文献整理、自主学习务“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建设。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拓展的内容也不仅仅(五)正反面案例的示范、警示教育局限于建筑本身,可衍生至与建筑息息相关的各当今社会,文化发展逐渐趋于多元,东西方文领域[3],包括社会结构形态、人的思维方式、审美化不断碰撞,给课程思政带来更多挑战。而为了维境界等,以点带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提升护社会稳定和文化的健康发展,正反面典型案例学习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教育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的宣传,是推进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典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型案例教育过程中,正反面典型教育相辅相成、缺盛,更多感受人类文明及其蕴含的聪明智慧,培养一不可。全球意识。其中,正面典型,即通过对“中国建筑史”中具(三)结合时事热点创新思政教育有示范作用的理论、德行、思想或事物的宣传,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映时代主旋律,体现先进的思想,象征积极的力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量,从而引导学生向正面典型学习。比如:在中国进“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因此在“中国建筑史”近现代建筑章节中,讲述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的思政探索中应结合时事热点,借助党媒客户端等老一辈建筑师在艰苦环境条件下致力于保护和资源,将课程思政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创新课程研究中国古建的精神,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思政的内容。比如:在城市建设章节中,讲述古代确立人生目标,在自身的学习道路上作出一番成城市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代)绩,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这的时候,引入热点“锚定新发展格局,激发消费新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一种职业态度,以此帮助学潜力”,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即如何培育新型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费方式,创造新消费增长点。宋代是采取开放街市而反面典型,即针对中国建筑史发展过程中的方式,瓦解始于春秋、极盛于唐朝的里坊制,出具有代表性的阴暗面或事件进行批评、批判,指出现瓦肆,形成街巷,商业繁荣;而当下面对严峻复其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抑或在当时有进步意义,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而与当下发展规律不相符的,引起学生的重视、警冲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稳住外贸外资基本醒和反思。通过反面典型,才能使学生发现自身不盘,推动消费回升,实现商务发展回稳向好,为国足,从而不断地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在运用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4]。反面典型的时候应具备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思(四)学科热点与前沿领域相结合辨精神,学会掌握科学的原则和手段。比如:在宫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提醒学生多关注国家自然殿、坛庙、陵墓章节中,郭沫若曾力排众议挖掘万科学基金网以及国家大型科研计划的建议,将学历皇帝寝陵,然而寝陵打开的一瞬,所有一切化为科的热点研究问题与思政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乌有,郭沫若赔上一生的名誉,用惨痛的教训给我生更加全面体系化地掌握今后的最新动态与前们上了一课,那些古代历史瑰宝,如果没有十足把沿领域。比如:在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握,任何人都无权开发;秦始皇兵马俑的彩釉亦是变章节中,宋代《营造法式》对古代建筑标准化的如此;这些失败的案例使当下国家对待秦始皇陵、-121-.com.cn.AllRightsReserved.

  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9月武则天的乾陵等采取不主动挖掘的政策,留给子主学习、协作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孙后代,对历史复杂、对人类文化遗产负责。在对线索或依据,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对完成反面典型的警示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勇于负任务有困难的学生允许他们组队、协作完成,培养责、知错能改的能力。再比如:在宫殿章节中,关于合作精神。(4)效果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问题解历朝历代宫殿的布局原则:“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决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前朝后寝……”体现中央集权、等级森严、阴阳五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行、天人合一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积极的(三)参观教学法作用,但与当前开放、多元的发展理念不符,因此对于学习“中国建筑史”的学生来说,参观考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察古建筑或近现代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新与时俱进的文化,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建筑的感性认知,也可以为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明辨是方案设计积累素材。想要更好地运用参观教学非的能力[6]。法,首先要明确面对参观对象,参观教学有两种三、思想政治融入“中国建筑史”的教学方法方法:被动参观考察和主动参观考察。前者是指(一)热点切入法先参观,再拍摄,回来后整理,并补充查阅资料,对于时事热点和学科热点的背景应有准确定最后整理成文。该法并非事先计划,对参观对象位,认识到热点只是载体,应强调对热点的宏观把可能缺乏基本了解,因此可以获取的信息取决于握,着眼于挖掘热点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点。落实到考察者的专业素质和经验,并不适合初学建筑的操作层面,即定期更新线上学习内容,线上学习内学生;后者是一种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考察法,也容为与“形势与政策”相关的视频,可要求学生按更适合“中国建筑史”的课程思政,该法要求学生兴趣选择观看、学习,并完成在线课程的测试,算事先做好准备,比如:在住宅与聚落章节中,结合作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给予相应学分。而线上视频住宅构筑类型,以合院式住宅专题为例,分为北的选择,应与党史教育息息相关、紧密结合,并实京四合院、江浙四水归堂、徽州马头墙、云南一颗时更新与“中国建筑史”相关的时政热点,课间可印等,学生按此分组考察,考察前的准备工作包开展小组讨论,这将是全新的尝试和探索,切实推括:项目背景、场地环境、住宅或聚落的总立剖面进课程思政与主流党媒、互联网的深度融合[7]。图、细部构造图、评价影响等相关资料;然后再带(二)任务驱动法着问题去参观考察,回来后再补充查阅资料。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在住宅的参观考察过程中,渗入思政教育,了上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与以往单向传授知识的传解住宅建材、技术的提升,住宅类型的多样化,让学统教学理念不同,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生感受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需要深入基层、主的交互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状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汲取群众的智任务驱动法运用于“中国建筑史”的课程思政,主慧和经验,与此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要有四个基本环节:(1)创设情境。创设与所授课观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程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四、思想政治融入“中国建筑史”的预期效果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直观和形象。比如:给学立足于学生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必须在“三生播放“古代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记录短全育人”的总体工作格局中反馈课程思政的有效片,把学生带入一个激情澎湃的情境。(2)确定任性。学生是课程思政最直接的感受者和获益者,因务(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所授课程密切此预期效果应基于学生考察,注重课程思政见行相关的任务(问题)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去解决见效的有效性评价,既关注学生获得感的理性维问题。比如结合上述的记录短片,提出问题:古代度,也关注发展可持续性方面的实践维度。丝绸之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中国古代建(一)获得感的理性维度筑尤其汉唐两个盛时期对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中国建筑史”课程思政的获得感理性维度主家的深远影响,以及在东亚建筑圈的地位?(3)自要围绕三个层面:以爱党、爱国、爱人民为主线,以-122-.com.cn.AllRightsReserved.

  第35期王玉,等传承民族精神的“中国建筑史”课程思想政治探索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为思政内容供给,进五、结语行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中国建筑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法治教育。比如:通过对建筑多样性和主流的分析就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讲解,引申至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应尊重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差异,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从而提升学生思维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有必备内容。同时将课的包容性[8]。再比如:在坛庙章节,对祭祀自然神、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有助于提升祖先、先贤三类的描述,结合热点“传统文化回归的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呼声渐起”,传统祭祀蕴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参考文献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爱国爱乡、倡导忠孝、追[1]梁春晴,张峻玮“新工科”.时代建筑类大学生思政教育慕先德、发扬祖业、增进亲情等优良道德因素,具有探索和实践[J].高教学刊.2021(5):185-188.积极意义,以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2]王蕾.融合传统文化精神拓展思政教育路径———评观和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所以,“中国建筑史”课程思政的推进是否有2021,43(3):127.效,在学生层面尤其应该根据其在课程学习中真实[3]李昕.营造“三全育人”生态圈:高校思政工作“新三同”获得的内容进行评价。可通过课程阶段性学习成果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0(17):24-26.[4]李琳琳“微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汇报、结合考试综合评价,考试需要整合“课程”与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思政”两方面的内容,而非单一考查课程内容。44-45.(二)发展持续性的实践维度[5]叶榕榕“中国建筑史”.课程思政构建中突出文化自觉教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课育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6):226-228.程思政的目的不仅仅考虑当下的知识学习与历史[6]周卓琳.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国建筑史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感受,更要关注价值观的持续改造。实践维度上既探索[J].科技风,2020(25):22-23.要评测课堂内也要考察课堂外,需辐射长久的持[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续性发展。因此,课程思政的发展持续性实践维度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评价可通过跟踪调查、校友走访等方法进一步考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8]李银峰.浅析“中外建筑简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实施路查学生毕业后积极工作的可持续性、是否坚持正径———以我院建筑装饰、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包头确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考量其有效性。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4):87-89.Exploration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ChineseArchitecturalHistoryCourseInheritingtheNationalSpiritWANGYu1,DONGLing2(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Nan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1167,China;2.SchoolofArchitecture,NanjingTech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1816,China)Abstract:“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ferstoabrand-newteachingideathatintegrat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withvariousdisciplines.Underthecurrentcomplexinternationalsituationandthebackgroundof“emergingengineeringeducatio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major-inginarchitecturalengineeringisfacingmany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Thispapertakesinheritingthethena-tionalspiritasthepurpose,takesthecourseofChineseArchitecturalHistoryastheobject,combinestheprofes-sionalcharacteristicsofthecourse,andputsforwardsomespecificmeasuresfromthethreeaspects:mappingpath-ways,teachingmethodsandexpectedresults,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toenhancestudents’politicalliteracy,nationalprideandculturalself-confidence.Keywords:ChineseArchitecturalHistory;nationalspirit;“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eachingreform-123-.com.cn.AllRightsReserved.

推荐访问:高职《中国建筑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高职 中国建筑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