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5-31 16: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限性差异,P<0.05。结论: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椎间植骨融合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脊柱退变性疾病;骨质疏松;椎间融合

【中图分类号】R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10目前在脊柱外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骨质疏松症和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治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目前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主要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但是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术后内固定的治疗效果较差,容易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和脱出等术后并发症[1]。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能够明显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轻度和轴向拔出力进行加强,本文对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60例,均符合脊柱融合术的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平均年龄为(48.7±1.3)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选取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后路腰4/5、腰5/骶1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椎弓根螺钉,治疗组患者使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使患者取俯卧位,在后正中进行纵行切口操作,将双侧椎板和关节突显露出来,对全椎板进行切除减压,将椎间盘摘除,对神经根压迫和粘连进行解除后对上下软骨终板至骨性终板进行刮除,进行椎间植骨操作,将椎间融合器放置其中,在双侧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操作。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在术后进行随访,按照临床功能评估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使用X线对患者的腰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的植骨融合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功能评分优良率、出血量、椎间隙高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进行记录。

1.4疗效评定

优秀:患者的临床功能评分在0~1分之间;

②良好:患者的临床功能评分在2~4分之间;

③有效:患者的临床功能评分在5~6分之间;

④无效:患者的临床功能评分在7~9分之间。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使用方法

3讨论

当患有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无效后应进行外科内固定手术治疗,解除致压物对脊髓或者是神经根的压迫,对脊柱节段进行稳定是治疗的主要目的。腰椎后路追歼融合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较强的固定效果,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但是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小梁稀疏,椎体骨量丢失等因素,降低了椎弓根螺钉的握持力,影响术后内固定的效果,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的成功率[2]。通过本研究表明,使用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提高椎间植骨融合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伍骥,黄蓉蓉,王增顺等.老年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现代外科治疗原则——阶梯化和个体化原则[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0):721-723.

[2]梁昌详,昌耘冰,顾宏林等.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椎间孔高度恢复与疗效[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0(13):2065-2070..

推荐访问:螺钉 脊柱 变性 注射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