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水质的调控与改良方法

时间:2022-06-10 14:4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现阶段,伴随集约化、高密度池塘养殖的发展,因池塘养殖的水质变化,导致水产养殖的发病率有所提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要对池塘养殖水质加以了解,根据要求对水质加以调控与改良,使水质更好的达到池塘养殖的要求。

关键词:池塘养殖;水质;调控改良

中图分类号:S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214-02

1 前 言

伴隨水产业逐渐发展,传统养殖的方式已达不到人们对水产品种类的需求,从而出现了池塘养殖模式。其水产品属于人工饲养,对于水质好坏有着较大要求。然而当今环境污染加剧,不仅外在因素对池塘养殖水质造成污染,而且还因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导致内在的污染,使水产品质量明显降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水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要求。所以,为达到人们对于水产品质量与数量的要求,经合理的方法对池塘养殖水质加以调控与改良,提升水产品的质量。

2 池塘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水质恶化的危害

2.1 池塘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水是鱼贝及其它养殖水产品主要的生存因素,其成败通常是由池塘水质好坏所决定。在养殖生产中,通常用“肥、嫩、活、爽”来形容池塘的水质好坏。现阶段随着养殖品种与模式不断的改变,应当按照水质实际的情况来确定好坏。在池塘养殖水质中,应控制浮游生物的量于20~100mg/L,蓝藻类的生物应较少,鞭毛藻应较多。藻类的种群处在增长阶段,细胞还未老化,除浮游生物外,其他的悬浮生物应较少。所以于池塘养殖当中,若水中浮游的生物比较多、水色出现浑浊、藻类的细胞逐渐老化及其他的浮游生物比较多等对鱼类生存不利时,需对池塘的水质加以调控与改良。保证水质“肥、嫩、活、爽”,使得水产品更为健康、优质。

2.2 池塘养殖水质恶化的危害

(1)溶氧不足,首先会限制养殖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对生长与繁殖造成影响。其次是使水中物质产生厌氧的循环,出现部分有毒物质,对养殖体造成直接的危害。

(2)有机物的积累太多,底质与底层水会累积较多有毒物质,比如氨、硫化氢、低级胺类等。

(3)酸碱不适:①会吸附沉淀部分营养物质,对水体物质正常的循环造成破坏,水体的生产力受到限制;②会对水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造成影响,导致其生长缓慢或停滞。

(4)代谢的废物尤其是氨氮累积过多,会毒害养殖的水生物、使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其死亡。

(5)缺少营养元素、比例不恰当,缺少营养元素时,水生物生长繁育会受到抑制,水生物的生产力则会受到比例不恰当的影响。

3 池塘养殖水质出现恶化的主要指标

3.1 pH值的指标出现变化

pH值经对其它环境因子影响而对鱼类生长造成间接影响,比如pH值若低,H2S与Fe2+浓度则会升高,pH值若高则氨毒性会增加。pH值太低或太高,均会使腐败细菌分解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3.1.1 pH值太高的原因

新水中有一定数量藻类存在,然而还未稳定水质,通常会偏高。水体蓝绿藻的含量丰富,因强烈的光合作用,在下午五点前后,pH值通常会高于9.5。若水受到碱性物质的污染,pH值则也偏高。

3.1.2 pH值太低的原因

养殖的时间比较久,池塘水的透明度较低,pH值较低,下午甚至低于7.5。因酸性物质的污染,部分鱼类出现酸中毒症状,其水色明显发白,在水上的植物呈白色或褐色,池塘水体的透明度有显明的增加。池塘水体呈现酸性,通常pH值低于5,在水体内存在很多濒死的藻细胞与死藻。

3.2 氨 氮

氨氮主要的来源是饲料与肥料,底层的有机物、细菌和排泄物分解的作用,盐度、温度、外在污染、pH值升高,均可导致氨氮内的NH比例增多。氨氮中毒主要的原因有水体的有机物较多、水质老化、透明度较低,底层的水缺氧,水体的PH值比较高等。

3.3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主要的来源为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当中中间的产物,在此过程当中,若硝化环节受到阻碍,就会于水体里累积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毒主要的原因包括池底出现老化,淤泥中存在较多有机物。放养的密度太高,投饵量较多。池塘未彻底排污,水源的水质不好(混浊),很少换水。

3.4 硫化氢

硫化氢的来源主要是因局部的环境缺氧严重,含硫的水体与底泥无氧分解生成硫化氢。池塘底部是池塘内具备此条件的位置,包含底泥以及与底泥接近的底层水。阳光对池塘底部的照射较少,导致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在空气里的氧通常又无法溶入,再加上大多数有机物的分解消耗氧,导致此区域严重缺少溶氧。在养殖的过程中,池塘底部沉积了很多粪便与残饵,使底部缺氧的情况加剧,pH值下降,如此极易生成硫化氢。

3.5 溶解氧

养殖水体当中溶解氧的含量会对养殖对象生长造成直接的影响。水中氧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高温时水产动物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消耗的氧较多。池塘水中的有机物较多,需消耗较多的氧,极易出现缺氧现象。若是轻微缺氧,那么养殖水产会不摄食,在水面下发生水产暗浮头的情况,部分养殖水产的头部浮出水面,加快呼吸。若严重缺氧时,大量的养殖水产会浮头或昏迷死亡。

4 池塘养殖水质的调控与改良方法

在养殖过程当中,水体水质会随着气候变化、水中物质的循环、剩饵残渣累积等情况发生改变。若气候适宜、投饲合理、水中物质良好循环时,则水质保持“肥、嫩、活、爽”,否则水质会出现“老化”。水质若出现“老化”,应及时对其调控与改良,在生产上有以下几种常用的调控改良方法。

4.1 生物方法

4.1.1 种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可调节水环境,部分水生的植物不但可使水体内的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的物质降低,而且还可对水体内的磷、氮等加以吸收,预防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情况,部分还可当水产物的食物。比如在河蟹池底栽植轮叶黑藻、苦草,在水面接种水浮莲、水花生等,对水质改善有利,有利于河蟹的生长与蜕壳。但是部分主养滤食性的鱼类与贝类的池塘不可种植水草,预防因浮游生物数量的下降而对产量造成影响。

4.1.2 鱼贝混养

在池塘内放养不相同的贝类与鱼类会对水质产生不同影响,按照鱼虾贝等各自生活的习性进行适宜的混养,形成立体全方位养殖的格局,可对养殖空间充分利用,增加鱼产。

4.2 物理方法

4.2.1 清淤泥

池塘內的淤泥中存在水产物生活所需的各类无机盐与有机物。然而淤泥过厚会给各类寄生虫、致病菌提供滋生环境,使池塘的生态条件出现恶化,对水体生产力造成严重制约。所以池塘养殖想高产稳产,首先应清淤。清淤为将池水排干、晒泥,再将多余淤泥清除。如此不仅使池塘变深,提高养殖量,还能将大量寄生虫与致病菌清除掉和在夏季高温时预防消耗大量池塘水质内的溶解氧导致水产物浮头。

4.2.2 增 氧

应用增氧机曝气、搅水、增氧三大功能,提高池水的溶氧,改良水质,使饵料的系数降低。

4.2.3 清晒塘

经清除塘埂的杂草与池底过多的淤泥,使池底曝晒、霜冻、风吹而疏松干燥,加强和空气的接触面,对分解底泥的有机物质有利。然而此法只起一时作用,当池塘进水后就无法使用此法。

4.2.4 定期加、换水

定期对池塘加、换水,这是管控有害物质浓度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根据池水的深浅,每次可换水30cm或是1/4的池水且及时将新水注入。

4.3 化学方法

4.3.1 洒生石灰与除毒剂

淡水养殖的水体最宜为微碱性,pH值最好在7.5~8.5间。洒生石灰可杀菌消毒与稳定池水的pH值,是保证养殖水体少生病的一项措施。根据实际的状况确定生石灰使用量,通常水深1m每亩使用15kg左右。硫酸亚铁是主要的除毒剂,能与水体内的有毒物质比如硫化氢、氨氮等发生中和。

4.3.2 洒络合剂

络合剂又称作螯合剂,包括活性膨润土、粘土、腐殖酸等。可和水体内的有毒物产生络合(螯合)反应,生成络合(螯合)物。首先可缓解pH值,降低营养元素的沉淀,比如磷等,其次可使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与浓度减少。

4.3.3 洒沉淀剂

常用到的有明矾、石膏等。可使毒物与有机质沉淀、絮凝,在短时间里实现改良水质的效果。

4.3.4 洒吸咐剂

常用到的有沸石、麦饭石等。能吸附池塘水体内的的亚硝酸盐与氨氮等,具备成本低、起效时间短等好处。用量与劳动强度较大是其缺点。

4.3.5 洒调节剂

池塘内浮游的生物太多,会提高水体溶氧耗量,在全池可泼洒敌百虫等加以杀灭,若池塘内的蓝藻太多时,将蓝藻在池角拦集,并把高浓度的硫酸铜泼洒于局部。

4.3.6 洒增氧剂

常用到的包括双氧水、过氧化钙、高锰酸甲与二硫酸铵等。①可使溶氧增加;②可使有机物氧化并消除有毒的物质。

5 结束语

在池塘养殖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质调控与改良的方法来改善池塘水质的环境,这不仅能使池塘养殖的水产健康正常的生长,还能提升水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 奋.池塘养殖水体标准与调控[J].渔业致富指南,2017(04):28~29.

[2]杨 琨.池塘养殖水质的调控与改良方法[J].大科技,2013(09):267~268.

[3]汤景山.池塘养殖水质调控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14(10):37~38.

收稿日期:2018-5-24

作者简介:张祖华(1978-),男,助理水产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和水产技术指导与推广工作

推荐访问:水质 池塘 改良 调控 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