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不适症探析

时间:2022-06-10 10:5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不适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将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插管法,治疗组采用改进胃管插管法进行胃肠减压,并在其出现不适症后给予对症护理和心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后1d、不适症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不适症的发生率。结果 患者术后5d相较于术后1d不适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不适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术后进行对症护理以及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不适症的发生率,在胃管的顶端进行2%复方利多卡因的涂抹和增加胃管插管的长度均可降低不适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不适原因;胃肠减压

普外科手术后常进行胃肠减压来辅助治疗,然而减压治疗中患者禁饮禁食,且由于胃管放置于体内,患者在此期间容易产生不适的症状。本次研究对本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后行胃肠减压辅助治疗的98例患者的不适症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于普外科术后进行胃肠减压辅助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2.4±8.9)岁。普外科术后行胃肠减压的原因包括:肠梗阻24例,胃癌10例,大肠癌7例,胃穿孔20例,胰腺炎17例,胆石症9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肝癌3例。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原因等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于插管前和98例患者沟通充分,使患者配合插管,其后依据患者的鼻孔形状大小选取适合型号胃管进行插管。行插管时患者头稍后倾,取半坐卧位,经其一侧的鼻腔插入胃管,同时嘱托患者吞咽。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插管法,长度约为45~55cm,为患者耳垂至鼻尖至剑突的长度;治疗组患者使用改进插管方法,插管长度为56~68cm,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12cm,并于胃管的顶端均匀涂抹2%的复方利多卡因。经临床统计98例患者普外科术后胃肠减压的时间5~13d,平均时间(7.5±2.5)d。

分别在普外科术后的1d与5d对两组患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其胃肠减压的不适症状。并根据其不适症状行对症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咽部疼痛:将胃管妥善固定,同时给予患者生理盐水漱口;②口渴饥饿:可用棉签蘸取温水涂抹唇口或用温湿的纱布包裹覆盖[1];③排痰困难:对患者胸骨上窝的主气管轻压并引导咯痰,如效果不理想还可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或者吸痰[2];④表达受限:对患者表现需细心观察照料;⑤腹部不适:帮助患者下床进行适量活动,同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⑥心理疏导:对其讲解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保证治疗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其要求。

1.3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d与5d时的胃肠减压不适症状。并记录其普外科术后1d内的肠蠕动时间、液体引流量及不适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患者术后1d、5d后不适症的发生率:患者术后5d后所有不适症的发病率较术后1d都有明显的减少,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1d内肠蠕动时间、液体引流量及不适症的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术后1d内肠蠕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液体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术后不适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普外科术后进行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治疗,然而临床发现,这种治疗易产生不适症。本次研究经对症护理和心理干预后,术后5d患者的不适症发生率相对术后1d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不适症发生率相对对照组来说也显著降低(P<0.05),这可能和治疗组使用改进插管法进行插管,插管长度加长使患者的液体引流量明显增多且患者肠蠕动恢复的时间也显著缩短(P<0.05),且改进插管法管头涂抹利多卡因,其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可改善患者的不适症。

由上所见,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不适症主要为口渴饥饿、咽喉疼痛、表达受限、排痰困难、腹胀恶心呕吐。术后进行对症护理以及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不适症的发生率,在胃管的顶端进行2%复方利多卡因的涂抹和增加胃管插管的长度均可降低不适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梁杏菊,李艳芬,惠珍.普外科术后胃肠减压不适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海南医学,2010(17).

[2]芦璞.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不适症探析[J].医学信息,2013(25).编辑/孙杰

推荐访问:探析 胃肠 减压 不适 手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