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急救之旅”

时间:2022-06-04 16:3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去年九月,我和家人一起去四川九寨沟旅游度假。黄龙是九寨沟的著名景点,海拔三千多米,登高远眺,美景尽收眼底,让人流连忘返。因为海拔较高,氧气稀薄,导游特别提醒游客,要根据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不要进行过度的体力活动,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游览完黄龙,我们上车准备回宾馆。汽车正在缓缓启动,导游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一位游客。这时,一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跑过来,边挥手边大声叫着“等一等、等一等”,他跑到车前,快上车了,突然“砰”地一声倒在地上,昏了过去。“有人摔跤了,好像不行了,快救人哪!”坐在前排的几位游客惊叫起来。我和导游及几位游客下车来到那位中年男子身旁,只见他鼻孔流血,躺在地上不省人事,我们叫他他不应答,推他他也没反应。我用手指放在他鼻子前探了探,没有呼吸;我又把把他的脉,真糟糕,连脉搏也没有。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时,我猛然想起自己在街道红十字会所学的急救技能,我急忙告诉大家需要进行急救,让大家帮忙把他抬到路边。我们在路边找了块平地,让他平躺,我边回忆所学急救知识,边对他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经过五六分钟的心肺复苏后,这名中年男子恢复了心跳和呼吸,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说了句“我在啥地方呀?”这时,众人都长长地舒了口气,提到嗓子眼的心才放了下来。

我不是医生,只是居委会的一名卫生干部,但急救技能的学习让我过了一把医生瘾,成功挽救了一名游客的生命。本来,参加街道组织的急救技能培训,我只当是完成任务而已,没想到,关键时刻还真派上了用场,使我的旅途变得特别有意义。

我参加急救知识的培训已经有三四年了,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止血、包扎、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技能,及煤气中毒、心脑血管意外的处理措施等,这些知识不仅让我能够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也让我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有一次,小区一位80岁的老太太独自去买菜,被一辆自行车撞倒在地,不能动弹。我正好路过,凭直觉判断,老太太可能发生了骨折。我把老太太扶上自行车后座,送往附近的医院,检查结果是右大腿骨折。类似的事情还真不少,这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插曲,让我备感欣慰。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太单薄。所以,学习这些知识后,我把它们传授给了小区的健康志愿者,让广大居民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更多的帮助。同时,我们还把这些知识印成宣传资料,分发给居民,让每个人都能学习。此外,小区老人比较多,很多人独守“空巢”,家里没有人照顾,我和志愿者们就跟他们结成对子,定期上门了解情况,并手把手传授简单的急救技能,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

专家点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蒋锦琪)

俗话说:“抢救生命,争分夺秒”。本文主人公通过参加街道组织的急救技能培训,掌握了初步的院外急救知识,对患者及时施救,为院内急救赢得了时间,同时也为患者赢得了生命。已有的医学知识提示,对于心源性猝死、痰窒息等突发的医学事件,如能沉着冷静,及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比医生的作用还大。为此,呼吁每一位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学一点科学有效的医学常识,把健康的“金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亲爱的读者,健康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限盐、控烟、运动、食品安全、卫生行为……您对建设“健康城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您在打造“健康家庭”、“健康个人”的过程中,有什么心得和体会?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惑?欢迎来信,我们将把您的心声与所有读者分享,共同拥抱健康。

稿件请寄:上海市钦州南路71号《大众医学》编辑部“我的故事”栏目(200235)

电子邮箱:tt2267@sina.com(“主题”请注明“我的故事”)

推荐访问:之旅 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