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体会

时间:2022-06-04 16: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1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15例患者,男92例,女23例,年龄12~62岁,平均(31.6±2.8)岁;交通事故致伤76例,坠落致伤18例,斗殴致伤10例,其他致伤11例;经头颅CT检查发现,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34例,颅内血肿26例,脑挫裂伤23例,颅骨骨折21例,脑干损伤11例。对照组100例患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10~61岁,平均(32.7±1.4)岁;交通事故致伤58例,坠落致伤14例,斗殴致伤12例,其他致伤16例。经头颅CT检查发现,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30例,颅内血肿21例,脑挫裂伤19例,颅骨骨折17例,脑干损伤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第一时间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具体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如下。

1.2.1 成立院前急救组织 为院前急救组织配备急救用车、急救药物以及急救设备等,制定救护人员24 h值班制度,一旦接到紧急求救电话需要在5 min内出发赶往事故现场,在赶往事故现场的途中可以通过电话对事故现场人员进行紧急处理指导。

1.2.2 伤情判断 急救人员达到事故现场后需要对患者的伤情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先对患者的伤情作出初步的估计,随后协助患者脱离险境,并对患者的生命特征以及身体状况进行观察,包括意识障碍程度、瞳孔变化、有无开放性创口、创口部位、创口大小、创口污染程度以及四肢和躯干的损伤情况,如果患者有骨折、内脏损伤、脊柱损伤或者血胸等危急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病情需要动态鉴别,现场无法实施的送回急诊科再进行处置。

1.2.3 创伤CRAMS评分及救治 创伤CRAMS评分的主要目的是将一般患者与重伤患者区分开,再对重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提高重伤患者的救治率与生命质量[2]。第一时间达到事故现场后,快速简单的对患者进行CRAMS评分[3],同时在事故现场以及转运途中可对患者进行连续的CRAMS评分,对患者作出正确的伤情评估并给予抢救,可依据评分分值指导分流患者,可以极大的提高抢救成功率。采用修正后的CRAMS评分法,选择循环、呼吸、胸腹、运动以及言语这5个参数作为指标,按受伤的严重程度记2、1及0分,5项参数评分相加就是总的评分,≥7分表示为轻伤,≤6分重度伤,CRAMS评分在9~10分的患者一般没有生命危险,但需要对患者的病情作密切观察,部分创伤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避免因为忽视而发生危及患者生命的病变,同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相应的处理,病情发生变化后需要重新对患者进行CRAMS评分,再给予针对性的处理。CRAMS评分在7~8分的患者有生命危险,多为单发伤,如果治疗及时得当,抢救率比较高,如有循环障碍的患者应给予开放静脉通路。CRAMS评分≤6分的患者死亡率相当高,患者的伤情多为多发伤和复合伤,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在维持呼吸和循环同时控制患者的出血。

1.2.4 初级创伤救治ABCDE急救措施 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初级创伤救治ABCDE(PTC)流程检查并采取相应急救护理措施:(A+B)评估气道和呼吸状况,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口鼻出血或者呕吐,呼吸道分泌物、血块以及呕吐物常导致阻塞,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抢救人员需要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将呕吐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创伤性血气胸需要及时采取胸腔闭式引流,连枷胸则需要控制患者的反常呼吸等;(C)维持患者有效循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时会因为血容量的不足而发生休克,应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并补充血容量,若循环平稳并且伴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给予脱水治疗,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控制;(D)神经功能障碍评估,即通过观察患者的瞳孔、对疼痛的反应、呼叫有无应答等方法迅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作出评估[4]。采用PTC简易的AVPU系统评估法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判断其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A(awake):清醒;V(verbal response):有无语音应答;P(painful response):对疼痛刺激有无反应;U(uesponsive):无反应[5];(E)显露全身从头至足彻底检查,查看患者是否有隐蔽挫伤等。如脱去或剪除患者外衣使其充分暴露,如发生头皮裂伤或者头皮撕脱伤的患者,立即给予加压包扎止血,将脱离的头皮保留以备手术使用,发生颅底骨折的患者禁止冲洗脑脊液,耳漏、鼻漏者禁止填塞,同时告知患者不要擤鼻涕,让漏液自行流出,保证耳廓的清洁,避免感染加重的发生。

1.2.5 转运护理 上车后注意检查固定好各导管,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如发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将患者转运到医院的过程中,保证患者的脊柱不扭曲和身体呈一直线,避免因搬动不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休克的患者可以摆放休克体位,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以将头部抬高15°~30°,促进颅内静脉回流以及减轻脑水肿。部分躁动的患者可以使用镇静剂或约束带,在患者转运的过程中应与医院接待部门进行联系,交代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以及需要的设备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入院前死亡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入院前死亡9例,死亡率为7.8%,对照组死亡15例,死亡率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危重急症,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复杂多变,合并症多,具有很高的病死率,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6]。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多是由交通事故以及坠落等引起,随着社会的发展,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也逐年增高[7]。急性颅脑损伤具有病情重、发病快、进展快以及病情多变等特点,所以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8-9]。文献[10]报道称,急性颅脑损伤有3个死亡高峰期,第1个死亡高峰期发生在事故现场,死亡率占50%左右;第2个死亡高峰期发生在伤后1~2 h内,死亡率占35%左右;第3个死亡高峰期发生在住院后的15~30 d内,死亡率占15%左右,所以给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本组研究中也发现,给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阳,刘明曦,赵烨,等.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6):853-854.

[2]乌爱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2):319-320.

[3]孟新科.急危重症评分-评分预测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5-56.

[4]苏英.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7):255-256.

[5]麦泉云,符兆亮,曾宇,等.初级创伤救治急救技能培训实践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3(8):46-47.

[6]周显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评价[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6):475.

[7]梁美英,罗银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8):40-41.

[8]巫建英,叶雪霞,苏晓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2,2(3):394-395.

[9]陈绮坚,吴秀娟,唐君.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措施[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3):19-20.

[10]汤波静.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4):373-374.

(收稿日期:2016-01-28)

推荐访问:颅脑 损伤 急救 护理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