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以校本研究为例

时间:2022-06-03 08:5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从分级教学理论出发,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原则,以我校为例,分析影响课堂微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探讨构建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三大途径:改善物理环境,为生态课堂创造良好氛围;增进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课堂微生态系统,保持教学目标、手段和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协调一致。

关键词:分级教学;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

一、分级教学理论及我校动态分级背景

1. 分级教学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考虑学生的个性与特长。5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观问世,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到了80年代,语言输入假说(i+1)盛行,强调人类只有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从“i”过渡到“i+1”层面才能习得语言。i+1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材料的原则,激发学习欲望的同时又能让他们获得学习的阶段性成就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2.我校动态分级背景。我校根据学生水平和2017-2022年“复兴计划”,从2016级开始,新生入学后参加分级考试,参考高考成绩,按70%和30%的比例,将本科非艺术类学生分为普通班(下称p班)和提高班(下称t班)两个层次,均从通用英语起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模式也相应改变。根據自然界的竞争和平衡原则,每学期按期末考试和英语四六级成绩调整,实行滚动制动态管理。p班从对应教材一册起步,按《课程要求》完成基础阶段的教学目标;t班大一完成基础阶段的公共必修课,大二开始选修较高要求的拓展课程。

二、教育生态学理论

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Waller在其著作《教育社会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1966年,英国学者Ashby将生态学研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但在学界,公认教育生态学理论正式提出的标志是美国学者Lawrence Cremin1976年出版的专著Public Education,他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教育研究及实践中,反映教育体系内部及与周围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21世纪初,语言学者们把教育生态学理念引入外语教学研究中:在教育生态学中,作为个体的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各种环境构成了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的各种活动符合一定程度的生态规律,且相互依存,相互制衡。大学英语课堂就是一个微生态系统,其中的主体是师生双方,一旦这一生态环境失衡,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质量无疑得不到保证。

三、课堂微生态系统不协调的原因

1.课堂生态环境不理想,破坏了生态系统最适度原则。

1.1 物理环境。教室的光线、温度、墙面、窗帘、桌椅安排、环境卫生等。光线太刺眼或太暗,视觉不舒服;温度过高或过低,感官受影响;白色的墙体虽然可以增强亮度,但不够温馨;窗帘的颜色不协调使情感受影响;地面或桌兜里的纸屑餐袋造成视觉污染;教学设备发出的噪音引起烦躁情绪;固定在一起的座位不利于课堂组织活动,也使老师的注意力无暇顾及后几排,无形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物理的距离。

1.2 社会环境。班级人数多、课时压缩、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同专业的班风和学风等,都对这个微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分级后的班级,p班多达七、八个小班、t班由十几个小班组成,不利于课堂管理。

1.3 教师的非语言信号。实证研究表明:教师的非语言信号是整个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教师的肢体语言不当、衣着打扮不得体、发型散乱无形、目光接触信息不明朗、客体语言如上课携带的个人物品杂乱无章等,对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2. 课堂师生关系不协调,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首先,应试教育决定师生关系有主次之分。传统课堂师生对立,老师是课堂的主宰、上级、权威;学生是服从、下级、被动的角色。其次,师生之间情感淡漠。教师踩着铃声进教室,课休铃响坐进教休室,下课铃响回家走人,与学生少有情感上的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老师唱独角戏,学生低头玩手机,这与教育生态位原理相悖,学生骨子里对老师敬而远之。恶劣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引发师生冲突,造成学生犯罪,教师失德。

3. 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课程要求》表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课程定位为“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然而,在多数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学目标功利化+应试化,忽视了能力目标和方法目标;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师生达成共识:以四、六级试题册取代课本,课堂缺乏互动性,培养语言运用能力退居次位,人文知识无暇顾及。这样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违背了课堂教学生态系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理念也成了空谈。以我校为例,t、p班起点不同,使用教材各异,学生之间个体和专业差异也很大,后续课程t班按照三门提高课程分班级分层次教学,但内容多,课时少,有赶进度之嫌;p班学生基于textbook-based教学模式,力求期末考试过关。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滚动分级,到了大二最后一学期,剩下的p班学生回归原始状态:逆袭中学英语课堂的“手拉手”式英汉翻译语法教学。

四、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1.尽量改善物理环境,为生态课堂创造良好氛围。

1.1 环境影响交际,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室的环境应当宽敞明亮,桌椅整洁舒适。可以建议学校将部分教室桌椅改成移动式,教室墙面粉刷成温馨的颜料,用励志的挂画或科学名言装饰。我校近年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暑期不定期将教学楼内外粉刷一新,走廊和楼梯墙壁新添了很多有人文情怀的挂画装饰,有浓厚艺术氛围和人文情怀。

1.2 巧用非语言信号。准确、恰当、自然地运用非语言信号,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教学效率,增进师生感情,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课堂强调重点的时候,用抬起的手臂做出强有力的动作;当课堂提问学生时,平摊手掌向上指对,切忌直接用食指指向学生;当学生给出满意的回答时,果断竖起大拇指点赞。在目光交流上,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回答问题的学生,用温柔的目光激励胆小紧张的学生,用充满自信的目光鼓励犹豫不决的学生,用关注的目光提醒看手机做小动作的学生,用兴奋的目光赞赏课堂积极参与的学生,传递爱的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努力增进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育生态定位中,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的主体。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和谐、有序、充满活力,学生学习过程心情愉悦,教师也从自己的付出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要增进师生关系,除了相互尊重,老师的课堂行为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帮助者,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但切忌走极端,把握好耐心、友好和严格之间的“度”:太温柔学生会觉得老师脾气好,“不怕”老师,学习松懈,课堂秩序混乱;太严格又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知难而退,敬而远之。总之,教师要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有良好的师德和端庄的仪表,自然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3.建立课堂微生态系统,使教学目标、手段和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协调一致。

3.1 教学目标生态化,尊重生命。

生态化教学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和教师生命个体的鲜活成长,互动发展。首先,坚持全方位的培养目标,学习能力结构中的生态五因子听说读写译缺一不可。其次,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交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此外,设立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的级别上有所收獲。最后,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开发学生的潜能,凸显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挥的舞台。

3.2 教学手段智慧化,优化教育过程。

智慧教学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深度融合,在教室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智慧教学平台上,教师从中选择、搭配自己感兴趣的工具来影响和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三者的有机联系。在我校,校园网24小时全覆盖,教师发展中心不定期举办免费培训,也支持外出学习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智慧教学环境,教务处在多媒体教室排课时优考虑使用智慧教学手段的老师。在大学英语教师中,约三分之一教师掌握和使用超星和雨课堂。师生通过智能手机扫码点名/签到;通过弹幕讨论+投稿,实现课堂互动;老师分享投稿,使学生注意力不容松懈;课堂测试,及早发现学生难点;设置课堂红包,奖励踊跃参加课堂活动者;检测作业习题、答题参与、小组合作、测试成绩等,评价科学;后台自动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系列数据,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学习报告

3.3 语言环境真实化,防止“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指的是局部环境效应,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浇水、施肥、修剪等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绿植长得茂盛、花卉开得鲜艳,但没有主人的精心照料,经不起温度、湿度、土壤等外界环境的改变。在课堂生态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受限,与真实社会环境不可能无缝对接,如果此时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时单一,课堂教学就进入了封闭式小循环。改变这种境况,教学内容情景化显得尤为重要。

其一,课堂融入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比如,课文内容涉及到中西方的教育观时,除了解释中西方不同的教育观念,组织学生结合各自学习经历讨论:能否在创造力与基本技能之间获得某种较好的平衡?在The Shadowland of Dream中,《根》的作者Alex Haley讲述了凭借自己的执着努力和永不言弃,最终实现美国梦的经历,将西方推崇个人进取精神、并以个人成功来衡量人生的价值观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涉及到的文学修养、风俗习惯、社会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都能帮学生了解西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二,创建课堂小组演练,让学生成为交际者。根据快慢班不同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点,基于生态系统最适度原则,按宿舍将学生分为固定的学习小组,找出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确定任务演练的内容和形式。比如,从视听说课本上的role play开始,到综合教程上有故事情节的课文,都可以作为小组演练的素材。在我所带的班级里,学生演练过综合教程一册的The Doctor’s Son、二册的Friends of the Road、三册的After Twenty Years等。对于程度好的班级,给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的机会;还可以排些小话剧,在教室盛装出演。课堂演练使学生亲身体验交际乐趣,才能够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好地配合教师积极学习。

五、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于让所有的学生能享受同等的教学资源,获得学习上的进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堂已成为目前的流行趋势。因此,探讨影响生态化课堂的种种不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至关重要,能使师生双方在这一微生态系统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和谐英语课堂构建[J].蚌埠学院学报,2015,1

[2]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Cremin,L. A. Public Education [M]. New York:Basic Books,1976

[4]  朱云翠.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生态化探究[J]. 大学英语,2013,9

[5]  李淑玲.大学英语课堂教师的非语言信号对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调查[J].陕西教育,2013,12

[6]  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 现代教育技术,2017,5

[7]  于洪涛. 基于雨课堂的高校智慧教学五步法探究 [J]. 现代教育技术,2018,5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科技大学教改项目(17Y089)资助课题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校本 为例 大学英语 分级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