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之文化需求浅析与特色探索

时间:2022-06-01 19:4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展开一系列文化养老的管理工作,探索出一套自己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文化养老 离退休人员 需求层次理论

一、引言

中国业已经步入了老年化社会,目前,中国人口结构已经步入了老年型,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1990年的5.57%上升为超过20%。面对越来越庞大的离退休人员队伍,如何做好养老工作,一直是国家、地方及各行业探讨的重要问题。多年来,虽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养老方式,但受限于物质的匮乏,仍然脱离不了“物质养老”这一主题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均表明,“文化养老”已经具备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各具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

二、文化养老之需求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早在1943年就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其中,社交需求主要体现为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尊重需求则主要体现为每个人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即要求曾经的付出与取得的成就得到政府及社会大众的承认。基于二二一离退休人员曾经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从他们离退休之日起,也就享受了国家给予的诸如住房、医疗、退休工资等方面特殊的、丰厚的待遇。截至目前为止,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5岁,显然,他们的需求正处于社交需求与尊重需求的归属层次。

马斯诺认为,一旦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便能够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感受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而这相对于温饱阶段(更多体现为生存需要)的物质养老或待遇养老而言,目前小康阶段(更多体现为归属需要)的文化养老,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一方面,文化养老以情感沟通、双向交流、心态调试等方式,满足老年人群体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诉求;另一方面,文化养老以丰富养老对象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个性,愉悦精神等方式,满足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精神诉求。

三、文化养老之人员特征

国营二二一厂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作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生产基地,经过三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完成其历史使命。上世纪八十年代,受到国家战略调整,销号撤厂。为便于管理先后成立了核工业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及下设在北京、上海、安徽省、山东省及青海省的六大管理处,其历史背景决定了他们的特征:

1.他们对所从事的事业具有浓厚的感情,关心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在过去的国家建设中,这些离退休老同志做出过重要贡献,接受过党的光荣传统教育,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仍然十分关心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

2.离退休老同志年龄偏大。撤厂至今,绝大部分老同志的年龄都在75岁以上,行动不便,生活上需要有人照顾,不少老人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病,甚至性格孤僻。

3.居住点小集中,大分散,除了安置在北京、上海、淄博、合肥及西宁的几大集中点外,多数老同志在离退休后又回到了原籍或子女工作的所在地生活。

4.远离组织,普遍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也造就了他们迫切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关心退休之后的福利待遇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身身体的改善以及家庭子女等等各类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情绪和思想波动巨大。

5.离退休老同志的兴趣爱好广泛,除注重养生外,还喜好文艺,酷爱旅游,擅长三五成群结伴下棋、钓鱼,在家抚弄花草,饲养小动物,可谓是爱好多样兴趣宽阔。

四、化养老待遇

我们作为离退休管理的工作部门,理应本着文化养老的内容(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和根本目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搞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营造文化养老的浓厚氛围。在解决好他们的文化及政治上两项待遇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文化养老的必要性,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扎实推进,促进离退休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由此不难发现,文化养老在满足离退休老同志文化待遇、政治待遇方面发揮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这在我们与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得到了他们的肯定与支持,也为我们的文化养老争取到更多的群众基础。在文化待遇方面,则是通过文化养老政策的宣传和活动的实施,满足更多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在政治待遇方面,结合定期的集中式活动,采取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五、文化养老之文化建设

文化养老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无论是其管理机制的健全,还是活动的开展,终极目标仍旧是一个“养”字。

制度是开展文化养老工作的强有力的保证。针对二二一局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文化养老工作管理制度,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针对管理对象居住分散的现实,加强与离退休人员中组织力量强、身体健康、有奉献精神的老党员、老同志联系,传递单位制订的文化养老工作信息,鼓励带头融入当地社区的种类文化活动,丰富老年生活。例如安置在北京的离退休老同志,在热心人的带领下,将有共同爱好的老年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合唱团,与当地社区一道,刻苦学习合唱艺术,这一活动坚持了十五个年头,数次参加总公司、社区及市级演出,他们还常常去疗养院、部队、干休所进行慰问演出等等,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的永远是微笑,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为社会奉献了爱心,感动了自己也温暖了社会。

西宁管理处因地制宜,为安置在高原的离退休老同志修建门球场,他们组建一个门球队,老人们常年坚持训练,多次参加当地甚至进京参加比赛,并多次获得良好的成绩,每一个队员都是快乐的,身体都是棒棒的,在增添荣誉的同时也为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的退休生活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合肥管理处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活动室面积,改善环境设施,开设乒乓球室、麻将室、开辟报刊阅读室,为老同志订阅人养生报、人民日报及核工业报等,使离退休老同志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及集团的相关事宜有报了解,对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也都能找到答案,从精神上和生活上都有了航标。

六、文化养老之文体活动

为形成文化养老的运行机制,让广大离退休同志老有所教、老有所学、所有所乐、老有所为,我们定期开展了一些文化养老的活动:

1.开展风采展示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书画展览、文体竞赛、才艺展示、评选健康老人之星等活动,让离退休老同志在回归集体,展示风采中收获友谊和喜悦,充实生活,找回自信和快乐,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2.开展离退休党建工作。结合离退休工作实际,按照党章要求,及时组织党员代表开展组织生活、学习教育等各项工作,让老同志回归组织,充实精神生活。通过这一系列教育学习活动,让大家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3.开展文化学习教育活动。创造条件联合当地相关的部门举办心理辅导讲座、饮食养生讲座、医疗卫生讲座等,让离退休老同志达到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并组织开展能够突出“文化养老”这一主题的活动,让人们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维护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地位。围绕社会热点、单位重点、发展难点,定期召开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座谈会,因为在思想上,他们依旧保有相对敏锐的洞察力和看待问题的特殊角度,多多听取他们的想法,让老同志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贡献余热和力量。

5.开展精神慰藉活动。针对离退休老同志出现的空巢、敏感、多疑和孤独等特点,由单位组织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慰问,也可以电话方式进行慰问,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从心里层面上多加关注。

6.加强节日慰问活动。在中秋节、重阳节及传统的新年来临之际,及时给予衷心的祝福,邮寄慰问信或是慰问金等。

七、結语

经过二二一局和各管理处全体工作人员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在重点落实各项待遇的基础上,秉着为广大离退休老同志长期精心服务的理念,我们深挖养老文化潜力,让大多数老同志感到满意。如今,许多老人已不再仅限于是到公园散步、遛鸟、养花种草或围着小辈转,更多的人被文化养老所感染,上网冲浪汲取各类资讯、上老年大学寻求自身的价值,更有老同地结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走出国门,畅游世界,真正做到了“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的良好养老局面,离退休人员的队伍相当的稳定,我们的做法对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推动文化养老,加强离退休职工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王晓楠(1969—)女。民族:满族。北京人。大学本科,政工师。主要从事离退休人员劳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服务工作。

推荐访问:文化 浅析 养老 探索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