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时间:2022-06-01 16:1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从江西实际出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建设一流的生态环境,探索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来谋划江西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终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彰显文化魅力的现代经济区,这无论对江西还是对全国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18X(2008)08-0007-07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江西省委、省政府谋划江西崛起新跨越的指导思想。如何利用生态这一优势,把握机遇,实现“生态立省”和“加快发展”的统一,是摆在江西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推向新的阶段,促进科学发展,造福子孙后代,这是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西发展一系列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无论对江西还是对全国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从江西实际出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齐心协力、富民兴赣,努力开创江西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江西“可以、也应当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温家宝总理也曾专门就江西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要求,他说“像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不多了,一定要保护好”,“要保护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中,江西省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展开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在认真学习中央领导这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省情、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生态优势,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构想。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江西得到真正落实,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际成效。在试点工作的每一阶段,我们始终围绕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这一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我们认为,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沿袭旧有的思路不行,简单重复东部地区开发建设的模式也不行,必须把时代的要求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统一起来。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江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有力的举措、最生动的实践和最具体的体现。

(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建设一流的生态环境,探索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鄱阳湖流域作为我国各项资源较为富饶的区域之一,至今仍是“一湖清水”。江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鄱阳湖是江西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鄱阳湖地区基础设施好、产业基础好、资源条件好、文明程度高、环境承载能力强,是江西最适宜开发的地区。把这一地区保护好、发展好,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既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发展战略的延续,更是对江西区域发展战略的升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一大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建设、保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又促进江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现实课题。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我们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经济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新路子的一种尝试。

(三)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促进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实现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再通过其辐射作用和扩散效应,带动和拉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鄱阳湖是江西的代名词。由于江西所处的唯一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不失时机地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有利于中央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通过发挥江西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江西的整体竞争合力,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江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有利于强化鄱阳湖地区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而且能够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区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中的战略支点作用。

(四)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新模式,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安全

大湖流域开发,是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综观国内外大湖流域区的开发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鄱阳湖对长江流域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特别是对于维护长江中下游的水生态安全具有至关承要的作用。据测算,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水量多年平均值达1450亿立方米,占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5%以上,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水量的总和,可以说,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最近针对太湖、巢湖、滇池出现的蓝藻暴发,党中央、国务院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一湖一策”的解决问题思路。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防胜于治”的理念,切实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保障长江巾下游特别是“长三角”的水生态安全。

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经济圈为依托,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支撑,既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又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保护和开发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实现江西“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实现经

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实现自身发展与周边联结互动的有机统一,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生态经济区。

(一)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指明了方向。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将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统一起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基本原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江河湖水系得到优化,林业及湿地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防旱、防涝、防血吸虫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试验区

经济发展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发展经济是否一定要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就像熊掌与鱼不可兼得一样令人困惑。如何协调平衡二者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力求攻克的一个两难命题。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个旨在摆脱现实社会面临的生态与经济发展困境的一种新理念、一条新路径。

江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出了“山江湖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山江湖工程”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第一手宝贵资料,而且是符合科学发展理念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治理模式的新探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遵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立足于区域内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以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对核心产业、重点工程、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形成经济布局合理,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的产业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生产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内的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这既是江西从现实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谈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生态保护,并不是被动地放弃发展抓保护,而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一个怎么发展的问题。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是相互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生态环境保护是硬任务,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必须深刻认识发展中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加快发展来解决。当前形势下强调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上确实存在盲点和不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也不能依靠放松发展来消极地保护环境,要努力用最小的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一句话,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通过建立一个生态——经济双优的耦合系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目标。

(三)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

江西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肩负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作为农业大省,江西要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来推进。在当前就是要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以现代农业为主题,融水稻增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旅游观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家园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鄱阳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有2000多万亩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50%以上,其中85%以上是基本农田,历来是全国主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之一。在当今世界面临粮食危机之际,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作为地方政府要从全局出发,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鄱阳湖平原的比较优势和粮食生产的潜力,在今后5年,通过实施造地增粮工程,以鄱阳湖平原和吉泰盆地两大粮食主产区为核心,以农田整治和土地复垦开发为手段,新增有效耕地面积50万亩(每年平均造地10万亩)。通过实施良种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业工程技术手段,提高现有耕地面积单产,通过增加面积和提高单产5年可新增粮食产量100亿斤。鄱阳湖平原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以Ⅱ-Ⅳ类为主,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的明显优势,2007年,该区域绿色食品产品权、有机食品权、销售额和环境监测面积都居全国先进水平。目前,江西有23个县的25个基地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数列全国第二位。为鄱阳湖平原发展绿色大米、特色水产品、油料、蔬菜、水果、茶叶等绿色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要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植力度,以保障粮食和各项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把鄱阳湖平原建设成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绿色农产品、食品生产基地。

(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江西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它不仅要求江西与浙江、广东、福建、湖南、湖北等相邻省份同步发展,而且要求江西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同时还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尤其是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当前,江西城乡经济、社会存在的二元结构问题仍然严峻。尤其是广大农村生产力水平偏低,还处在低水平的、发展很不平衡的阶段,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距甚大。统筹城乡发展旨在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和各种矛盾,在继续保持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实现江西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见,统筹

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现实要求。

城乡协调就是城市和乡镇之间在发展上采取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共同发展模式,主要表现在产业布局的协调、基础设施的协调以及生活方式的协调。当前,江西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每年以超过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在这一条件下,如何进一步统筹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逐步实现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探索与总结出一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径,实现城市与乡村在各循规律的发展过程中相互支持、彼此补充,实现城市与乡村之协调、工业与农业之平衡、市民与农民之和谐;就是要将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协调的先行区,以先行区带动其它区域的发展,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

(五)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彰显文化魅力的现代经济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相互联结、互为一体的功能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资源极为丰富,名山名水名镇名楼(包括寺观书院)星罗棋布,赣鄱文化独具魅力,享誉中外。挖掘文化资源,加强鄱阳湖流域的文化建设,是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内在动力。因此,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文化的高度自觉,创造符合时代新要求的赣鄱文化。

江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红色、绿色、古色文化交相辉映。唐代诗人王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千古绝唱,充分表明了江西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三清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赣鄱大地内涵丰厚的稻作文化、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傩文化、宗教文化、候鸟文化、书院文化以及山歌戏曲文化独具魅力和特色。江西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都是我们文化建设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我们不仅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对文化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做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评判,真正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的现代经济区。

三、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

如果说河流是人类文明的纽带,那么湖泊就是人类文明的镜子。江西古代文明因鄱阳湖而兴,在历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纪元的新阶段,江西的当代乃至未来也将借鄱阳湖而大展宏图。

(一)高起点规划建设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是先导,项目是载体。良好的规划,可以使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因此,我们要集思广益,高起点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一要全力以赴加快总体规划进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规划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江西“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的继续和深入。为此,我们要反复论证,邀请本行业、本部门的一流专家参与规划论证,使之更为科学、长久、实用;要坚持“以我为主”搞规划、在国内招标搞规划、在国际招标搞规划的统一,赋予总体规划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新内容与新要求。

二要扎扎实实搞好对口专题行业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和对口专题行业规划要齐头并进。要在发挥本省力量的同时,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立足生态保护,着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拿出一套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对口专题行业规划,使规划更科学、更合理,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三要边论证、边规划,边规划、边论证、边实施。要把规划放在第一位,以规划为先导,在规划中充实、论证、完善、提升,通过论证完善规划,通过产业充实规划,力求在保护中发展,在开发中保护,使保护、建设、开发融为一体。要以项目为载体,全力推进发展,最终实现生态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高质量保护生态

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青山绿水,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青山绿水,举全省之力保护好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要抓好林业建设。生态建设第一位的是林业建设。江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林业功不可没。要进一步加强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搞好2008年年初冰雪灾害后的林业重建和生态恢复,积极开展国土整治,增加造林面积,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确保实现“十一五”期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的目标。各地要在提高城市绿化率,实现绿化、香化、美化的同时,尽快把乡、镇、村的绿化工作提上日程,使绿树掩映农房,“白天看不见村庄,晚上看不见灯光”;要尽可能消灭裸露地,一旦出现,可以“先草后树”进行补植,力争做好绿化处理工作。

二要建立预警机制。要使鄱阳湖“一湖清水”永远保持下去,就必须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以后,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监测机制,预警和监测一定时期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从而达到预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最终控制和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

三要统筹区域发展。鄱阳湖地域面积广、县市多,面对问题的复杂性也多。因此,要注重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铲除经济区内区域合作的各种障碍,打破地区封锁的格局,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和区域内的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统一规划和建设市场网络,在经济区范围内统一工业制品、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和认证标准,互相认同对方的鉴定结果,促进商品自由流通,使商品、资金、劳动力和人才、技术、产权、信息等都实现无障碍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三)高标准发展经济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人类自从有了经济生产活动,就有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的关系问题。但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原始时代,矛盾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自然平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湖泊的无序围垦、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等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焦点和共同的挑战。因此,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通过科学探索,走出一条既保护环境、又实现经

济快速发展的路子。

一要生态优先。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设置生态保护带、生态恢复带和生态控制带,建设好候鸟保护区、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林业生态区、农田生态区等。要强化湖区、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候鸟栖息区、水土保护和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建设。要坚持做到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科学规划产业发展。

二要经济支撑。国内外实践反复证明,生态保护有赖于经济的高度发展。江西属欠发达省份,在资金投入方面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矛盾。因此,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既要强化经济的支撑作用,又要坚持高质量保护生态,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宏伟目标。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新兴产业,走新材料、新能源发展之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三要和谐发展。众所周知,生态保护好了,对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支持;经济发展好,是生态的支撑,是生活的保障。经济与环境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为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因此,我们要把和谐发展的理念贯穿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整个建设过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高目标谋划工作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需要目标明确,立意深远,扎实工作;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经济的理念谋划发展。

一要以生态经济的理念谋划好江西的未来发展。优美的生态是江西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谋划好江西的未来发展,就是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增强江西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就是要立足生态优势,积极工作,切实抓好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做出无愧于子孙后代的历史性贡献。

二要以生态经济的理念谋划好江西的工业发展。工业的发展,需要正确的理念作指导。江西是工业化程度不高的省份,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科学谋划好江西的工业发展,就是要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加速引进与合理布局工业产业,形成相对完整和具有较高质量的产业带与经济带。

三要以生态经济的理念谋划好江西的项目建设。任何规划都要靠项目来支撑,要靠项目来促进和保证规划的实现。谋划好江西的项目建设,就是要更好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抢占制高点,提升竞争力,示范和带动全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江西省情、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路;就是要坚持以鄱阳湖为核心,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生态经济区。

当然,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项崭新的创举,体现了历史的责任,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代表了人民的意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这需要我们几代、十几代乃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与坚持。但是我们坚信,有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有赣鄱大地430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保持鄱阳湖永远干净、清澈,建设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 龚建文

推荐访问:鄱阳湖 经济区 科学发展观 生态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