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3-21 09:54:5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局,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继续完善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教育实验;科学理论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科学出现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新趋势,各门科学的相互渗透使科学逐步形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迫使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上以综合和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并促进其发展,毋庸置疑,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理论突破必须伴随于研究方法的变革和更新,这正如科学发展史表明:新的理论的诞生往往得益于方法上的革新。因此,随着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入和拓宽,研究方法必然会呈现纵横交错的局面。纵观其变化与发展,有如下一些趋势。

一、使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

众所周知,数学方法能提高对教育问题研究和分析的精确性和严密性,电子计算机则能对教育系统中复杂而大量的数量关系逆计算提供方便。因而把电子计算机和各种学方法运用于教育科学研究,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使得教育科学逐步地变成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硬”科学。这样,教育理论不再仅仅是一些观念和定性的说明,也开始表现为一些可以用经验和可检验的形式加以阐述的命题。数学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使教育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教育问题进行定量研究,数学方法已在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价中加以应用,其中更多的是用于评价分析,既包括教育质量、教学质量评价,又包括对教改实验成果的分析。面对一些非常复杂的教育问题。开始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实施方案。

由于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很多是没有明确外延的,因而教育科学成了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难以精确化。如教育本质的不清晰性、教育性状的不确定性、教育功能的相对性、教育内部联系的非线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主观性等等。虽说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解决了上述矛盾,然而正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上述矛盾又更加激化:一方面,严密的程序要求高度的精确;另一方面,机器所执行的任务日益繁难,使它面临的系统日趋复杂。正如查德所说:“当系统的复杂性日趋增长时,我们作出系统特性的精确,然而有意义的描述的能力将相应降低,直至达到这样一个阈值,一旦超过它,精确性和有意义性将变成两个几乎互相排斥的特性。”也就是说,复杂程度越高,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便越低。因此,要深入研究复杂的教育问题,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而模糊数学的诞生,则把数学的应用范围从精确的领域扩大到了模糊现象的领域。模糊数学对事物的不确定的性质状态作数量描述,目的是要从模糊中求精确,以便获得与事物本来面目接近一致的参数。据此,把模糊数学引进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就是必然、可行而具实行意义了。因为这个方向会“减少对精确定量分析的先入为主的偏见。增加对大量人类思维和感知中不精确性的普遍性的承认”,而接受这一现实将增进“我们对人文系统特性的了解,有希望取得比极限在传统方法中可能得到的更大的实际发展”。

二、重视开展教育实验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教育实验的广泛兴起。各种教育实验的出现,既是教育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研究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的重要一环。

教育实验主要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设想,在周密计划和专门设置的特定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特别组织起来的教育实践;通过对教育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能确定教育的某种影响因素与其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通过教育实验,既能检验预先设想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又能探索所要了解的教育现象的变化发展原因及其条件,还能鉴定教育或教学的某种方式、方法、内容、形式的效果,等等。此外,教育实验还具有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它对于认识教学规律、检验教育理论以及发现教育科学原理、方法,均有其他方法难以取代和匹配的科学价值。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要使教育科学能迅速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大力开展教育实验就成了一条较易摆脱旧教育体系的束缚,从而提出新的假说并加以验证的较为有效的科研途径。

三、使教育预测和教育回测并行相辅

教育预测是指对教育发展趋势和前景的科学预测。教育预测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教育预测,对于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推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于1970年主持过一次实习研究。这次研究的课题是“19世纪80年代起的中学课程计划”。因为,该组织成员国遇到一些共同问题,并在发生同样的演变。这次研究的步骤是,先考察将影响课程计划制定的因素,而后考察因此在各门学科中将发生的变化。将影响课程计划制定的因素有政治方面的(要求机会更加平等的压力)、经济方面的(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适应能力更强的劳动力)和社会方面的(青年人要求课程计划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迄今为止分别进行教学的传统学科,将来应该一组一组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学内容上的这些变化,必将伴随有时间分配上更大的灵活性(更多的时间用于个别化学习和集体设计)和教师职能的改变(要教师做的是教学,但更主要的是组织学习过程,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学生的需要,以及对学习成功情况作出评估)。新型的校舍、设备和教材也将是必不可少的。中学将是多种职能的,并且与社区的联系日益紧密;社区将参与学校管理,利用学校的场所和服务,并为各种活动提供资料。上述这些结论虽是在1970年得出的,但至今仍然适用。

四、重视利用科学理论来研究教育科学

20世纪40年代,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统称“系统科学”)几乎同时问世,“三论”所包括的理论和方法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三论”的出现,有助于教育科学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打破在教育论教育的传统思维方法,打破在教育科学原有的狭窄概念范围内打圈圈的自我封闭状态,有助于从方法论上提高教育科学的研究水平。

“三论”的方法论从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性的功能,达到最优化的目标,是从部分与整体的有机联系中揭示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据此,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首先要把教育看成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正确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而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组合。只有从教育系统内的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教育系统与教育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进行整体性考察,才能科学地把握教育。教育系统是按一定的层次结构组成的复杂的等级系统,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简单相加的总和。因此,在研究整体结构时;要力图利用系统整体中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提供的“附加量”来发挥和提高整体功能,避免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五、重视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现代科学发展的分化与综合,决定了以前那种就教育研究教育的方法只能是走向死胡同。新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不仅丰富了教育科学的内容,而且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教育科学研究必须积极汲取和借鉴各种学科的成果和方法,加强多学科、多种方法的研究。20世纪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得今天的教育科学研究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研究的对象愈来愈复杂,知识的抽象程度愈来愈高,直观程度愈来愈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不能简单地、直观地反映现实,而必须运用模型化方法来研究教育科学。这种方法能够从各种科学方法中不断地汲取营养,迅速成长为一种全面的多功能的科学认识方法。它不是一种孤立的、排他的方法,它与几乎一切传统研究方法都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应用模型化方法的过程表明:只有在与其他科学方法结合的情况下,它才能完整地揭示系统的规律性和本质。在建立模型前,需要对系统原型进行考察,必须依赖于观察、实验等经验的方法;要积累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就要用到比较、分类等逻辑方法,在模型的抽象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对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手段,离不开想象、直觉等创造性思维方式;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处理,模拟实验的进行,必然与数学方法等相联系;最后,借助于模型的应用和检验所获得的信息,又将成为提出科学假说与建立科学理论的重要依据。总之,模型化方法的实际展开过程,几乎是把一切传统的科学方法联系和统一起来的过程,它自身也成为促进各种方法综合化,建立完整的科学方法论体系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储祖旺.我国高校筹资多元化的目标及其现状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1):50-55.

[2]刘志平.林金辉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发展战略探新[J].教育研究,2008(1):43-47.

[3][日]小林雅之.制度型大学评价与市场型大学评价[J].高等教育,2008(1):92-98.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实践 思考 高校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