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特点与管理分析

时间:2022-05-31 14:5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方案,提高患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关键词] 老年患者;肾移植术;临床特点;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9(c)-0168-03

随着肾脏移植技术不断发展,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其对患者的选择也不再受年龄的限制,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受益[1-2]。肾移植手术创伤、免疫抑制等引起的并发症的处理也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该组研究中,通过对老年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加强管理,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自2006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21例接受肾移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66.4±5.8)岁;患者原发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病3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全部患者中,采用血液透析治疗19例,采用腹膜透析2例,透析时间(35.4±12.7)月。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肾移植手术治疗,术前均给予血常规、尿常规、肝炎筛查、乙肝、生化检验、肝功能等检查,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心电及B超检查,常规腹部肝、胆、胰等B超检查。肾源均取自尸体肾,供肾者均为25~40岁,无心跳脑死亡者,供者HIV、肝炎系列及梅毒抗体均阴性。肝肾联合整块切取,供肾热缺时间4~15 min,冷缺血时间4.5~10.2 h。供受者6个位点错配数量为1~5个。全部肾移植受者均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Alexander L型切口,移植肾动脉及骼外动脉端侧,或与髂内动脉端吻合,移植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肾输尿管与受膀胱采取隧道吻合,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术中开始,静脉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次/d,连续治疗3 d。术后第3 d给予口服强的松,30 mg/d。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发生急性排斥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500 mg/d。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2 结果

2.1 患者合并症及死亡情况

全部患者均合并各类系统疾病,其中消化系统疾病5例,心血管疾病8例,呼吸系统6例,泌尿系统疾病2例。全部患者中,术后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心衰;合并消化系统系统疾病发生并发症1例,为肝硬化患者发生进展至肝功能衰竭,最终死亡;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例,其中支气管炎患者进展至重症肺炎死亡,陈旧性肺结核未见复发;合并泌尿系统疾病1例,为前列腺增生患者行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梗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解除梗阻,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未见死亡病例,详见表1。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发生AR4例,AR发生率19.0%,其中1例患者先后发生2次AR,3例患者经抗排斥治疗后逆转;术后6例患者发生感染,占比28.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

2.3 其他

全部患者住院时间18~40 d,平均住院时间(27.8±10.4)d。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肾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老年患者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老年患者接受肾移植术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其生活质量[3-4]。

3.1 老年肾移植受者临床分析

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病史较长,且多合并各类合并症,各器官储备功能呈明显减退的趋势,加之长期采用透析等治疗,心脏功能等会明显受损。研究指出,由于心胸多超过0.58,心肌缺血、输液速度快、手术阻断等均可能影响患者发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易诱发心衰等事件的发生[5-6]。同时,老年肾脏移植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引起的肾脏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也较高,影响患者的术后疗效。同时,老年患者免疫力较低,手术易引发感染,患者急性排斥的发生率低,程度较轻,免疫抑制剂耐受性低,因此在治疗时,应适当给予减量[7]。该组研究中,患者发生AR率为19.0%,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8.6%,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3.2 手术处理

患者手术处理采用常规探查髂内动脉,如果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症状不严重,则可先清除干净髂内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与供肾动脉端吻合,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的患者,可给予供肾动脉及髂外动脉端侧吻合。

3.3 老年肾移植受者管理分析

针对老年患者接受肾移植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患者自身特点,加强患者治疗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疗效,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8]。术前,加强透析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患者内环境,积极控制患者血压,纠正贫血,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积极控制可能引起术后风险的高危因素,使患者在术前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加强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重点加强对患者移植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及可引起的死亡问题的高危风险的防治。围手术期期间,加强护理,避免急性肾小管坏死,如患者一旦发生急性肾不眨坏死,易引起循环体液超负荷,易引起患者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易引起肺部感染的发生[9]。

感染与心血管疾病是患者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如有心衰、尿少等迹象,控制输液量,避免因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而导致脱水的发生。由于老年患者多免疫力低下,肾移植术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对免疫抑制剂耐受性低,因此,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量。除此之外,长期存活的患者,肾功能恢复,高血压症状改善,心血管情况改善,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会增加血脂水平,引起凝血障碍,患者多处于高凝状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老年患者多病程长,心脏基础差,高血压则引起血管脆性增强,术后应给予大量输液,易增加患者的心脏负荷,引起心衰的发生,增加死亡率[10]。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患者由于免疫力低,易因术中各种因素引发感染,临床研究指出,肺部感染是重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明确患者感染的情况下,可尽量使用抗菌药物,可联合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药物,可在检验结果明确病原菌后,再给予针对性用药。但是,在给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调整免疫抑制剂。患者病情严重时,应适当停止使用免疫抑制剂,给予甲基强的松龙,保持免疫平衡,减轻患者肺部症状及病理改变,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肾脏移植是老年终末期肾疾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目前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管理,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参考文献]

[1] 谢建飞,丁四清,毛平,等.2000例肾移植患者随访的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2):34-35.

[2] 疏树华,方才,柴小青,等.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2):170-172.

[3] 陈锷,廖培娇,苏翠玲,等.48例肾移植患儿围手术期的液体管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8):35-37.

[4] 郭娅,牛丽红,董永超,等.医疗指导下自我管理模式在肾移植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8):1452-1453.

[5] 马红霞.自我管理在肾移植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9):73-75.

[6] 刘铁石,李笑弓,张古田,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活体肾移植供体围术期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167-168.

[7] 李晓丹,曲星珂,肖瑞芳,等.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调查[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4):226-228.

[8] 孟晓云,韩永霞,张巧敏.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2):128.

[9] 张洪宪,赵磊,马潞林.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管理[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8-10.

[10] 陈莉萍,张晓琳,钱叶勇,等.老年肾移植受者的临床分析与管理[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4,35(2):82-85.

(收稿日期:2015-06-26)

推荐访问:临床 老年 肾移植 分析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