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型期的利益分化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挑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5-29 08:2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利益分化是转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本文以转型期的利益分化为视角,分析了其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形成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利益分化 思想理论建设 挑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On the Challenges of 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to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Building and Measures

LI Qingpeng, LIU Wenlin

(Institute of Marxism,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1201)

AbstractThe 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ransfering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building of the party. The paper puts the 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into perspect, analyzing its challenges to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building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时期,社会转型带来了各阶层的利益分化。所谓利益分化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结构性的变革而使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利益主体之间不断分化、组合,以及各利益主体因利益实现渠道和实现程度不同而引起利益差别的过程。①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分化表明一种既定的利益关系被打破,一种新的利益关系和格局的形成,更内在和必然地表明利益差别的迅速扩大。

十七大报告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逐步建立和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奋斗。②我们党历来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真正优势和首要经验。转型期的利益分化,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利益分化的表现形式

1.1 阶级内部分化和新的阶层出现

首先,阶级内部出现分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产业工人减少,脑力、技术、管理劳动者的比例不断增加。农民阶级出现了大量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工人和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农业劳动力加速分流。知识分子在遵循总体上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前提下,呈现出鲜明的特征:数量迅速增加,地位明显提高,内部构成呈多样性。③

其次,新的社会阶层如雨后春笋,勃发涌现。主要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结构由“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金字塔”型逐渐演变为多阶层的“橄榄球”状。

1.2 社会成员收入和贫富差距拉大

首先,社会成员收入呈拉大趋势。在当前社会转型中表现出非均衡的发展态势,学者胡鞍钢形象地称其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城乡居民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职工之间等,收入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开始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穷”的局面,形成恶性的“马太效应”。

其次,贫富差距继续拉大。从欧希玛指数看,我国最穷、次穷、中等、次富、最富的五分之一家庭的收入分别占全国总收入的比例为4.27%、9.12%、14.35%、21.13%、50.13%。④当前,财富越来越积聚到少数富裕者手中。社会成员收入和贫富差距拉大,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利益分化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形成的挑战

2.1 对党的执政基础理论研究提出挑战

党的执政基础理论研究是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执政基础,主要是党依靠谁、依靠什么执政的问题。它是一个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维持执政地位的根本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就是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与支持,是民众对党的执政的政治认同。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和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我们党在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努力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也存在一个不断扩大社会基础的问题。阶级内部分化和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不同利益主体的形成。如何提高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如何在保持共产党员标准的基础上吸纳各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以增强我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是党的执政基础理论研究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2.2 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出挑战

建国以来,我国的意识形态总的来说是一元化的。进入社会转型期,随着阶级内部分化和新的阶层出现,传统的意识形态一元化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意识形态日趋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吴家庆认为,在社会利益分化过程中,有两个因素会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产生影响: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出现,致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侵蚀并逐渐淡化;公众意识的独立和多样化趋向,导致政治评判标准趋于务实化、功利化,从而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以往强大的“表达”和“工具”功能。⑤不同利益主体用个性化的目光重新审视意识形态,并形成不同意见和看法。这导致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信仰发生动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外,个体户党员、私营企业主党员等的出现,利益主体的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很可能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并引起其对于党的理想信念的滑坡动摇。

2.3 对党的合法性基础理论研究提出挑战

美国政治学者利普赛特认为“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成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笔者认为,合法性基础应是政党的权威性和民众的认同感的结合。一个执政党仅通过宪法确立的制度合法性是远远不够的,但还必须具备政绩合法性。只有当权力与政绩结合起来,才能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获得国家政权以后,经济增长成为继意识形态宣传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统治获得合法性的主要途径。面对转型期利益分化的新困境,政绩合法性的局限性愈加彰显:政绩不一定带来普遍的合法性。利益的千差万别必然会导致对政党和政治体系支持上的差异,进而导致政绩合法性的危机。社会转型中如果往下的利益流动大于往上的利益流动,即整个社会是“失大于得”,社会就会出现不稳定。执政党既要关注民众的普遍利益,使得“得大于失”,又要控制利益分配的差距,使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在合理的范围内流动。这两方面问题也是利益认同合法性资源在新时期有待解决的命题。

3 利益分化视阈下的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对策之探析

3.1 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载体,推进党的执政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我们党坚持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就要始终以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优秀品质来塑造党的面貌并体现工人阶级的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切实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工人收入;全面提高工人阶级队伍的素质,增强其阶级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整个队伍的知识化进程。

其次,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和人民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转型时期,新阶层大量出现和崛起。我党应将各个阶层的精英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不同利益群体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学者谢晋春提出应对之策:对社会成员用阶层分析代替阶级分析;确立现代社会的分层标准体系;判断阶级阶层的先进性要以生产力为标准;培育中间阶层为主体的社会力量作为党主要的社会基础。⑥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党的执政基础。

3.2 以加强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为抓手,推进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首先,坚持理论创新。面对转型期利益分化的新特点,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老祖宗不能丢”。二要适应执政环境的新变化,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三要改革并构建意识形态创新和发展机制,积极倡导宽松的理论研究氛围。四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想观念和舆论进行引导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引导效率。⑦

其次,坚持理论武装。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而这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加强理论武装工作。首先,要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次,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改革创新的实际行动。第三,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战和反击战。

3.3 以维护拓展政绩认同和利益认同资源为路径,推进党的合法性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维护拓展绩效认同资源。在转型期,执政党必须通过一些列政策创制满足民众的各种利益诉求,理顺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注重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维护社会公平。应当构建服务型政党和服务型政府,把提供公共产品作为维护拓展政绩认同资源的重要环节。

其次,维护拓展利益认同资源。人民对党的认同,最根本的是利益的认同。第一,要代表好人民利益。深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第二,要实现好人民的利益。即满足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第三,要协调好人民利益。借助于社会利益的整合创造各阶层和谐共处的局面。⑧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转型期的利益分化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形成了诸多挑战。执政党需高瞻远瞩、从容应对,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

注释

①庄锋.论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整合[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2).

②费萍,王红玉.试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6).

③梁艳丽.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对执政党的挑战及其对策[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8).

④谷志军,张文渊.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⑤吴家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44-147.

⑥谢晋春.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62-368.

⑦李清芳.社会转型与党的建设创新[J].理论视野,2007(8).

⑧刘宗洪.执政党建设的新视野[M].上海:三联书店,2007:108-109.

推荐访问:转型期 分化 对策 利益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