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30 09:41:4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植物保护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植物保护专业应建立以课堂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为基础,科研训练环节、社会实践活动为补充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验课注重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注重能力培养,科研训练注重个性发展,社会实践注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毕业实习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46-02

植物保护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陈旧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与农业生产脱节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探讨新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迫在眉睫[1]。实践教学的设计除了考虑让学生通过直接实验,验证、巩固和充实所学内容外,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观察能力,思维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立志于服务我国农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2]。

植物保护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外,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实验课、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环节,应建立以课堂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为基础,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和知识竞赛为补充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验课注重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注重能力培养,科研训练注重个性发展,社会实践注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毕业实习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各环节相互衔接,互为补充。

一、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标本而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加深和巩固对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植物保护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课学时为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左右,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有力手段。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系统掌握植物保护研究和应用的专业技能,适应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应在植物保护专业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如在普通昆虫学课程中开设“昆虫的饲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综合性实验,将文献检索、昆虫饲养技术、昆虫生物学知识、生态学知识、数据统计分析等融为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教学实习,提高专业实习水平

教学实习是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2年级《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学完后安排3周时间,主要内容包括病虫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病原的分离与培养,病虫大小测量等。通过教学实习,能够使学生学会植物保护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巩固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的一些知识点,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一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所学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还能锻炼与他人的团结协作精神、陶冶性情[3~5]。

三、强化生产实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产实习是专业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观察及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第三学年《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学习完后,安排三周的生产实习,让学生掌握病虫害的野外采集和调查方法、正确识别重要的农业病虫害,并结合生产上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从试验设计到喷药、调查、统计防效均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写出试验报告,教师根据生产实习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评定成绩。在生产实习中,我们立足现有条件下,依靠农户的农田、果园和菜地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给农民介绍有关害虫正确识别的知识、农药科学使用方法,并宣传国家有关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避免减少农药残留污染措施,另一方面学生在农民地块完成了生产实习任务,学生结合有关昆虫知识,为农民诊断田间发生的虫害,提出合理防治措施和应该使用的农药,这样我们不仅开展了生产实习,也为学生提供了生产实践演习的机会,并且也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学生说:生产实习是他们最好的课堂,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懂得化保与昆虫如何有机结合。

四、抓好科研训练环节,培养专业兴趣和科研能力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专业兴趣、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是个重要环节。为了能使更多的2~3年级学生主持或参加植物保护方面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学院支持教师积极为学生选题,提供实验条件,协助制定试验方案,争取多上“SRTP”项目,鼓励学生撰写研究论文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近两年学科组教师先后指导了30余项“SRTP”项目,有120余名本科学生参加研究。有的研究论文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在2006年的全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有三项获甘肃省大学生科技作品“挑战杯”奖,其中“诱导条件下深绿木霉产几丁质酶规律的研究”获省级特等奖。科研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植物保护学科的了解,培养了专业兴趣,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6],同时,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为学习好专业、提高业务能力注入青春活力。

结合《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化学保护》等专业课程的特点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是教学改革的又一个内容。它是学校利用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国情调查、社会调查、科技考察、社会服务、科技咨询、技术指导、支农扶贫、科技推广、举办培训班等实践教学的总称。学生通过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深刻了解国情、民情,树立改变祖国面貌、振兴中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学好为国服务本领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农业院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这为他们接触生产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均安排在第三学年,我们在放假前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布置社会调查和实践的任务。例如,调查学生所在农村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及农药的使用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写出书面调查报告。开学后举行专题讨论会,学生间开展交流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给予引导和评价。或派出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农村和牧区,为农牧民传授植物保护知识,指导农牧民开展病虫害防治。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用到生产中去,也可从实践中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或者在生产实际中验证所学的知识,从而更牢固地掌握本专业知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一条将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每年都有多名学生或小分队荣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或优秀小分队。

六、开展辩论式教学和专业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知识竞赛和辩论赛既是知识的交流,又是个人综合素质的较量。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能仅局限于具备专业知识,死读书、读死书,掌握哑巴知识已不是当代合格大学生培养的目标。学生获取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自我推销等综合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辩论式教学和知识竞赛活动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机会。参加辩论赛和知识竞赛的学生从资料的查阅、整理、汇总、概括,到最后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从树立并维护自己的观点到掌握大量资料,据理力争反驳对方观点,这一系列过程,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既具有清晰的思路和敏捷的思维方法,又要有厚实的专业基础、广阔而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观点引起共鸣,在辩论中取胜。因而辩论式教学和知识竞赛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搞好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毕业实习阶段是检验大学生三年多理论学习的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团队精神,科研创造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我们按照自然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依据学科特点及时调整了实习时间和实习环节。将原有的毕业实习时间(每年3月至6月)改为两个阶段(大四的第一学期7月至9月为一个阶段,第二学期4月至5月为第二阶段),从查阅文献资料、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试验方案、实施试验计划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毕业生毕业实习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路炳声,梁晨,罗小勇.我国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

[2]孙现超,王进军,刘怀,等.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1).

[3]陈立杰,严雪瑞,段玉玺,等.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3,(4).

[4]刘长仲,王国利.植物保护专业本科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9).

[5]樊东,王晓云,赵奎军.农科专业规范化教学实习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2,(2).

[6]康涛,黄华彩,彭泉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2).

推荐访问:植物保护 教学模式 专业本科 实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