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渗透品德教育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3-17 10:07:1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品德教育,古人谓之“礼”,是培养人们的思想品德,塑造人们灵魂的教育活动,故将其列为“六艺”之首。我国伟大思想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明实行“孝”、“悌”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义”。声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声乐课堂要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一、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家长的呵护和关爱,难以体验社会竞争的激烈与生活的艰辛,更无从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视学习为家长给自己安排的任务,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便不假思索地向同龄人、朋友、同学求助,却对父母、老师的劝导、学校的管理不以为然。所以,用品德教育来浇灌学生的心灵,为他们指明方向是相当关键的,而声乐是职业学校的主要课程之一,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我们声乐教师就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逐渐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二、在声乐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到品德教育的方法时曾经强调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学本身乃是品德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这种教学应该导致自觉信念的形成,导致学生的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他指出,教育与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过程,教师以身作则,是道德教育体系中最好的手段和方法。“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此,进行品德教育离不开其他各科教学,因为学生大量时间是学习其他各科课程,我们应该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作为声乐教师,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打下牢固的基础的同时,自然也肩负着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任。

三、声乐课堂教学渗透品德教育的几点尝试

1.通过声乐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让学生形成严谨的习惯,彰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而声乐属于发声学科,模仿性会比其他学科强一些,其口形、口音乃至咬词、句子甚至是动作,学生都在模仿,逐渐地连老师的品格、人格也会被受到模仿。作为育人在先的工作者,我们更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去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正如乌申斯基先生所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所以由表及里,为学生作表率,树立仿效榜样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信”以及对老师的“爱”。

2.隐蔽德育目标。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则决定了在没有说教色彩和强迫性质的前提下,德育目标才能比较容易实现。过早暴露德育意图,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成功的品德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应似春雨“润物细无声”。声乐学科本身的特点是交际性、实践性和工具性,同时传授音乐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由此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培养辩证思想,培养坚强、进取、豁达、乐观的性格,使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声乐教材、课外歌曲,多以欧美国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为主要来源这一特殊性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不同的价值理念,会受到各国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的影响这一现实性因素,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客观、合理地看待并解决社会及生活问题。

3.挖掘教材,开展思想教育,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一些歌曲,了解国际形势,引导学生多对比,以“一分为二”的眼光来分析事物,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弘扬民族精神,从而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通过看《音乐之声》,学唱《雪绒花》,还有像“Country Road”等歌曲,同时编译我国国歌,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崇拜西方,使学生从中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同时,树立危机感,增强使命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紧迫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歌曲,利用全人类所积累下来的經验财富,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学习歌曲《孟姜女》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时要求学生就“同情与报复”和“爱情与金钱”这两个贯穿始终的线索为话题进行讨论。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直接或侧面反映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然后,教师给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树立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观,使品德教育富有真实性和创造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把品德教育植根于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培养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应该以全面培养人才为出发点,认真备课,深刻领会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内涵,以知识为载体,从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文化意识等方面入手,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变教材为有生命力的德育阵地,从而取得声乐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双丰收。

作者简介

张万秀,女,汉族,本科,中学一级教师,自2003年7月份任教以来,一直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班主任工作和声乐教学,曾多次在省级、海东地区及县级声乐大赛中获奖。

推荐访问:几点 课堂教学 品德 渗透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