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讨论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时间:2022-03-17 10:10:14 主题教育 浏览次数:

摘要:品德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奠定初步的基础。幼儿期是人生良好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个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将直接关系到将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运用讨论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关键词:幼儿 品德教育 讨论法

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多,“讨论法”是其中的一种。

什么是“讨论法”呢?讨论法就是让幼儿围绕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运用这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行为。

下面谈谈我是如何运用“讨论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

一、选择的德育内容要适合于幼儿讨论

讨论的问题应是幼儿生活经验之内的或者他们自己本身的行为表现。这样,幼儿就可以在活动中根据自已的体验、感受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以取得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例如,我们在进行“爱妈妈”这一活动时,由于选择的内容比较空洞,不太适合幼儿,问题提出后幼儿未能展开讨论,只是粗浅地说说不让妈妈生气等,未能认识到爸爸妈妈工作的社会意义。而“关心生病的小朋友”这一内容就比较适合于讨论。幼儿每天都生活在一起,有一定的情绪体验,因此在讨论“如何关心生病的小朋友时”,孩子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如写信、发视频、到他家探望等,收到了让幼儿懂得关心他人的效果。

二、確定引起讨论的方法

讨论的内容确定以后,还要考虑选用哪种方法引起幼儿的讨论。引起讨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创设情景:创设情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引起讨论的情境。例如,我在对幼儿进行爱护玩具的品德教育时,采用的就是创设情境的方法。我把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坏图书、断成两截的球拍、裂了缝的积木、损坏的油画棒等布置成一个“玩具医院”。在带领幼儿参观“玩具医院”的过程中,幼儿发现这家的“病人”都是我们班的玩具,于是,他们产生了疑问:“它们怎么会住进医院呢?”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带领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知道它们到医院的原因很多,但都是因为我们不爱护它们。

2.利用自然情境:用这种方法引起幼儿讨论,需要教师对幼儿有一定的了解,要解决的问题确实是幼儿中普遍存在的。这样,教师就可以抓住适当的时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讨论。例如,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收放玩具习惯时,我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我们班幼儿喜欢玩活动区游戏,但他们游戏之后,玩具总是收不好,教师需要费很多时间才能恢复原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一次活动区游戏后,把全体幼儿带到每一个活动区去看一看,让他们感受一下活动前与活动后活动区的变化,从而引起讨论。

3.利用文艺作品:形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所以,幼儿更多地依赖生动鲜明的形象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文艺作品多以生动具体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陶冶人的情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学作品引导幼儿讨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例如,我在对幼儿进行“互相谦让”这方面教育时,选择的就是童话“小羊过桥”。这个故事反映的是两只小羊不知道互相谦让,不仅谁都没过桥,而且还都掉进了水中。我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没有把故事结尾告诉幼儿,而是让他们去讨论结果。当我讲到“黑羊于白羊在小桥上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时问幼儿:“你们想一想,两只小羊过了小桥没有?”让幼儿对故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三、展开不同性质的讨论

引起讨论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展开讨论,目的是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以使他们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根据讨论的性质,讨论可以分为:

1.判断性讨论:可以帮助幼儿提高道德认识,为形成正确的行为和习惯服务。例如,在“玩具医院”这个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围绕“他们怎么会住进医院”这个问题而展开判断性讨论,使幼儿了解造成这种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促使幼儿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动机是推动幼儿产生和完成道德行为的动力。良好道德行为动机的形成对良好道德行为与习惯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2.对比性讨论:对比性讨论是利用两种表现截然不同的形象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通过讨论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促使自己产生相应思维道德行为。例如,在“你喜欢谁”的活动中就是利用有礼貌的白猫与无礼貌的黑猫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展开对比性讨论的。

在德育活动中运用讨论法,避免了以往品德教育中的生硬说教,使幼儿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浅析幼儿品德教育问题及策略[J]. 孟英芳. 戏剧之家. 2016(07)

[2]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探索[J]. 杨秀坤. 学周刊. 2015(22)

推荐访问:品德 幼儿 讨论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