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时间:2022-03-16 09:55:08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中职地理课要体现其课程价值,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紧扣专业,因地制宜,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进而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对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有效性;中职地理;课外活动

作者简介:梁洁仪(1977-),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地理教育。(广东 广州 510800)

中职地理学科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地理课外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不仅能激起其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一、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原动力。目前,中职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自己周围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气象观察活动中,学生通过气温的观察了解到一天中的气温午后14时左右达最大,这和自己主观意识上“中午最热”十分矛盾,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一大特点就是有着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实践内容。通过开展地质地貌的野外考察、人文地理资料调查、环境监测、气象观测等活动,在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动手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野外观察能力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到芙蓉嶂水库参观考察。针对学生认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观察不够细致深入,易出现走马观花等缺点,笔者事先把要观察的内容具体分解成一系列问题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在观察时做好记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对水库大坝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特点、河谷地形和水文水系特征等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眼、手、脑、耳等主要感官都行动起来,气氛活跃,既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地理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接触到众多的地理事物,通过观察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特征、联系和异同,就会促使其大脑对所获得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分类、抽象和概括,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引起深入思考,联系所学知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这样,不仅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不断训练和发展,而且激发了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欲望。例如,在学习完《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知识后,组织学生利用假日对新华工业区的选址、工业区规模、内部结构、环保措施等有关内容进行深入调查,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调查的资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新华工业区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2)影响新华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的因素有哪些?

3)目前工业区内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由于所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派上了用场,激起了学生十分强烈的探究欲望,讨论之热烈是单调的课堂所难以同日而语的。有的同学提出该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工业区内公共设施的布置,环境污染防治等有关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自己学习过的有关知识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解决措施。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活化和具体化,而且不断地把思维推向更高的层次,点燃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3)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近几年,笔者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地质地貌野外考察、镇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调查、地理模型制作、校园气象观测等一系列活动,学生根据自己野外活动的体会撰写出《分析芙蓉嶂水库坝址选择及综合效益》等具有一定质量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发挥,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地理学科融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在野外活动中,我们要注意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地震监测、星空探究、气象观测等活动,使学生对自然界中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有了一个较深刻的了解,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神奇和奥秘的热情,树立起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经常地进行数据观测和记录,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又如通过对狮岭、梯面、花东等地的社会调查,学生亲身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各项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了爱国爱乡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调查中,学生还了解到,该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城镇生活污水,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小电镀等乡镇企业的工业废水不经处理,无节制地向东溪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引起了河水水质不断下降;东溪沿岸由于不合理毁林开荒和在河床中随意乱采砂石造成了河岸崩塌,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人口过快增长和不合理活动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压力,更加深刻地理解“人口、环境和社会、经济必须一起考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道理。从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增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徜佯在家乡的山山水水之中,不但增强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4.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地理课外活动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一项艰苦的学习,要爬山涉水,登崖攀高,有时还冒一定的危险。在活动中,不仅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还培养了他们吃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同学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在野外活动和社会调查中,学生从封闭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大自然,走向农村和工厂大胆地进行观察、探究和访问、调查,克服了其胆怯的心理;从小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撰写中,体验了成功的欢乐,增强了自信心,扫除了自卑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策略

1.结合教学灵活选择活动类型

地理课外活动的类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九种。

(1)参观访问型。

1)参观与地理有关的单位。如天文台、气象台、地震测报台、环境监测站、水文站、自然博物馆、地质陈列馆、海洋水族馆、植物圈、动物园、野生动物饲养场、土壤陈列室、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工厂以及车站、港口、油田、矿山、钢铁厂、发电厂等。

2)参观各种展览会。如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水利建设展览会、商品展销会等。

3)访问地理战线的英雄模范和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人。如地质学家、地理学家、环保学家、生态学家、南极考察队员、旅行家、航海家、勘探队员、治沙治水的英雄、环保战线的先进人物等。

(2)观察观测型。这是一种带有实习性的活动类型,从观察到的各种地理现象和观测的数据来印证课本上的地学原理。

1)天象观测。可以利用地理园的天文设备测定本地地理纬度;观测日出日没的时刻和方向以及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观察星座和寻找北极星;观察日月蚀,观测天体视运动以及证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气象观测。利用地理圈内的气象设备观测气温、气压、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向和风速、日照和云量等气象要素。根据观测的数据,结合物象和天气谚语,作单站补充天气预报。

3)物候观测。主要观测农作物的物候现象。选择学校附近,在作物和土壤有代表性的田地,观测农作物的播种日期、发育期、植株高度和密度、病虫害、灾害性天气及田间工作的情况。有个多年的观测记录,就可以算出各种农作物平均发育、成熟期、预防虫害报警期等。

4)地震观测。选择学校附近适宜的水井定时进行地下水的水位、水质、颜色、气味、味道及水的动态等观测活动,并结合动物日常行为的观察,试作地震预测、预报工作。

5)酸雨观测。可用一只陶缸作为采样器放在地理园或屋顶上,待降水停止后,立即取出采样器,记录下采样地点、日期、集水起止时间及有集水期间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再测定降水的pH值。

6)江海滩涂观测。沿江沿海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江海滩涂的观测,估计潮间带有多宽,看看侵蚀的情况片样,目前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如何,宜于发展哪些养殖业。

(3)旅游览胜型。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寒暑假,根据条件组织学生或近或远开展旅游活动。一方面饱览祖国的美丽风光,另一方面观察、了解旅游区内的地质、地貌、气象、生物和文物古迹等情况。通过组织旅游,使学生获得知识,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抒发美感,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4)野外考察型。这是野外教学活动的类型,常常是配合课堂教学来进行的,通常有以下三个方面。

1)河流功能考察。对于省境内、县境内的主要河道进行沿河考察,看看在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发挥得如何。水体有无污染,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2)生态农业考察。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选择其典型,考察立体农业的格局和如何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以及如何促进该农业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从而实现良性循环,看看生态农业究竟有哪些好处,与农村脱贫致富有什么关系。

3)自然保护区考察。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的,也有省级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可组织学生对附近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动植物资源的数量和分布,以及适应环境和保护对象的科研价值等。

(5)调查研究型。调查的内容可以是县或市旅游调查、环境污染源调查、工业布局调查、鸟类资源调查、一个街道或居委会的人口调查、一个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调查、小区绿化调查、一个点的交通车流量调查等等。通过调查,撰写出有论点、有事实、有分析、有解决问题对策的调查报告。

(6)规划设计型。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活动,是综合应用能力的类型。如一座新建公园景点布局设计、生活小区或校园绿化设计、某个地点环境治理的对策、市区改造和合理布局的设计、缓解市区交通拥挤方案的设计、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的规划、一个村的生态农业的规划、为本地资源利用和经济建设提合理化建议等。

(7)报告讲座竞赛型。

1)报告会。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地理科技活动组报告他们观测、调查、考察、设计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举行“地理小论文报告会”;二是邀请校外有关人员来校作报告,如地理学家生平报告会、本地环境质量报告会等。

2)专题讲座。如地震知识讲座、环境知识讲座、鸟类知识讲座、土地知识讲座、灾害知识讲座、绿化知识讲座、海洋知识讲座、天文知识讲座、岩矿知识讲座、地理摄影知识讲座、地质素描知识讲座等。

3)竞赛。如环境知识竞赛、鸟类知识竞赛、地震知识演讲比赛、地理智力竞赛以及各种征文比赛等。

(8)地理制作型。这是动手操作的活动类型。如制作地球仪和其它直观形象的教具;甩纸浆、石膏、木屑、泥土等堆塑各种地理模型;用碎玻璃、包糖纸、破布、火柴盒、牙膏皮、易拉罐、废泡沫塑料、树根、树叶、蒲草等废品制作各种地理景观和地理图案;制作岩石、矿物和植物等标本;利用实物表现某一工业部门,从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仿制产品地理景观。

地理娱乐项目很多,主要有地理灯谜、地理填字、地图旅行、地理扑克、地理拼图、地理棋、地理诗歌朗读以及放映地理幻灯片、电影和录像片。

(9)社会服务型。

1)配合街道或居委会向群众宣传地理科普知识,包括日食、月食、地震、环境等知识。宣传与地学有关的法规条例,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等。

2)设立环境监督岗。在环保部门支持下,建立环境监督岗。可定点,可巡回,保护环境卫生、保护行道树和花卉、查禁出售野生动物、举报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3)将平时观察、观测、调查、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和各种设计方案、合理化建议等分送各有关部门,这也是为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述九个类型的地理课外活动,我们不一定面面俱到,应实事求是地因时、因地制宜。

2.因地制宜确定活动内容

笔者居住和工作的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广州,西邻三水,西南连南海,北接清远,毗邻港澳。花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既是珠江三角洲交通交汇之地,也是沟通珠三角与内地的桥梁和枢纽,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106、107国道和机场高速、广清高速、京珠高速、广州北二环、北三环高速五条高速公路交汇之处。京广铁路线穿境而过,广州火车北站就位于花都。中国最现代化的航空枢纽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也坐落在花都。

花都区总面积968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绵亘,中部浅丘台地,南部为广花平原,形成东北向西南斜置的长方形。东有流溪河流经,西有巴江河过境。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花都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18种,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石灰石、高岭土、粘土、花岗岩等,开采前景好。水量充沛,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为11.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17座。芙蓉嶂水库发现有活化石之称的桃花水母,区内还有有省级自然资源保护区王子山,山上有禾雀花等珍稀植物。莲塘镇还有驰名中外的特产京塘莲藕。

花都的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是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已建成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故居、盘古圣庙、资政大夫祠、广州宝巾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圆玄道观等多个旅游景点。

花都本身就是个十分适合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地区,所以笔者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带领学生一年四季穿梭于花都的各个乡镇,各个角落。如去实地考察芙蓉嶂水库、王子山、白云机场等;调查狮岭镇皮革工业的发展、梯面镇旅游资源的开发、新华工业区的规划和发展;研究京塘莲藕、禾雀花、桃花水母等物种生长的环境因素等。

3.因材施教做好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的指导方法与课外教学方法有很多相似处,但课外活动更偏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更灵活多样,主要有以下六种方法。

(1)通过讲解、讲述,使学生了解活动的基础知识。地理课外活动一般要分专题进行,在活动开始时要由教师讲解或讲述有关活动的基础知识,并发放一些书面材料让学生阅读,以弥补无教材的不足。但教师讲解和讲述要留有余地,不要面面俱到,有些问题提出来留待学生自己实践探索去解决,讲解要注意逻辑性、直观性,讲述要注意趣味性、形象性,需要在活动中解决的东西,只讲清要点和关键所在即可,有些资料还可由学生自己去查阅、收集,有些图解也可让学生自己画出。

(2)采集标本、收集资料的方法。组织外出活动要采集岩石、矿物、土壤、化石、生物等标本,准备过程中和出发前要多次讲明采集标本的目的、要求、方法。收集是指有目的地收集生活中各种与地学有关的实物、图片、邮票、剪报等。采集或收集后要加工整理,编号分类,进行说明,按一定主题进行展示。

(3)使用各种仪器,培养观测技能。各种以观测为主的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应讲清仪器的原理、使用、观测方法及保管方法,观测后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统计和分析,要防止出现误测、漏测、误记等现象。观测活动的指导,先要说明观测目的、时间、次数、程序、方法,然后进行示范,最后交待记录表格的填写,以及排好值班顺序,明确职责等。

(4)让学生掌握动手实验、实习和地理制做的方法。地学知识中的实验多与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活动有关,特别是模拟大自然地学现象的物理过程及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实验。实习活动与测量、考察、调查有关,教师要自己先动手做一遍,取得体验才好指导,并准备好有关仪器、工具,最后安排实验、实习报告的填写内容。地理制做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出示成品示范,并演示制作过程,即制做技巧的示范。

(5)参观与考察活动的指导方法。对地学参观与考察的指导,首先要了解参观对象,做好讲解准备,其次要拟好参观或调查考察的提纲,第三要教会如何发问,认真记录,最后要求写出报告。

(6)指导地理写作。地学小论文的写作应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形式和内容要具有地学特点。只有认真观察、积极探索,才能言之有物。一般应先整理资料,再确定主题,然后是谋篇布局,列出提纲,最后构思落笔。有时为了写好小论文,还需要先学习一些有关资料。论文要注意科学性,有理有据,方能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4.及时反馈和评价

学生课外活动的成果是完成报告、模型、论文、演讲等形式的作品,但学习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所以教师不能将评价和总结学生实践活动的标准局限在“作品”上,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所体验、感受、经历、收获的一切,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因而教师要认真对学生加以观察,因为可能有的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非常精彩,但他们的收获未必最大。所以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有责任找出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在结果与收获不一致时,要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2)活动的目的是学生各方面的锻炼,主要收获是学生在态度、能力、知识方面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具体的产品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总结时一定要突出这种思想。

(3)通过评价落实对于过程的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评价不仅是最终成果的评价,也要对学生课外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在学生课外活动总结性评价时,要包括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的互评,并将此作为评定的依据,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总结。

对于学生课外活动的产品,不存在绝对化的规格和标准,由此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解决问题的假设、完成任务的方法、具体方案的设计、报告体例、作品的风格特色都有相当大的变通余地。也就是说,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最终产品的独特风格、解决问题的奇特方式、设计方案的大胆创新等,应该给予高分。

三、小结

以上就是笔者在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时的一些实践体会,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相信还有很大的探索进步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对中学地理学科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认识[Z].

[2]山区中学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Z].

[3]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Z].

(责任编辑:李海静)

推荐访问:课外活动 中职 地理 意义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