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肝炎综合征87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11 09:5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观察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的病因、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探讨其临床特性。方法:对2002年2月~2009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7例IH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儿肝炎综合征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以感染因素为主,部分病因不明确;合并症或并发症多,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预后情况各不相同,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及时治疗绝大部分可以治愈。结论:HIS是儿童罹患的主要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应重视该病的防治,合理用药。

[关键词] 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年龄

[中图分类号] R725.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50-02

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合并症或并发症多,预后情况各不相同,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为提高临床医师和儿保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水平,现对2002年2月~2009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7例IHS患儿的病因、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7例患儿均符合IHS诊断标准[1]。男50例,女37例。就诊年龄:≤28 d 12例,29 d~3个月46例,3~6个月23例,7个月~1岁6例。病程:≤1周42例,>1周45例。

1.2 方法

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合并症、治疗进行归纳分析。

2 结果

2.1 病因

87例IHS患儿病因明确66例(75.86%),其中感染因素59例(89.39%):人巨细胞病毒(HCMV)相关感染41例(均为HCMV-IgM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9例,其他病毒感染9例。非感染因素7例(10.61%):胆管发育异常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21例未找到明确病因(24.14%)。

2.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以皮肤、黏膜黄染为主要症状,肝脏不同程度肿大;纳差及拒乳67例,脾脏肿大58例,呕吐56例,腹泻30例,大便白27例,夜惊、多汗25例,咳嗽25例,发热16例。

2.3 合并症

本组共发生合并症68例次,仅一种合并症40例(58.82%),2种或以上10例(14.71%)。其中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28例次(41.18%),佝偻病19例次(27.94%),婴儿腹泻病10例次(14.71%),真菌性口腔炎5例次(7.35%),尿路感染3例次(4.41%),消化道出血2例次(2.94%),肝硬化伴腹水1例次(1.47%)。

2.4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2.4.1 肝功能检查全部病例谷丙转氨酶(ALT)均异常升高(正常值<40 U/L),最高达480 U/L;87例均有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清总胆红素(TBIL)最高可达400 μmol/L(正常5.1~17.1 μmol/L);17例碱性磷酸酶(AKP)>150 U/L;HBsAg阳性者10例。

2.4.2 腹部B超检查87例患儿均有肝脏肿大,58例脾脏肿大,9例显示肝内胆汁淤积,1例肝外胆道闭锁。

2.5 治疗与转归

全部患儿均接受综合治疗措施,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保肝、退黄、利胆),病因明确者对因治疗,同时治疗合并症(合并感染者应用有效抗生素,合并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合并胆管发育障碍者接受小儿外科干预治疗)。治愈78例,黄疸于入院5~21 d消退(平均13.5 d),肝脏恢复正常,复查肝功能正常。8例病情好转带药出院,1例肝硬化伴腹水自动出院。87例IHS患儿住院治疗时间15 d~2个月。

3 讨论

IHS可由多种病因如病毒、原虫、细菌等感染引起,少数由非感染因素引起,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原因不明确。CMV感染在我国相当普遍,儿童感染率高达83%以上[2],据刘慧等[3]报道,CMV侵入人体后可长期或终生存在体内,若不及时干预治疗,感染持续加剧,可造成肝细胞纤维化,最后导致肝硬化而失去治疗机会,是目前儿科婴儿期最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对IHS患儿及时的抗病毒治疗是必要的。非感染病因中胆管发育异常常见先天性胆道闭锁及胆管发育不良,其引起IHS的机制认为是肝内外胆管发育障碍(主要是肝内胆管发育障碍),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引起肝内胆汁淤积,进而影响肝细胞的营养代谢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4]。

本组病例临床上普遍表现为黄疸、纳差、吐奶、肝脾肿大,说明本组患儿有较明显的肝功能损害和较严重的胆汁淤积现象。实验室检查也支持这一点,ALT及TBIL升高,部分患儿明显升高,而ALT是评价肝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

从本组结果可以看出,IHS多有合并症,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较多见,可能是由于肝脏损害影响蛋白质、脂肪、糖代谢,机体发生营养障碍[5],同时网状内皮系统防御及吞噬功能降低易导致各种感染。临床工作中应重视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肝脏是维生素D代谢的重要器官,由于肝脏损害,肝细胞线粒体内25-羟化酶活性不足,使维生素D在肝内羟化发生障碍,25-羟胆骨化醇生成不足,同时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维生素D吸收和代谢障碍,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影响婴儿正常的生长发育。2例合并消化道出血,与IHS代谢障碍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损害婴儿肝细胞、凝血因子合成障碍以及胆汁淤积排泄不畅,影响维生素K合成关系密切。因此,IHS患儿及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很重要。

IHS是儿童罹患的主要感染性疾病,韦立功[6]对住院小儿肝脏疾病18年回顾调查中提到,小儿肝脏疾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在小儿肝脏疾病突出的好发年龄阶段,首要疾病仍然是婴儿肝炎综合征(85.42%)。临床上应重视该病的防治。早期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退黄、保肝,改善症状,在此基础上,可根据病因诊断进行针对性治疗,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大多数预后良好。有较多资料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取得满意疗效;胆管发育障碍者应尽早进行外科干预治疗,防止发生肝硬化,本组1例患儿(胆道闭锁)因治疗时间较晚,出现肝硬化伴腹水而放弃治疗。对病因未明的IHS患儿治疗应合理选择药物,以免用药不当而加重肝损害。

[参考文献]

[1]嫣希光,段恕诚.婴儿肝炎综合症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2,19(2):120

[2]王培鑫,陈洁,黄晓磊,等.巨细胞病毒性肝炎28例肝脏病理改变[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12):54-58

[3]刘慧,蒋玉红,陈艳萍,等.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肾功能改变[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4):533-534.

[4]李晓峰,蔡耘,窦娟,等.婴肝综合症的病因、合并症及治疗分析-附238例分析[J].新医学,2009,40(9):592-594.

[5]袁玉荣,熊安秀.婴肝综合症62例病因与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5):345.

[6]韦立功.住院小儿肝脏疾病18年回顾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1,28(4):452-453.

(收稿日期:2010-11-15)

推荐访问:综合征 肝炎 临床 婴儿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