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方法

时间:2022-06-10 18:3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占总学时的50%以上,通过实验教学可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护理技术操作,为实现对病人的整体护理奠定基础。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可以说为护理专业步入正规化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革,这种全新的护理概念与模式的转变给《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我从分析《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停滞于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虽然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技术,而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现代护理模式对护士综合素质的需要。

1.2 老师在上课时过分强调操作程序的精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老师的这种指导思想,势必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老师的操作流程,模仿老师动作,从而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如在一次“青霉素皮试”操作时,老师特地准备了过期的青霉素制剂,但只有10%的学生查对出来,其余学生虽有查对的动作,至于所用青霉素是否过期则全然不知,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技术是非常机械的。

1.3 实验教学方式呆板,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实验课前一般由实验老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学生在上课时只是按照老师示教的步骤进行单调的重复练习,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或是兴趣集中于某一处,而却忽视了在操作训练中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在静脉输液练习课时,95%以上的学生将兴趣集中于穿刺这一点上,而不去考虑输液前需作哪些准备、输液过程中应怎样观察病人的反应、以及怎样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等许多方面,即使能穿刺成功,当他们在临床上面对真正的病人时可能会束手无策。

1.4 学校教学缺乏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不同于其他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都是为病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因此,操作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满意度,甚至会出现差错、事故影响到病人的生命。虽然在学校训练时,老师要求学生对待示教病人如真病人,老师也是这样做,但是毕竟不是真正的病人,往往影响到学生对自己工作责任心、使命感的建立。

1.5 实践技能考核考评标准单一,过于强调按流程操作:现代护理观要求任何护理操作都要以病人为中心,使病人达到舒适与健康,而现行的《护理学基础》实践考核标准基本上是以技术操作为中心的。这种考核标准势必引导学生操作时只注重快而准确的完成操作技术,而不顾病人的舒适与否,甚至由于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

2 改革的构想

2.1 改革实验用物的准备:将传统的实验员准备物品改为实验员值班制:预先对学生进行实验分组,每4人一组,实验课开始前30min,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内容自己准备物品。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实验操作连贯性;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动手动脑,以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2.2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围绕着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重新设置实验项目,多数实验设计为病例形式,如:“剖宫产手术的病人欲回病房,请作好准备”,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麻醉床的操作,而更多的是,学生围绕剖宫产手术的病人进行思考,考虑到病人的需要、以及病人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进行准备,使课堂所学到知识得以应用,锻炼了学生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以往的实验教学方式是学生观看操作录像一老师课堂示教一学生回示一学生铺开练习,学生在练习课上往往机械地模仿老师的操作流程进行学习和强化,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虽然操作规范但无创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改革:如为一位年龄70岁的老年病人进行静脉输液实验课可分为:(1)操作前准备: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上有关内容,按实验分组进行准备:操作前应作那些准备?操作中可能会遇到那些问题?(70岁的老年病人进行静脉输液应注意那些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2)课堂实施:实验课时各小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提出,老师要给予评价与分析,然后观看录像或老师示教(3)实验总结: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设计方案与老师的操作,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最简化的实验用物及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种综合性的实验运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融知识、实验能力、创造能力为一体,可以说实现了“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转变。

2.4 学校培训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结束前1周安排2次临床实践,让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工作,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一方面,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时学习的技能操作可以在临床得以落实,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人,培养学生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护理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及应变能力。

2.5 改革实践技能考核标准,注重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分为技能知识、技能操作及个性品德、态度及沟通能力。因此,考评标准应包括上述几个方面,才能较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我从事《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学生反映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突出了我们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

推荐访问:初探 护理学 课教学 实验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