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鲶养殖实用技术

时间:2022-06-10 12:4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自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大宗淡水鱼价格持续下降。特别是在主养鲤鱼的东北地区,镜鲤价格已经跌至成本价,有一些养殖户已经出现了亏本现象。淡水常规养殖品种面临着严重的市场滑坡。如何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重振市场信心,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养殖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口鲶鱼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养殖前景十分看好。下面就把大口鲶的实用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大口鲶,原名叫南方大口鲶,俗称河鲶,是一种以鱼为食的大型经济鱼类,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的江河中。一般个体重2-5kg,最大个体可达40kg以上。大口鲶不但生长快,而且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肥而不腻,不仅是席上佳肴,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一、大口鲶的生态习性

(一)生活习性 大口鲶属于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为0-38℃。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最佳生长水温为25-28℃,水温高于32℃时停止摄食。大口鲶性情较温顺,容易起捕。

(二)食性 大口鲶是肉食性鱼类,其摄食对象是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能够捕食相当于自身长度三分之一的鱼类。大口鲶的开口饲料是轮虫、枝角类、挠足类、摇蚊幼虫、水蚯蚓、陆生蚯蚓、蝇蛆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通过驯化,可以摄食配合饲料。

(三)生长特点 大口鲶的生长速度较快,在天然水体内,1龄鱼体重可达400g左右,2龄鱼可达1500g左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饲料充足,生长速度会更快。当年放养的夏花饲养到年底,体重可达1000g左右,第二年可达2000g以上,第三年可达4000g左右。

(四)繁殖习性 大口鲶一般4龄达到性成熟,产卵水温为18-28℃,最适水温为22-25℃。卵沉性,油黄色,透明,扁圆形,具粘性,可附着在纱布或其他附着物上孵化。每千克体重亲鱼可产卵3000-5000粒。

二、大口鲶的人工繁殖

(一)亲鱼 一方面可从自然水域获得,另一方面可从养殖的亲鱼中挑选。

(二)亲鱼培育 必须进行专池强化培育,这是大口鲶繁殖的关键。亲鱼培育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面积以150-300m2为宜。水深在1.5m左右。可放亲鱼8-12组。既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也可以投喂鱼虾等鲜活鱼类。总的要求是饲料的蛋白含量在40%以上。每天要定时冲水,保持水质清新,临产前一个月要加大冲水量,增加流水刺激。

(三)亲鱼选择 性成熟的雌鱼体形丰满,腹部膨大,松软,仰腹可见有明显的卵巢轮廓,手摸有弹性感觉。外生殖突短而圆,生殖孔扩张,呈红色。雄鱼腹部明显比雌鱼小,外生殖突长而尖,轻压腹部有精液外流。人工授精时雌雄比为2:1。

(四)催产 催产剂可采用鲤、鲫鱼的脑垂体,也可以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胸鳍基部或背部肌肉注射,1次或2次注射都可以。如两次注射则第一次注射1/4-1/5,10-12hr后第二次注射剩余量。效应时间,水温在22-23℃时为12-14hr。人工授精要掌握好效应时间,适时捕出亲鱼,人工采卵、采精,混合均匀,完成授精过程。

(五)孵化 孵化时的适时水温18-28℃,最适水温22-25℃。孵化器可选择孵化缸、孵化槽、孵化环道等。孵化用水要清洁、无污染。孵化方式有自然孵化、脱粘孵化、不脱粘孵化等几种。水温在21-23℃时,40-50hr可孵出鱼苗。

三、大口鲶的养殖

(一)鱼池建造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处建池。鱼苗池面积为25-100m2,水深0.8-1.2m的长方形水泥池较好,池底不能留有洞穴、缝隙,避免鱼苗集群钻入,窒息死亡。池底要有一定的坡度,出水口要设在最低处,并设一纱窗拦鱼。鱼种池面积为134-2000m2。

(二)鱼苗培育

1、放养:当仔鱼的卵黄囊基本消失,体色由淡黄变成黑褐色,可以正常进行水平游动时及时下塘。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0-1500尾。投放时间最好在傍晚,防止患气泡病。一口池只能放同一批孵化出来的鱼苗。

2、投喂:刚下池的鱼苗只能摄食到人工投喂的饲料,极少捕捉到浮游动物,必须多次适量投喂。一般每万尾鱼苗每天投喂熟蛋黄5-10个,并辅以新鲜猪血、奶粉、豆浆等。随着鱼苗的长大,可以投喂水蚤、摇蚊幼虫、水蚯蚓及各种小的家鱼苗、绞烂的鱼肉糜、人工配合饲料等。

3、管理:水深控制在0.8m-1m左右,透明度控制在35cm左右,水温在18-22℃。由于大口鲶怕光,所以在池上要设置遮盖物。要定期加水、换水,逐步加大水深。要勤巡塘,注意池水的变换情况。适时拉网锻炼,及时筛选分池。同时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

(三)鱼种培育

1、放养:当鱼苗体长长到3-4cm时,就可将鱼苗投放到鱼种池培育。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200尾。饲养15d左右,当池内约有半数个体达到5-6cm时,就要彻底清池过筛,分级分池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5-40尾。当池内约有半数个体长到8cm时,再次清池过筛,再分级放养,每平方米只能放养15-20尾。待鱼种长到10-12cm时,即可放入大池进行成鱼养殖。

2、投喂:前期的主要饲料是水蚯蚓,其次是相应规格的家鱼苗、蝇蛆等。每天投喂4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0%左右。当鱼苗达到5cm后,就投喂人工配制的转食饲料,转食过程7-12d,期间日投喂2-3次,投喂量为体重的15%-20%。当70%的鱼种已能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时,即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3、管理:要按照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饲法进行投喂。要坚持巡塘,定期加水、换水,调节水质,预防鱼病。

(四)成鱼养殖

大口鲶的适应能力较强,既可单养,也可以与其他鱼类混养。一般成鱼养殖池塘不宜太大,以2-3亩、水深1.5-2m为好。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要配备增氧机。每亩放养8-12cm的鱼种800-1000尾左右。经过140-150d饲养,到年底可长成平均每尾500g以上的商品鱼。同时可以套养一部分大规格的鲢、鳙鱼种,提高水体的利用率。

作为成鱼养殖的饲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小野杂鱼或家鱼苗及蚯蚓、畜禽内脏等来喂养;另一种是以鱼粉、豆饼、小麦、玉米等为原料,添加维生素和无机盐,配制成颗粒饲料投喂。饲料的直径为3-5mm。其营养要求是:粗蛋白质36%-42%,脂肪8%-10%,糖类25%-30%,粗纤维4%-8%,饲料系数一般为2-2.5。

大口鲶的投喂和日常管理工作参见上述苗种阶段的做法。

四、大口鲶的病害防治

大口鲶是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特别是在成鱼养殖过程中较少发病。但是在苗种养殖阶段很容易发病,尤其是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出现管理不当、水质不良、养殖密度不合理、饲料质量不佳等问题时,极易导致病害发生,影响产量和效益。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出血病

病原: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病症: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出血,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眼球突出,眼眶出血,体表充血发红,鳍及鳍基出血,鳍条末端腐烂,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其末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肌肉局部或斑块状出血;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红;胃、肠内食物减少。部分病鱼肝、肾点状出血,胆囊肿大变色。该病一般发生在3-5cm的鱼种阶段,流行于5-6月,发病水温为24-28℃,发病1-2d即开始大批死亡。

防治:可采用内外相结合治疗法。每立方米水体使用强氯精0.3g全池泼洒,同时内服氟苯尼考每天5-15mg/kg体重,拌料投喂,连用3-5d。

2、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挠杆菌

病症: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常浮于上层水面,丧失食欲。鳃丝颜色变淡,边缘附有污泥或杂物,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缺刻,提取少许粘附物镜检,可看到成丛纤细长、柔软能做弯曲运动的杆状菌。此病主要危害成鲶,可引起大批死亡,流行于4-8月。

防治:可采用内外相结合治疗法。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g或强氯精0.3g全池泼洒。内服氟哌酸每天20-30mg/kg体重,拌料投喂,连用3-5d。

3、肠炎病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病症:病鱼体色发黑,食欲减退。患病早期,剖开鱼腹,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粘液较多;患病后期,可见全部肠管发炎呈浅红色,肠粘膜往往溃烂脱落,肠内含有血黄色粘稠液体,但是胃、肠内无食物。此病危害较大鱼种和成鱼。发病期在4-6月,常与烂鳃病并发。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强氯精0.3g全池泼洒。同时每天用大蒜素0.02g/kd体重,拌料投喂,连喂3-5d。

4、腐皮病

病原:由斑点气单胞菌引起

病症:鱼体部分皮肤变白,游动缓慢不吃食,鱼体两侧出现红斑溃疡。此病危害成鲶,发病时间在4-5月。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富氯0.2g全池泼洒,连泼2-3次。

5、白尾病

病原:白皮假单胞菌或柱状屈挠杆菌

病症: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至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严重时尾鳍残缺不全。此病主要危害3-5cm的苗种,发病时间为4-7月。

防治:全池遍洒卫抗10ppm+土霉素20ppm全剂,连续3d。

6、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

病症:被感染后的鱼,在其体表的任何部位均可长出小丛或大丛的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病鱼游动失常,消瘦死亡。全年均可发病。

防治:用2%-4%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5-30min。或用0.4%食盐和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7、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病症:车轮虫寄生于鲶鱼的鳃丝和体表。寄生于体表的车轮虫,严重时可见嘴部、鳍部等地方有一层白翳;寄生于鳃丝则引起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镜检可发现大量车轮虫。此病主要危害5cm以下的苗种,可导致死亡,流行于4-5月。

防治: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硫酸铜0.5g和硫酸亚铁0.2g。

8、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病症:此病是危害鲶鱼最严重的疾病。如果环境条件适合,几天内可引起鱼大量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组织后,形成大头针大小的白色小点状囊泡,肉眼可见。大量寄生于鳃时,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此病主要危害苗种。水温20-25℃时适合多子小瓜虫生长和繁殖。流行季节4-6月。

防治:全池泼洒福尔马林,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5-25g,隔天泼洒一次,共泼2-3次。

9、绦虫病

病原:鲶华丽绦虫

病症:患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胃、肠内无食物,肠内有较多淡黄色粘液,剖开腹腔肉眼可见绦虫寄生在肠道内。堵塞肠道,严重影响生长。发病时间为4月。

防治:每50kg饲料加90%晶体敌百虫30g进行投喂,每日一次,3-5d为一个疗程。

推荐访问:大口 实用技术 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