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乐器,快乐课堂

时间:2022-06-05 15:2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口风琴作为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校本课程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师单一的授课形式,同时也增强了音乐教学与音乐实操的吸引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本文结合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近年来在学校推广口风琴演奏的教学实践,对口风琴教学谈一些粗浅认识。

口風琴进课堂的必要性

器乐与歌唱是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地方条件的限制及观念的落后,器乐教学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滞后很多。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区地处粤西,城乡音乐基础教育较薄弱,音乐课堂就是唱歌、律动和欣赏教学形式单一。因学生识谱能力差,大多数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口口相授”形式中,老师范唱、带唱……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到快乐,教师教得又苦又累,一段时间下来口干舌燥,几年下来“失声”教师也不少。

中小学音乐课堂是综合性的美育。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我们要选用简易但不简单的课堂乐器,它需符合以下几个特点:①便于携带易于演奏;②有固定的音高,音色上要优美动听、在音质上要纯净悦耳、在发音上要绝对准确;③便于合奏,培养双重素养;④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艺精细,能够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视觉形象。国家教委明文规定进课堂的乐器有口琴、竖笛、口风琴等。而符合以上特点的口风琴更深受师生的青睐。口风琴教学能用较少的投入、便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改变家长及学校的固有观念,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口风琴进课堂的趣味性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口风琴这种课堂乐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让学生通过吹奏的方式来识谱唱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听赏”“歌唱”“律动”是老师们一直沿用的教学形式。把口风琴教学融入音乐课堂,从“听赏”“歌唱”“律动”延伸到“自主弹奏”“合作表演”,较好地实现音乐理论与音乐实操相结合。比如《兰花草》这首歌曲,它的旋律学生都能随口哼唱,可让学生先欣赏老师演奏,并划拍,让学生对《兰花草》这首歌曲有一个整体认知,接着出示曲谱,提醒学生唱准曲子中出现的十六分节奏、附点四分节奏。在谱子唱熟后,老师就向学生示范指法和吹奏要点,让学生由少到多地熟悉歌曲,并找到连贯的手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各音符之间的指法转换。在此练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识谱---唱谱——练习弹奏---唱奏结合等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在听一听、弹一弹、唱一唱过程中,全身心地体验、感受音乐。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口风琴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内化音乐知识,在演奏过程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

口风琴进课堂的合作性

“从艺术学习的角度看,无论是课堂训练还是音乐课外活动,合奏本身都体现为一种艺术的学习过程,即体现为艺术的认知、艺术的情感、艺术的兴趣、艺术的审美和艺术的表现过程。”因此,在口风琴教学和排练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参与口风琴合奏的兴趣;要指导学生了解、掌握口风琴合奏的步骤与方法;要锻炼、提高学生口风琴合奏的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合唱、合奏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而这一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艺术学习的规律,不可揠苗助长。

再以歌曲《兰花草》为例。排练合奏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从两个声部的合奏开始,逐渐扩展为三声部合奏;其次从单件乐器开始,逐渐扩展为两种乐器合奏;第三,用多种乐器按功能和色彩进行配置,如高声部旋律乐器(电子琴)、中声部旋律乐器(口风琴)、低声部旋律乐器(口风琴)、色彩性乐器(萨克斯)、打击乐器(爵士鼓)等;最后再将多种乐器与人声进行组合,组合多种表演形式(领奏、轮奏、领唱等)组成“校园风格乐队”。

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音乐课堂广泛开展口风琴教学,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合唱与合奏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体验声音的无穷魅力以及器乐伴奏丰富的节奏感与层次感。还可以在排练、演出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结束语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口风琴作为校本课程,引领学生走出“爱听音乐不爱上音乐课”的怪现象,增强了音乐教学与音乐实践的吸引力,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乐学”气氛,让学生真实体验到乐(音乐)即乐(快乐)。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推荐访问:乐器 课堂 小小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