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之我见

时间:2022-06-05 13:3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依法治国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策。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主力军,对国家的兴旺发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着重培养现今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是极其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法治与法治观念进行分析,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现状,给出相关措施,希望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法治观念;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67-01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实现需要立法、司法、执法机关的共同支持。当然也要不断加强法律宣传与引导,做好全社会的法律普及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而高校也自然承担着培育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的重大责任,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打造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品质人才是高校的重点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主要内涵

法治观念不仅仅指某一种特定的价值观上的认知,而是属于政治理论范畴。阶级地位不同,对于法治社会的追求也有不同,而对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懂得基本的法治观念的内涵。

(一)法治的核心价值观念。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它不止具有阶级性,更体现着民主、自由,代表着人权与正义。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应当遵守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念与信仰,否则,即使用再强硬的政策去推行,也不过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手段,并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身为大学生,更要对法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自由、权利与正义是其核心价值。

(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社会制度的构建是依据国家的政治体系以及基本国情确立的。法治具有阶级性,就表明了在不同的阶级社会中会出现不同的法治观念,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中国历史上无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法家主张的以法治国,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地位。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法治自然也是为资产阶级社会服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法治要符合社会阶级要求。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讲求的是民主法治。身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更加应当深入了解法治的基本内涵及其本质特征,不断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三)培养法律至上的观念。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的武器,是保证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法宝。全社会都应当形成一种崇尚尊重、努力践行、切实维护法律的良好风气。法治社会与人治社会最根本上的不同就在于,法治社会的法律权威至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触碰法律的人都会受到全社会的谴责,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封建社会时期,皇帝的权力可谓万人之上,所有人都要为皇权服务,而在这样的封建制度下,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法律政治,都要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出发,个人崇拜盛行,法律也只不过是专治集权的工具,其存在意义就是镇压民众,维护封建统治。如今,受现代文明熏陶及教化的我们,应当极力抵制类似的封建落后思想,正确认识法律,维护法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的措施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法治观念教育。思想政治课是大学诸多课程中的一项重要科目,一直作为公共课程也足以看出其意义之重。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理论或者实例出发,不断进行深入剖析与理解,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能够从中领悟要旨,自觉践行基本道德规范中的内容。道德建设不是一项工程,更不会机械化的运作。它是一个长久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维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人们的自觉自律等等,缺一不可。而法律与道德可以说是一同存在的两个方面,如车之两轮,缺少其中任一,都难以前行。可见,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谐融洽,离不开法律,也离不开道德。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融入法治观念教育,将二者自然结合,定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二)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中融入法治观念教育。人们的自觉性、自律性对法律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法律的认识、了解程度不同,也就会有着不同的人生价值选择。可见,科学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法治建设。文化知识水平往往会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多违反法律红绳,触碰道德底线的人都是由于文化素质太低,没有一定的法律认知。因此,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法律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提高其对法律相关规定的理解能力首先就要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始,理解是一切践行的前提。其次,大学生不断接受法治教育熏陶也能从中吸取正能量,积极主动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三)在日常养成教育中融入法治观念教育。一个人的素质水平、内在涵养往往通过其日常行为态度表现出来。大部分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基本都是由于法律观念、法律常识方面的贫乏甚至是空白。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前的懵懂期,身心不成熟或者能力不够而又要承担来自家庭极高的期待值,还要面对社会强大的竞争压力等等都使他们一时难以承受,最终走上犯罪的歪路。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对其未来的良好发展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高校应当着力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品德,引导他们积极进取,学会控制情绪、发泄情绪的正确方法;为大学生提供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平台,提高他们的社会应变能力;创设社交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使他们能从中学习他人长处,也在集体活动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肯定自我价值。

(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法治观念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得以完善。但是,只依靠教材中对法律的讲授是难以实现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提升的。想要让大学生真正了解法律,接触法律,就要让大学生参与法制宣传、法律讲堂、法庭旁听等实践活动,使他们既能够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正义,也能体验到法律对我们生产、生活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树立科学端正的法治观念。

参考文献:

[1]宋向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J]. 嘉应学院学报. 2014(10)。

[2]吕世伦,金若山. 法治思维探析[J]. 北方法学.2015(1)。

[3]陈大文,孔鹏皓.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1)。

推荐访问:我见 法治 观念 高校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