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主导权概念解析与生成路径初探

时间:2022-06-02 11:2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产业主导权的提出适应了当今中国产业发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的诉求。产业主导权是在全球开放条件下,产业发展主体对其产业的安全发展所具有的自主控制能力和相关产业在全球价值网上所具有的支配地位和引领能力,其与产业安全、产业控制力两个概念具有明显区别。产业主导权的生成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者的协同行为,通过技术控制权、市场控制权、组织协同力、资本控制权的形成而逐渐生成。

关键词:产业主导权 产业安全 产业控制力 生成路径

近几年来,“产业主导权”这个概念屡见报端及各种会议上,国内一些学者、专家和企业大力倡导培育相关产业主导权。由于“产业主导权”是一个新概念,有必要深入剖析“产业主导权”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及其生成路径,从而为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产业主导权的概念特征

(一)内涵解析

目前学术界对于“产业主导权”还没有明确定义,有些研究者从影响因素或测量维度的角度提出对此概念的理解,如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2009)提出当前影响产业主导权的因素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市场控制权、资本控制权和技术主导权。另外,在产业安全研究领域也有一些概念如产业控制力、产业竞争力等也涉及到产业主导权问题。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产业主导权是指在全球开放条件下,产业发展主体对其产业的安全发展所具有的自主控制能力和相关产业在全球价值网上所具有的支配地位和引领能力。

关于产业主导权的内涵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去理解:一从宏观层面看,产业主导权指一国政府部门对本国产业发展具有自由的产业规制能力、对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具有话语权;二从中观层面看,一国重要产业(如战略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具有免受外来干扰威胁、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从微观层面看,具体产业内的相关企业能凭借其对产业高级要素(技术、人才、品牌、渠道、组织等)的掌控从而控制产业链的高端、取得所属价值网的领导地位。通过对产业主导权的掌控,一国政府能更有效地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引导企业良好的市场行为,保障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不断地促进国民财富的积累。通过产业主导权的掌握,企业能扩大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定价权和市场份额,控制世界范围内该产业的财富流向,保持其在本产业内可持续的竞争力。

(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产业主导权与产业安全、产业控制力两个概念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关于产业安全的概念,目前主要有三种:一是从产业控制角度,其核心是强调本国资本和行政权对本国产业的控制力,使其免受外资的控制与威胁;二是从产业竞争力角度,这种观点认为产业安全的本质是本国产业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三是从产业权益角度,认为作为主体的产业权益在国际竞争中应得到保证并不受侵害。产业主导权是实现产业安全的重要工具和衡量产业安全的重要维度,其也包涵了产业安全的一部分内涵,但产业主导权侧重于行为主体通过对产业高级要素的掌握而控制生产体系,进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社会化分工的益处。

产业控制力的内涵已包含在产业安全的定义中,是研究产业安全的视角之一。产业控制力是对产业安全的静态描述,它反映的是东道国产业控制力和外资产业控制力博弈的结果。产业控制力是产业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产业主导权除包含本国资本和行政权对本国产业的控制力外,也包含在全球范围内本国产业的优越竞争力和获利能力,以及对全球先导产业的引领能力。目前,科技实力已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一批先导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航空等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支柱产业,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失去对这类产业的发展与引领将丧失产业主导权。

产业主导权的生成路径

从主体上讲,产业主导权的生成离不开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者的共同作为。由于产业主导权的系统性与层次性,产业主导权的形成必须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行为进行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循序培育。但产业主导权的形成最终要体现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上,体现在企业对高级要素的掌握与整合上,所以产业主导权的形成必须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各级行业组织在产业主导权的形成中应承担好服务、协调、规范的角色,发挥其支撑作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方的协同配合是产业主导权生成的必由之路。由此,可以抽象出产业主导权的生成路径,如图1所示。

(一)政府在产业主导权生成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本国产业主导权生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重点体现在产业规制、科技投入、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国家品牌战略、国际组织话语权、金融货币国际化六个方面。

通过制定与执行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政府可以明确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先导产业的发展思路、营造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幼稚产业、维护国家的经济命脉。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促进科技投入结构的优化,将能有效提高本国的基础研究水平、攻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为本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知识产权的交易有利于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热情。政府建设规范、活跃的技术交易市场将有力地推动智力成果的产业化。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今天,政府充分运用市场和计划手段,切实制定并执行国家品牌战略,是企业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能力的重要动力。加大在各种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有利于形成对本国产业发展有利的国际贸易、金融、舆论环境。战略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撑,企业进行海外经营也需要本国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而且金融业本身作为一个产业具有高增长、高附加值等特征。所以,产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金融业的竞争力。加快人民币和我国金融体系国际化步伐,建设世界金融中心,是培育我国产业主导权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行业组织在产业主导权生成中的支撑作用

行业组织在产业主导权生成中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路线图制作、产业战略联盟、产业标准建设推广三个方面。

各级行业组织可组织其成员企业和有关专家学者对本行业的技术创新进行系统预测和规划,从而能引导相关研发机构和企业达成共同目标,构建创新链,促进行业技术的有序提升。行业组织通过充分发挥其规划和引导作用,促进本产业企业之间甚至是不同产业企业的战略联盟,从而产生优势互补、规模经济的效果,并有利于提高产业生产和销售集中度,避免恶性竞争。此外,行业组织通过组织标准规范的起草制定,有的放矢地引导企业进行技术研发、选准原辅材料、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更新装备、完善产品检测手段,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与产业上下游企业相关的行业协会之间在标准的起草、制定和推广活动中加强沟通与协调,有利于形成国内统一的事实标准,从而有利于抵御强势跨国企业的标准控制。

(三)企业在产业主导权生成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在产业主导权生成中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营销推广、企业联盟五个方面。

企业要掌握产业主导权首先必须要拥有技术、品牌、营销渠道、企业网络等高级要素,其中自主创新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只有通过自主创新,企业才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才能促进品牌提升和标准控制。此外,企业善于进行战略联盟管理、构建有效的价值网有助于企业抵御外部经济风险、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优势互补。

(四)技术控制权、市场控制权、组织协同力、资本控制权

技术控制权是民族产业对本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握并由此而形成的对技术标准、专利的掌握能力。一般可用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技术标准控制率、本国专利申请率等来衡量。产业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越低,技术标准控制率和本国专利申请率越高,则本国产业技术控制权越大。从政府层面看,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提升产业技术规制水平均能直接提高本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控制力。从行业层面看,行业组织通过提高技术路线图制作水平、加大产业标准建设推广有利于产业技术控制权的培育。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也有利于本企业技术控制权的增长。

市场控制权指本国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定价权、占有额以及品牌价值,可用产业集中度、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外资品牌拥有率、外贸出口自有品牌率等指标来衡量。政府有效实施国家品牌战略、行业组织和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和保护、企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营销水平的提升均有助于提升本国产业的市场控制权。

组织协同力指产业链上的关联企业通过战略联盟或一体化方式而形成的对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抵御能力。组织协同力可通过产业龙头企业与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联盟数或产业龙头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来衡量。政府和行业组织通过产业规制合理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企业进行有利的战略结盟可增强本国产业的组织协同力。本国企业积极进行企业联盟、实现从产品经营到网络经营的转变有利于本国产业组织协同力的提高。

资本控制权指本国产业的发展获得本国金融系统支持程度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它可以用本国产业的资本效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及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等指标来衡量。政府努力提高本国在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中的话语权、促进本国金融业发展、不断提高本币国际化水平有助于本国产业资本控制权的提高。

以上四个中介变量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它们之间的耦合决定了一国产业的产业主导权状况。

(五)作为结果变量的产业主导权

作为结果变量的产业主导权反映了相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控制力与赢利能力,虽然其是四个中介变量耦合作用的结果,但也可通过此四类变量进行衡量。每一产业都有其产业主导权问题,但从国家角度看,一国应特别重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主导权培育,以此促进本国产业结构优化、保持本国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论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调整加剧以及中国力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迁的时代背景下,产业主导权的提出与追求有其必然的现实依据。产业主导权概念不同于产业安全和产业控制力,它侧重于行为主体通过对产业高级要素的掌握而控制生产体系,特别是对全球先导产业的引领能力。产业主导权的生成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者的协同作为,通过获得技术控制权、市场控制权、组织协同力、资本控制权而最终生成。

参考文献:

1.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金融危机是提升产业主导权的一次战略机遇[J].新材料产业,2009(4)

2.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李春花.韩国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王书玲,王艳,于睿.政府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5)

5.赵 .上海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07

6.解安.打造民族品牌的政府行为—韩国民族品牌初创阶段政府扶植方略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9,37

7.赵元铭,黄茜.产业控制力:考察产业安全的一个新视角[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8.白益民.掌握产业主导权比争取定价权更重要(反思力拓案)[N].第一财经日报,2009-8-3

推荐访问:主导权 初探 路径 生成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