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条件下欧美新能源政策实践与我国能源政策取向研究

时间:2022-05-29 12:3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低碳经济约束下,能源产业应该如何发展以及尽可能地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当今世界能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出台了各种能源和产业政策以推动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释了当今主要国家能源政策,并据此提出推动中国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政策;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取向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5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116-03

如何使人口—能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是全球面临的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由于全球日益面临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加之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在各国新能源政策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呼声背景下,新贸易政策规制频频出现,使以能源环境保护为轴心的产业整合问题变得备受关注。为保护自然能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复杂的节能制度和标准,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贸易出口国不可避免地面临低碳壁垒起,这使得国际市场对低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作为对西方主要出口国势必受到冲击。因此,面对客观现实,认真研究这一现实问题,寻求我国新形势下应对低碳壁垒贸易的能源产业整合对策尤为重要。

一、欧美新能源政策、低碳壁垒、低碳化贸易

(一)欧、美新能源政策。“低碳经济”是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低碳经济示范区”、“碳生产效率”、“低碳市场”等一系列的新词语出现表明“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各国政府现正采取行动实践发展“低碳经济”。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走在“低碳经济”发展前列。美国、 英国和其他国家相继制定政策,鼓励发展和使用的低碳能源。

英国推出气候变化征收,碳排放交易资金,碳交易信托基金 ,欧洲健全的法律体系、节能技术创新和有效的税费政策等可为我国节能减排管理工作提供启示。德国国内的低碳行业的震撼和发展也在其计划中,到 2020 年超过汽车工业。2011年2月初,欧盟27国领导人聚会布鲁塞尔召开首脑会议,重点讨论了欧盟未来十年的能源战略。欧盟“能源峰会”确定了欧盟能源政策的四大目标:一是确保欧盟能源市场正常运转。 德国2007年提出计划,计划到2020年把初级能源需求减少20%。欧盟委员会出台新的能源战略,提出未来10年需要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1万亿欧元,以满足欧盟能源需求。根据这份名为《能源2020》的新战略文件,欧盟未来10年将从5个重点领域着手确保欧盟能源供应,即提高能效,完善统一能源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用得起的能源。到2020年,欧盟25国能源消费将削减20%。欧盟委员会称该计划是欧盟能源战略的关键。

美国自2005年以来多项能源立法关系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联邦立法的主要措施除了进一步强化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之外,还新创设了可再生燃料标准制度,并通过促进可再生燃料管线的建设和改善可再生能源的许可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2007 年 7 月美国更是通过能源法案,风能电力、 太阳能、 生物燃料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实施一系列的减税、 贷款担保和财政支持,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炭经济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战略,这将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美国的能源政策特点主要特点可概括为:集环境、能源和经济于一体的指导思想。其次,与此相关的就是伴随新能源政策的新保护主义,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频频采取表面与国际贸易规则不直接冲突的各种保护措施。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另一面即是进行低碳经济规制下的低碳产品的贸易进口与出口。

由此可见,世界发达国家频频出台的新能源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已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二)能源效率与贸易。以单位GDP计算能源效率,我国与欧美间有很大差距,而1980年以后,能源效率差距持续缩小,说明中国能源效率一直在提高,我国与欧美间的合作将有助于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我国应该与欧美维护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贸易国共担原则。中国的能源消耗,特别是石油利用快速增长,碳排放量快速上升,大量能源(>1/3)消耗在为他国生产的贸易上。能源效率如何势必影响我国作为贸易出口大国地位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发展,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极为迫切,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非常重要。如此,我国应加快研究与能源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可以借鉴欧洲。目前欧洲剖生物能源被视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取代化石燃料的主要选项之一,并且他们已经有各种活动和计划,如何发展和刺激生物能源研制和实践已经具有了一定明显推进。欧洲联盟在过去 10-15 年,热和生物质能源每年分别上升2%和 9%。随着时间推移,生物能源利用将是大规模增加的。其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电力和热电厂如何将生物能源市场化,不断增加跨境贸易流动,从纯粹的国内区域开发到国际市场。到目前为止,欧洲的国家生物能源政策被证明是成功的,在不同国家的发展中具体的技术选择极为重要。未来,需要超国家的未来其进一步的做法是: 综合研究开发、 示范和部署,将先进的生物燃料发展和生物能源的国际贸易纳入能源整体策略,并推广到国际生物市场、 农业、 林业、 废物和工业政策当中使用。研究欧洲的生物能源、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和生物燃料研制和使用将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政策调整取向。

二、政策取向

(一)面临新能源政策我国产业发展调整。能源是一种主要的生产要素。能源储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与消费不但不一致,而且存在很大的差异,能源的跨国流动和贸易非常普遍。它不仅仅是一种普通商品或生产要素。正如保罗罗伯茨(Paul Ro-bers)指出,当今世界,“能源已经成为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通货,是国家之间力量等级体系的决定因素,甚至是成功和物质进步的一个新的筹码。获得能源成为21世纪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资料显示,国内外能源利用的现状在过去十年中,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能源需求量和电力生产量在未来的25年内将翻倍;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于能源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大。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的能源产量还是很低,因此采取开发与节约并重的能源方针,把节能放在重要的位置。中国面临着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减排任务艰巨等压力,在“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政策如何告别单纯靠政府补贴来推动行业发展的情况,是一个问题。不可否认,大量的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市场化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与其它产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政府干预模式一样,在新能源产业中,政府扶持特别是财政补贴所导致的一些负面因素亦已开始初露端倪。美国制定2005年《能源政策法》,一方面确立了其未来制定和调整国内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也部署了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外交的总体方略。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美国可能将气候变化问题、能源问题和国际贸易问题结合起来,向发展中国家施压。我国应当通过《能源法》协调能源政策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可以考虑在《能源法》中单设"应对气候变化"章。美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政府规制意义重大。美国的能源政府规制包括三个层次:国会、联邦和各州政府。国会参众两院负责能源政府规制的立法,联邦政府依照相关法律制定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并通过能源科技创新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保证能源安全。各州政府则依照相关的联邦法律和地方法律对所在地区的能源进行管理。借鉴美国的经验,中国应从多方面加快能源政府规制的改革:制定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尽快建立能源部;组建独立的规制机构;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能源规制体制。

(二)能源产业方面。中国是能源产业大国,也是制造业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年产值占本国生产总值约为 66%,其产业发展进程直接影响到该国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发展的经济基础。能源产业是能源、 原材料生产商、提供商,同时也是一个主要的消费能源主体,因而 节能和排放减少至关重要。传统上,这些行业,能源消耗广泛,污染严重、 产品质量低劣、 自动化、 管理水平低、 信息集成低水平落后、生产工艺技术低,整体竞争劣势,其产业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支柱,也是能源、 资源、 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之力成本高。特别是在石油化工、 化学、 钢铁、 电力、 有色金属、 建筑材料及其他六个行业,工业能源消费占过程工业近 70%的能源消耗。石化产业为例: 到目前为止,油仍排名第一的商业能源消耗量,占约 35%,高于天然气、 煤、 水电、 核和其他主要能源。石油和石油化工行业长期被认为是高能量、 高污染的行业。能源消耗每年约百分之二点五的国家能源消耗是能源和国有企业的节水的重点。21 世纪,中国石化业面临着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威胁,到 2020 年,中国的依赖外国石油高达 64.5%。执行节能已经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任务。污染已限制了快速发展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一个重要的因素。又如我国钢铁行业,基于煤的主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70%是有关,和发热量的煤的灰分、 硫品位和质量指标相比更明显的差距,美国、 德国、 日本的存在。冶金行业的例子: 从全球的统计数据,从铁和钢业占 5%的人类,而在中国的总排放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占近 12%。根据国际钢铁协会估计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钢铁业每年产生约 2.2 亿吨二氧化碳,一吨的基础的粗钢生产同时全球粗钢生产的约 130 万吨的二氧化碳,1.7吨。虽然没有透露在 2006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在 2005 年估计,全球在 2006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30 亿吨。估计为 2.2 亿 吨 的钢铁工业排放约 2006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7%。

基于此,我国急需能源生产工业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是"高碳"消费,国家能源、 汽车、 钢铁、 运输、 化工、 建材六加速,使我国成为一个经济高碳体系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典型。我国能源生产及其使用能源的产业本身就是中国的"能源污染源"。工业化学耗氧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从该国的总排放量占 38%和 86%。因此,在我国的低碳经济实践中,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重点行业首先是能源生产产业以及使用产业,以期实现低碳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周茂荣、祝佳.欧盟新能源政策:动因分析与前景展望[J].世界经济研究,2007,(12).

[2] 程春华.欧盟新能源政策与能源安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01).

[3] 张斌.试析美国新的能源政策[J].国际问题研究,2006,(02).

[4] 董勤.美国2005年《能源政策法》“气候变化”篇评析——兼论对我国制定《能源法》的启示[J].前沿,2011,(06).

[5] 杨嵘.美国能源政府规制的经验及借鉴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6] 熊良琼、吴刚.世界典型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09,(06).

[7] 李春华、张德会.国外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12).

[8] 辜胜阻、王晓杰.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J].经济管理, 2006,(11).

[9] 华贲.低碳经济时代的中国炼油工业[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0,(06).

[10] 阎子峰.第七届亚太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简讯[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12).

[11] 郭小哲、葛家理、涂彬.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能源系统协调优化配置理论与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10).

[12] 徐刚、张丽雪.创新思维方法 促进低碳经济——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六分会场学术研讨会[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02).

[13] 马会端、陈凡.S吨S与生物圈:交叉学科视阈下的生态问题探析——第23届国际科学技术与社会协会会议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12).

推荐访问:能源 政策 条件下 取向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