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竹笋栽培技术

时间:2022-03-31 10:19:5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 从产地环境、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挖等方面介绍无公害竹笋栽培技术,以期为竹笋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公害;竹笋;栽培技术

中国是食笋最早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竹笋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拥有相当丰富的营养价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玉兰片、笋干、腌渍笋等。其特有的粗纤维、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优良保健蔬菜。目前,在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地,已被不少人认为是餐餐必备、天天必食的蔬菜之一。中国笋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声誉甚高,畅销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在浙江等地形成了效益很好的竹笋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竹笋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竹笋产品中的重金属、农药及亚硝酸盐的残留不能超过无公害竹笋标准的要求,如果是竹笋加工产品,则要防止在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近年来,安徽省石台县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项目发展竹林面积近666.67hm2,由于这些竹林主要种植在山地及垅田之中,环境无污染,立地优良,交通方便,非常适宜发展为无公害笋用林。石台县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要求,生产无公害竹笋,前景广阔。为此,将无公害竹笋栽培技术整理如下。

1产地环境

新建笋用林基地,应十分注意环境质量。基地附近应没有污染源,基地的土壤、空气、灌溉水均未被污染,并符合《无公害竹笋》产地环境标准。

2竹笋园管理

2.1施肥

施肥是无公害竹笋生产技术准则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化肥的用量应加以控制,大量盲目使用化肥,将导致土壤中磷、钾的大量残留,使竹林退化,土壤盐化、板结,地力破坏,环境污染,竹笋品质下降,硝酸盐超标。施肥原则是合理施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改进施肥技术,因土、因竹平衡协调施肥,以地养地。有机肥营养元素丰富,增施有机肥能保持和提高竹林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结构。提倡使用经腐熟达到无公害要求的有机肥,控制使用未腐熟的人畜粪肥、饼肥。使用无机(矿质)肥料、叶面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肥种,应保证不对环境和笋竹产生不良后果,禁止使用含有害物质的垃圾污泥(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工业垃圾,未经处理的医院粪便垃圾)。商品肥的新型肥种必须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登记认证及生产许可证方可使用。因施肥造成土壤、水源污染或影响笋竹生长,产品达不到标准的要停止施用该肥料,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所生产的竹笋不能作为无公害竹笋。

笋用竹林的施肥量估算时应考虑:①按每生产100kg鲜笋所需的氮、磷、钾含量推算,预计鲜笋产量所需的氮、磷、钾数量;②每年度留养母竹株数、大小按竹株干物质养分含量计算所需氮、磷、钾数量;③根据地下鞭的生长量计算所需氮、磷、钾含量;④肥料的利用率;⑤土壤肥力。

丰产笋用林(15t/hm2)要求结合垦复,每年度竹林施有机肥30~50t/hm2,氮450kg/hm2,磷150kg/hm2,钾300kg/hm2

根据竹子需肥规律和肥料分解吸收情况,安排施肥时间。以毛竹等为例,施肥时间和方法如下。

(1)3~4月施发笋肥、速效肥,施尿素300kg/hm2

(2)6~7月施发鞭肥,施生物肥料750kg/hm2,厩肥1.5~3.0t/hm2,深翻入土。

(3)9~10月施发芽肥,施专用笋肥600~750kg/hm2

(4)12月施发笋肥(也可结合挖冬笋施肥),施腐熟厩肥30t/hm2,可铺施地表,加土覆盖。施化肥可采用沟施或棋盘式穴施,有机肥先撒施,再结合翻土埋入,提倡深施,避免浮鞭现象发生。

2.2灌溉

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92、GB3848-1996要求。灌水时间:早竹等笋用竹在8~9月笋芽分化期和冬季地面各灌水1次,每次灌水量视土壤干燥程度及灌水间隔长短而定,一般要求在150~200t/hm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倡在有条件林区应用滴灌、渗灌技术。

2.3除草、松土

新竹林易生杂草,每年在5~6月份、8~9月份除草松土2次,成林后每年在7~8月份除草1次。在新竹附近松土应离开植株约33cm。松土宜较深,将黑褐色老鞭和砍伐后留下老竹蔸的树桩、石块等挖除。

2.4选留基本母竹

一般每隔3m左右留1株,每年留二至四年生健壮竹1 200~1 800株/hm2,其中一年生竹占35%,二年生、三年生竹各占30%,四年生竹占5%,多余竹和新笋一律采伐或收获,凡超过5年以上的竹株应全部砍伐,并挖掉老竹蔸。

2.5断鞭、埋鞭

成林竹笋园适当挖掉部分鞭芽促发侧鞭。6月以埋鞭为主,挖沟将露出的竹鞭埋入泥下30~35cm处,并挖走少量鞭笋。7~9月份以挖鞭笋为主,埋鞭为辅。当鞭梢顶端向上斜伸,表土裂开,有笋露出地面时即可挖笋,截取顶端鞭梢,再覆土遮盖,壮鞭弱挖,弱鞭强挖,每隔1~2d挖1次,挖后铺稻草保湿。

2.6断梢

在10~12月份砍断当年新竹的顶端嫩梢或在新竹长到4~5m高时,钩断嫩梢,促进发鞭和发笋。

2.7清鞭

新竹园造林后第6年进行1次清鞭,6~9月份结合除草挖园,将老竹蔸及所带竹鞭全部挖断,每隔3年挖1次,然后施入肥料。

2.8竹园更新

竹园从第20年开始每年要分次分块间伐更新,将竹园分块间伐老竹,深挖30cm,挖掉全部老竹鞭,清除竹蔸,重施堆肥及粪肥,等过3~4年间伐地块竹株重新满园后,将未更新条块进行间伐更新,以保证竹林有旺盛的萌笋能力。

3病虫害防治

农药是生产无公害竹笋另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消费者最敏感的因素。由于大面积纯林栽培,危害竹笋病虫增加,在病虫防治措施上,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必要时使用化学防治,使对竹笋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同时竹笋的农药残留不超标,达到安全、优质的无公害竹笋的生产目的。采用化学农药防治:①要绝对使用国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呋喃丹、甲胺磷、氧化乐果等;②在出笋前30d与整个出笋期做到不使用任何农药;③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要科学使用,规范操作,控制浓度,注意方法。无公害竹笋病虫害防治采用下列技术准则。

3.1综合治理原则

生产过程中应树立竹林(笋)-病虫-草等是整体生态系统的观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通过加强培育、合理经营、改善竹林的生态环境、优化竹林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竹林的自然控制作用,增强竹林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必要时使用化学防治,将竹笋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同时使竹笋的农药残留不超标,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笋的目的。

3.2营林技术防治

通过各项营林技术措施,达到抑制或减轻竹林有害生物的危害。

(1)维护生态环境。管护好竹林周边森林环境,丰富森林生物群落的物种资源,构成复杂的食物网链,稳定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2)笋用竹林的管理。对笋用竹林采取冬季垦复、夏季除草的措施,破坏有害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优化竹林结构,科学施肥、灌溉,促进竹林(笋)生长,提高竹林对有害生物的抵抗和忍受能力。

(3)竹林清理。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竹笋(枝、叶、干)和老弱残次竹,清除林内病虫源和传播源,改善竹林环境。

3.3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及机械方法消除或减轻竹林有害生物的为害。

(1)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竹林内用黑光灯、高压汞灯、频振式诱杀灯等诱杀螟蛾、夜蛾科害虫等。

(2)利用害虫的趋化性进行诱杀。在竹林内,用糖醋液、性信息素、卤水、腥味或在麦麸皮、饼肥等食物中掺入适当毒剂诱杀害虫。

(3)利用害虫的潜伏习性,人为设置害虫潜伏条件引诱害虫来潜伏或越冬,然后杀灭害虫。

(4)利用害虫上树、上竹的习性,设置阻隔带、环或毒环捕杀害虫。

3.4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和病害。

(1)以虫治虫。保护和利用螳螂、瓢虫、草蛉、蚂蚁、食蚜蝇、猎蝽、蜘蛛等捕食天敌和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害虫的卵、幼虫、蛹,达到治虫和降低害虫危害的目的。可采用人工繁殖释放天敌、助迁、引进天敌及填充寄生食物等办法。

(2)微生物治虫与防病。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害虫的致病或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防治病虫害。一是利用细菌,普遍应用苏云金杆菌(BT)等菌剂防治害虫;二是利用真菌,应用白僵菌、绿僵苗、蚜霉菌等防治害虫;三是利用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等防治害虫;四是利用苦参素、苦楝素、鱼藤根、除虫菊素、双素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害虫;五是利用农用抗生素(阿维菌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华光霉素、农用链霉素等)、抗菌剂(401、402)等生物农药防治病害。

(3)保护和招引食虫鸟。鸟类能捕食竹林中螟虫、舟蛾等害虫的成虫、幼虫。在竹林中应严格禁止捕杀益鸟,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进行人工招引。

3.5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应注意的事项:①合理选用农药。根据竹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实际情况对症用药,因防治对象、农药性能以及抗药性能程度不同,选用最合适的农药品种,根据防治指标适时防治,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以减少对竹林和环境的污染。②优先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限量合理使用矿物源农药(硫、铜制剂)。③有限度地使用部分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其选用品种、使用次数、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应按要求执行。④防治地下害虫,施放农药,应在采笋期结束后进行;防治叶、枝、干病虫,应在采笋前30d或笋期结束后进行。⑤在无公害竹笋生产过程中,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呋喃丹、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甲拌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4采笋及其质量要求

4.1采挖

挖春笋要遵从“初期挖笋,中期选笋留母竹,后期笋挖光”的原则。早期笋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及时挖除早期笋,还可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处于休眠状态但具有分生能力的笋芽萌发,达到多出笋、提高产量的目的。楠竹笋出土35cm时必须采挖,过迟品质差,过早产量低,每天都要采收,采挖时从笋基部挖断。冬笋采收可在冬季翻土松园时结合采笋,或沿二年生、三年生健壮竹鞭翻土挖笋,或在孕笋周围寻找表土有松动或开裂痕迹处开穴浅挖。春笋一般在4月选择叶近枯萎、无光泽、早晨笋头无水珠、生长势弱的出土笋挖掉。挖后洞穴要施肥、覆土填平。

4.2外观要求

产品应具有该竹笋可采食的应有特性,要求大小适中,笋体饱满完整、新鲜清洁、色泽良好、无腐烂、无霉变、无异味、无影响食用的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

4.3包装与标志

竹笋采用散装和容器装。包装容器(筐、袋、箱等)要求清洁、干燥、牢固、透气、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等现象。如用塑料箱包装,应符合GB8868要求,防止二次污染,每批竹笋包装规格、单位、质量必须一致。

凡经过上述抽样检验符合标准的每件包装应吊挂(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标明品种、净重、生产单位、产地、采用标准号、采摘日期及包装日期。标志、检签按GB191-1990和GB7718-1994规定执行。

4.4运输与贮存

装运时要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运输时严防日晒、雨淋,注意防冻和通风散热。贮存时必须放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地方,并远离热源,防止日晒、雨淋、冻害及有害物质和病虫害等污染。

推荐访问:竹笋 栽培技术 无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