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Q平台的实践共同体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19 12:09:5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zoޛ)j馔PCi}}
t^{׍6N<NvMM}vO=m5]u_}n6m4ym4~m5Ӯm5}m5׏yiMveom?饨ky总结出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中要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促进交流的环境构建、学习交流中内容的拓展,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先导研究:以英语专业二年级《基础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增加课堂中的讨论环节来构建师生、学生之间广泛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加大阅读课本之外、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材料以开阔视野。鼓励学生跳出课本语境和主题的拘束,将自己的生活和基础英语课堂上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养成批判性阅读、批判性讨论的语言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将日常生活中的趣事、新闻时事、影视娱乐等内容的阅读作为课本材料的补充非常认可,认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社会、生活、学习的理解,也能够让大家从以前过度关注课本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在此基础上,课堂交流讨论机会明显增加,大家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语言的内涵,能够将语言的应用和社会层面的关注带人课堂,而不致于只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

但是,南于是前期的先导研究,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①课堂上过多关注课本之外的内容会让学生考试产生担心的心理;②课堂的讨论很能激发学生的观点碰撞,但由于时间的局限,讨论的深入度不够,虽能够触及到内涵和深层次的交流,但是往往南于下课或者进行其他教学任务而中断,难免“虎头蛇尾”。

基于这些,本文试图结合前期研究中的积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共同体角度和QQ平台的实际应用上进一步探讨实践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具体研究问题为:如何在实践共同体理论指导下通过QQ平台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一方式从哪些方面改变了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过程?这些变化有哪些意义?

4、实践共同体理论

实践共同体理论(Communities of Practice)最早由Jean Lave和Etienne Wenger提出(Wenger,2002:5),它指的是在一个实践活动中基于共同的兴趣和共享的能力而联系在一起的一群人,他们能够以一种非正式的和创造的方式,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知识,从而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团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创造性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实践共同体是情景认知教育观的主要术语,它指出学习过程中知识建构、意义协商和团队交互合作的重要性,其核心三要素为:

共同领域(the Domain):实践共同体指的不是那种仅仅依靠朋友组成的俱乐部或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一共同体享有相同领域的共同兴趣。

共同社区(the Community):为了追求同一领域的共同爱好,实践共同体成员参与共同的活动和讨论,相互帮助,共享信息。他们构建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以相互学习,而且在同一共同体内成员之间存在归属感,有相互之间形成的责任和义务。

共同实践(the Practice):实践共同体不是指一个仅仅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实践者。共同体中的实践要素——如“相互的介入(mutual engagement)”、“共同的事业(joint enterprise)”、“共享的技艺库(shared repertoire)”(惯例、用语、工具、手势、符号等)——使得共同体内部产生一致性。

实践共同体理论认为:个人的知识建构和身份形成都处于一定的实践共同体中,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过程。因此,为了追求新知识的产生,应该以学习或者实践为中心形成实践共同体,以保障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必需的社会性参与的类型和质量。而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迅速普及和深入影响,基于网络的实践共同体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参与性,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人类社会的互动空间更广泛地延伸。

实践共同体在国内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丰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共同体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成因(甘永成,2005:29);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况姗芸,2005:35;张仙等,2008:61);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则、设计框架(刘奇等,2008:188);学习共同体和教师专业发展(武俊学等,2006:69;过伟瑜,2007:6);文化生态意识对学习共同体的影响(陈宗章,2010:151)。另外,有很多的相关研究,比如“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行动研究”、“行动学习”等等虽然不是直接研究学习共同体,但是这些研究却最终指出建立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将这一理论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专业发展的研究在国内文献中鲜有记载。

5、QQ平台

QQ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也是中国网民生活中最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之一。根据腾讯官方统计(腾讯公司,2013),QQ月活跃账户最新数据已经达到8.254亿,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高达1.73亿,接近2亿。QQ虽然不是专门的教育学习与交流平台,却是广大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渠道之一。

QQ平台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也被广泛应用。有的研究者从QQ交流模式出发,研究和改变我国高校师生情感的淡化和冷漠问题(徐建星,2009:13);有的借助QQ群构建协作学习平台或网络学习共同体(张豪锋等,2009:80;钟志荣,2011:92;万立勇等,2012:54);也有QQ平台在英语写作训练(刘必庆,2010:102)和翻译教学(戴建春,2011:61)中的使用研究;但是结合QQ平台构建实践共同体以促进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很少有文献记载。

综上所述,在国内讨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的大背景下,结合实践共同体理论和QQ网络交际平台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本科教学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6、研究设计

6.1 研究对象

一般情况下,《基础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基础课的核心课程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选择某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开设的《基础英语》课堂,共有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9人,女生39人。

6.2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具体在教学中表现为行动研究。主要实验数据包括QQ讨论文本、QQ论坛文本、学生访谈,以及开放式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的数据收集时间为2011年2月至7月,共18周。数据分析主要采用实践共同体的三大核心要素作为分析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前期研究中提出的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框架,对教学中产生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估。

6.3 教学模式的调整

一般的基础英语课堂上,交流的环节有课堂问答、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但是这些交流方式受到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仅仅在物理空间上满足了在场的要求,而思想的交流、深层次的对话和沟通还需要精神层面的在场,从物理层面到精神层面提升的焦点就是扩展交流的渠道。

将QQ平台用于基础英语课堂,主要从两点切入:

(1)QQ平台成为沟通课堂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桥梁。QQ作为国内使用广泛的交流软件平台,整合了实时在线聊天(文本、语音、视频)、博客、群社区、邮件、文件共享等功能。根据前期的调查,目前QQ平台的主要用途是传递消息、发布公告、相互联系等等,很少用在与学习相关的具体内容上。其实,学生的学习内容本来就很少和生活中的实践有密切的接触。因此,结合QQ的功能,将生活和学习内容介入日常沟通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借助网络交流工具,将课堂空间拓展到网络环境,让分享信息、交流思想、互相合作的活动成为连接课堂语境和社会生活语境的网络实践共同体。

(2)借助QQ平台,促进知识的交流。在基础英语课堂,面对面交流的内容以课本为主,涉及课文中的背景知识、讨论问题以及和社会问题的联系等。但由于时空限制,这类活动往往参与度不够。而引入QQ平台后可以在几个方面有所改善。①利用群论坛,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小组。本研究主要分为“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体育”、“娱乐”、“中国时政”、“国际时政”、“科技”、“生活与健康”、“旅行文化”和“教育”等等主题小组,小组同学平时按照自己的兴趣话题进行阅读。②每人每周挑选一篇自己阅读的相关材料在群论坛上粘贴后并发起讨论,其他同学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评论以交流看法。这些分组的主题其实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和大多数教材编排的单元主题相类似。由于阅读面非常广泛,且能够遵循学生的个性兴趣,群论坛的讨论往往能够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也能够将课本内容和生活中、社会上的真实现象结合起来,在经过深度阅读和观点的交锋之后,往往能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③利用QQ的聊天功能(私聊、群聊、组聊等),让课内交流中未能充分开展的讨论在网络空间继续进行,并养成定期写作阅读报告的习惯。

7、研究结果与讨论

7.1 QQ平台使用的前后变化

在研究的第一周,作者对学生QQ平台的用途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100%的同学至少有一个QQ号,而且几乎每天使用QQ服务。57%的同学除了使用电脑登录QQ,也使州手机登录。使用时间上,每周登录使用时间20小时以上的占21%,14-20小时的占63%,7-13小时的占10%,7小时以下的占6%。他们使用QQ平台主要是为了和家人、朋友、班级保持联系,也有55%左右的同学通过聊天功能结交新的朋友。在学校里用得最多的是QQ群服务,如:接收班级群里发的通知、公告、班级事务的集体讨论等等。

就QQ平台功能来说,学生们最经常使用的有在线私聊、群聊、共享文档这几大功能,其他如论坛、组聊则使用很少。

教学模式调整之后,在研究的第十七周,对学生QQ平台的使用进行了第二次调查,结果发现:

整体上使用QQ的时间大幅增加:每周在20小时以上占42%,14-20小时占52%,7-13小时占6%,7小时以下为0。在调查后的访谈中得知:原因主要是以前仅用于日常联系,可用可不用,而现在和基础英语课程结合后,成为一种学习任务,时间上的增加可以保证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们使用QQ的基本用途和第一次调查一样,增加的用途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英文主题阅读、信息介绍、发起讨论、回应讨论、观点收集等方面。在QQ的功能上,论坛和组聊的使用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是论坛中提供了与讨论主题相关的背景材料。根据教学安排,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英文材料、课内补充材料后,可以将材料整理(标注生同等)后在论坛上张贴以供组内或其他同学阅渎,阅读是发起讨论的第一步,讨论的方式主要是论坛跟帖和组聊、群聊。

7.2 从实践共同体的三大要素来看前后变化

在学期结束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访谈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这里首先例举部分有代表性的访谈观点,然后结合实践共同体的三大要素分析学生前后的变化。

学生访谈主要观点举例:

(1)生活中与英语的接触更为频繁,英语表达日渐成为习惯。

(2)因为平时阅读和QQ上讨论很多,课堂上不再惧怕发言,对于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也有了变化,懂得很多书本学不到的道理,学会了从发散的角度看问题。

(3)学会了批判思想,新闻时事的了解让我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加强。

(4)回答问题时更会辩证思考,能说得更多。

(5)因为有了更多信息接触和交流,不再像以前那样英语表达没有思想性,现在更注重思想内容.

(6)多看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参与讨论是本学期我最大的收获。

(7)新闻时事的阅读和讨论对提高表达及整体英语水平很有益处,可以加以推广。

(8)QQ群上分小组的讨论让我体会到了参与讨论的乐趣,不像在课堂上由于害羞而沉默寡言。

(9)身边新闻报刊的阅读量比去年多很多,因此学到新观点更多。

(10)注重积累并将英语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很独特、很好。

7.2.1 共同领域(the Domain)

这一点表示共同体成员之间关注的共同兴趣,前后变化见表1:

7.2.2 共同社区(the Community)

为了同一领域的共同爱好和目标,社区是成员参与活动、讨论、帮助和学习的场所。前后对比情况见表2:

7.2.3 共同实践(the Practice)

实践是形成共同体的核心,是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相互学习的表现方式。教学模式调整之前后的主要变化见表3。

7.3 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意义

基于以上调查和访谈分析,以下将探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中要解决的“促进交流的环境构建”和“学习交流中内容的拓展”两个核心问题。

(1)促进交流的环境构建。大多数的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活动环境可分为教学环境、校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教学环境和其他两类基本上是缺少联系的。课堂教学环境里,教学的内容以课本为主,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很多与考试(专四、专八、考研、出国考试等等)有关。在学生眼里,课堂教学和他们生活中联系最紧密的就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和课外活动。实际上,课外作业或课外活动带有明显的任务性质,学生习惯将课堂上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看成是带有强制性的任务,构建基于QQ的实践共同体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将教学环境和学生社会生活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将语言的训练和生活连成一个整体,让网络即时通讯平台成为课堂的延伸。

(2)学习交流中内容的拓展。在QQ平台用于基础英语教学后,学生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参与着共同的学习活动,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遵守着共同的规范。这样一来,对共同体小组和整个群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增强,有助于他们在共同体中身份的发展。其次,实践与参与让学生不仅学会了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具体情景和真实生活中的知识。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和教师间的交互、学习者和英语学习信息之间的交互,从不同视角了解和反思社会生活,不断解构和重新建构对生活、社会和文化的理解。这一过程中,语言学习并非停留在浅层的字词句层面,而是在不断的对话和反思中,由浅层语言知识的积累,转向深层社会文化和历史视角的知识建构。随着个人意义协商、集体意义协商、相互评价反思的动态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高级思辨能力得以培养和形成。

8、结语

由于时代的局限,新中国的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外语教学主要关注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发展。但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我们的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必须进行调整和转变。外语教师、研究者应当意识到:外语语言的教学要从基本的语言能力过渡到高层次的思辨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利用QQ平台构建实践共同体以实现这种转变的可行性。真正的教育改革是和每个教师、学生个体的实际行动分不开的,虽然本研究在推广和普遍应用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广大教师和研究者开展英语学习中学生思辩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推荐访问:思辨 共同体 培养 实践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