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共同体对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的启示研究

时间:2022-03-12 09:53:20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名师工作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视角,通过共同愿景的形成、共享领导和决策权、支持性条件、集体学习实践与分享四个方面对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066-02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由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组成,以自愿为前提,合作、分享为核心,共享领导为基础,团队成员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互相交流和共同学习的一种组织。“共同体”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d Tunnies)提出,是指“忠诚的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结构”。后来,美国的教育学家在改革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将“共同体”一词引入了教育界。1995年,博耶尔(Ernest L Boyer)发表了名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其中首次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根据博耶尔的观点,“在学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必须具备“共享的愿景,能够彼此交流,人人平等,有规则纪律约束,关心照顾学生,气氛是快乐的”[1]这六个方面的条件,其中“共享的愿景”是作为首要条件提出的。1997年,美国西南教育发展中心对“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了定义:由具有共同愿景的管理者与教师组成的团队,他们进行合作性、持续性的学习[2]。此后,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学习共同体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共识的是,这种新的模式为教师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土壤,指明了方向,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及发展、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均具有促进作用。

我国的学者也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阅读文献综述发现,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类型多种多样,多在学校内部构建,譬如,通过读书沙龙、专题讲座、校本研修、课例研修、教研活动等形式进行;也有在校际之间构建,如区域内多所学校教师构成的学习共同体、大学-中小学(U-S)学习共同体;还有通过网络环境构建的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譬如,博客、播客、QQ群、专业网站等,具有广泛参与性、建构性、情境性等特点。但是,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角度对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在2008—2017年十年间,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关键词搜索,共有259篇论文;以“名师工作室”为关键词搜索,共有383篇论文。通过阅读文献摘要,笔者发现从教师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对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进行研究的相关论文仅有8篇。所以,本文将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和构建要素方面对名师工作室的团队建设进行探讨。

一、名师工作室能够体现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由名师和一些相关学科的教师所组成,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引领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团队组织。名师工作室是一种教师自愿参加的非行政组织,通过名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许昌良认为[3],名师工作室就是典型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具有共同价值与理念、分享、支持、合作、协同学习与成长的特征。名师工作室可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通过名师示范、描绘愿景、多元协商、关注教改等途径来实现。何灿华认为[4]名师工作室是基于志趣愿景的专业合作群体,他通過网络平台和课题链接来统领教师的合作学习。孟红玲指出,名师工作室的实施特点有:有准入门槛,加入者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某一位有突出影响的教师为示范引领;有一定经费保障制度;有一定考核要求;定期举办专业活动。从这些特点来看,名师工作室就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一种形式。所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名师工作室的团队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研究者们也可以将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对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实践研究。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名师工作室的构建

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要素,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也并不相同。综合国内外文献,本文将从共同愿景的形成、共享领导和决策权、支持性条件、集体学习与分享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共同愿景的形成

名师工作室是一种非行政组织,教师是怀着相同的志趣和共同的目标自愿走到一起来的,而并非依靠行政命令来强制执行。饶曦通过对Z市286名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调研发现,自己报名加入名师工作室的教师,相比学校或上级部门推荐、通过课题申报入选、主持人推荐入选的教师,更愿意在工作室中践行共同愿景。只有体现了教师的自愿性、自主性,让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前进努力,才能产生凝聚力,将成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共同愿景是工作室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何灿华提到,他们工作室成员的招聘条件,坚持以“志趣为首、愿景为主”为原则,并且通过考察他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获得的各级各类荣誉,以此来评估“是否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当然,工作室的共同愿景不是以领导或命令的形式强制加于成员身上,而是教师在不断交流过程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家的心声经过汇集融合升华后形成的。只有建立在成员个人愿景基础之上的共同愿景,才能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响应和追随,从而产生大的影响力,使工作室有更大的活力和生命力。

(二)共享领导和决策权

共享领导是指在团队中由团队成员采取领导行为来影响和指导其他团队成员完成工作。首先,工作室的领衔人及成员应形成共享领导的理念。领衔人能与成员民主分享权利,工作室的重要事情由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并做出决策;成员能有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工作室活动的组织工作中,参与讨论决策工作室的重要问题。其次,教师赋权增能,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信任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创设民主宽松的外部环境,使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为具有愿景的教师提供教学和科研的机会,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再次,根据成员的能力进行分工。赋权给教师,教师也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才能很好地行使其权利。否则,反而可能会徒增教师的压力,无法行使权利,更谈不上增能了。所以,工作室领衔人应充分了解每位成员的能力和特点,并进行责任分工,才能更好地实现共享的领导。团队成员在各自的领域拥有权利和责任,领衔人做好把关,当成员遇到困难时,领衔人及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三)支持性条件

1.政府和学校的政策支持

政府层面主要以文件形式引导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和发展方向,并且进行财政拨款支持。学校层面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物质支持、提供活动场所、形成校园氛围等。通过这两个层面的支持,鼓励教师积极成立或参与名师工作室,引导教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沟通交流,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發展起到促进作用,对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还能对学校甚至整个区域的教育带来有利因素。

2.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定

工作室要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譬如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激励制度等,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到人,奖惩分明。制定经费管理和使用制度,规范使用经费并发挥良好效能。完善这些制度,不仅使工作室有章可依、有序运行,也规范和约束了教师的行为,激发了教师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3.形成合作的文化氛围

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合作、分享,所以工作室内形成合作的文化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合作的氛围不仅存在于工作室内部成员之间,也体现在工作室与外部的合作。成员之间通过合作,可以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工作室与外部力量合作,譬如,引进企业行业专家,联合外校或其他地区的工作室、教师等,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作用,还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和优势,促进本工作室的发展。

(四)集体学习实践与分享

学习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内容,是永恒的主题。集体学习可以使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其效果远大于个人学习。

1.搭建集体学习实践的平台

名师工作室的集体学习和实践可以是灵活多样的。譬如,可以通过读书报告、研讨沙龙、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论文互评、课题研究、技能切磋、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工作室本身的特点进行,突出工作室和成员的特色。

2.利用网络加强交流沟通

老师们的工作都很繁忙,有些还身兼班主任、行政职务,可能有些还是中层干部、校领导,有些工作室的成员可能是外校教师,或者企业行业专家,所以把所有成员全部召集在一起学习的机会并不多。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交流,这样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将QQ群、微信群、博客等网络平台都可以利用起来,让工作室成员们可以在线交流,共享智慧。

3.注重分享和共同反思

分享依赖于成员间密切和信任的情感关系及成就感需求。教师通过分享,可以从同伴处获得帮助,产生灵感。正所谓集思广益,大家思想汇集碰撞从而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师的反思对于其专业发展非常重要。注重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共同体内不仅仅需要教师的个人反思,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人反思带动共同反思,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基于校本研修的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大连N校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许萍茵.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评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10).

[3]许昌良.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以无锡市“许昌良语文名师工作室”成长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3).

[4]何灿华.名师工作室里的教师合作[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

推荐访问:共同体 名师 启示 团队建设 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