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收获计划”影响及广西的对策

时间:2022-06-10 17:00:03 工作计划 浏览次数:

[摘要]“早期收获计划”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货物贸易领域的一块“试验田”,是拥有18亿人口的中国一东盟大市场走向全面自由贸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众多国家一级口岸和二级口岸的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最前沿,是“早期收获计划”最直接的受惠者和来自东盟冲击最直接的对象。兼有优势和挑战的广西在“早期收获计划”下现况如何?如何利用“早期收获计划”,规避各种风险和劣势?这将是文章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早期收获计划;中国一东盟大市场;风险;劣势

[作者简介]黄耀东,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22

[中国分类号]F752.7;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7)10-0094-06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早期收获计划”给广西和东盟国家的果蔬产业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毋庸置疑,消费者在该计划下得到了实惠,因为市场果蔬产品更齐全;由于季节反差的原因,同一品种的上市时间更长;基于价格竞争等原因,消费者买到的产品更实惠,质量也更高。然而双边的果蔬经营企业和农民却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了挑战。从上至政府高层下至果蔬农民的最初预料看,总的认为该计划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机遇。诚然,该计划的实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产生较大的影响,政治上,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信;经济上,双方扩大了交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早期收获计划“也给我国特别是与东盟邻近的省、区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中国要积极应对这个冲击”。本文认为,早期收获计划给广西乃至全中国带来的机遇是主要的,其带来的挑战固然不少,但并不像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只要规避一些无谓竞争,损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的。

一、广西农业发展概况

(一)广西农业基本情况

广西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耕地总面积为261.42万公顷,居全国第18位,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第22位,属地少人多省区之一。目前,广西已初步形成以桂北、桂中、桂东南和沿海地区为重点的优质稻产业带,桂西、桂南、桂中地区为重点的玉米和旱杂粮产业带,桂东南和沿海地区为重点的冬种马铃薯产业带,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00万亩。2006年广西优质稻种推广面积增加,全年水稻播种面积3130.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539万吨,增产23万吨,水稻面积排在全国前三位。

广西气候条件十分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广西水果品种繁多,水果是广西种植业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品,盛产各种亚热带名特优水果和蔬菜,荔枝、龙眼、沙田柚、脐橙,香蕉、菠萝、芒果享誉国内外。广西已建立了荔枝、龙眼、柑橙、香焦、菠萝、芒果等大宗水果生产基地80多个,创出60多个水果品牌、14万亩出口基地,水果出口产品实现了对欧盟、东盟、北美等十几个国家的多品种、大批量直接出口,国内销售扩展到新疆、东北和华北等地。

(二)“早期收获计划”下广西农民收入情况

“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广西农民的收入发生了变化。2002年以来,广西农民人均收入以年均8.3%的速度增长,2005年,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九五”期末增加601亿元,年均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九五”期末增加625,5元。年均增长5.6%,高于“九五”时期5.2%的年均增幅。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广西农民2006年人均纯收入2770.5元,同比增长11.1%,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位由2005年的第24位前移到2006年的第23位。农业人均纯收入也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36%,增长的速度略低于同期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6.43%的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家庭第一产业总收入可粗略地分为四大类:农业(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和渔业收入。其中,2003~2006年广西人均水果收入分别为243.77元、252.56元、227.77元和256元。

二、广西落实“早期收获计划"的基本情况

“早期收获计划”自2004年1月1日全面实施以来,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双方农业产业结构类似,相比东盟进口的农产品,广西农业尤其是水果蔬菜产业既有发展机遇也面临了极大的挑战。

(一)广西落实“早期收获计划”的初步成果

1 “早期收获计划”项下商品贸易进展顺利

2006年1~7月份,“早期收获计划”商品从广西凭祥、东兴、水口和龙邦4个边境口岸进出口共10135.2万美元,增长28.6%,其中进口5584.8万美元,增长91.7%;出口455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持平,进口商品凭东盟原产地证共享受1.2亿元人民币关税优惠,而出口商品也凭我国原产地正在东盟国家享受相应的待遇。据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企业对进出口果蔬享受“早期收获计划”税款减免的方式、步骤还是比较熟悉,双方的交易一般均以对方提供相应原产地证为交易前提。

2 出口在波动中前进,广西货源比重不断扩大

广西出口东盟的农产品由2002年21万吨、5090万美元增至2006年38.3万吨、9084.4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6.2%和15.6%。2006年,由于水果减产和国内市场价格回升等原因,水果出口有所下滑,蔬菜出口量值与上年持平。越南仍是广西果蔬在东盟的最大出口国,其比重虽有逐年下降趋势,但2006年仍然高达98.2%。此外,广西开拓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市场取得新的进展,出口值由2002年88万美元增至2006年165.95万美元,新兴市场和高端市场仍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广西货源的果蔬占出口比重由2003年的28.2%提升到2005年的30.5%,其中广西的柑桔、橙、葡萄出口增幅较大,外省货源比重仍然偏高,作为出口主要商品的苹果、蒜头、梨、哈密瓜、洋葱等,均是由北方省市采购而来,但出口数量已经基本处于下降或稳定状态。

3 边境小额贸易独领风骚,一般贸易成倍增长

在“早期收获计划”框架下,广西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出口量值由2003年的54.4万吨、1.27亿美元增至2005年68.8万吨、1.4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2.5%和6.9%,占双边贸易量值的90%以上;一般贸易实现了成倍增长,进出口量值由2003年的0.3万吨、60.2万美元增至2005年的7万吨、1135.1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4倍和3.3倍。

4 出口赢得更多商机,企业积极性持续高涨

“早期收获计划”以农副产品为主,涉及近600多种产品,中国和东盟协议各方逐步自2004年起3年内将关税降为零。降税计划蕴涵了更多的出口商机,这一好消息大大增强了广西出口企业的信心,出口业绩也表现良好。统计数据显示,广西果

蔬出口企业由计划实施前的58家增至66家,增长13.8%;出口值超过50万美元的企业由计划实施前的15家增至25家,增长66.7%。

(二)广西落实“早期收获计划”遇到的挑战

1 进口快速增长,东盟成为广西区内的水果供应基地

总体上,广西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比出口增长快。广西自东盟进口农产品的数量由2002年25万吨增至2006年54万吨,年均增长21.15%,比同期出口增长快5.55个百分点;进口金额年均增长16.77%,比同期出口增长快1.17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已经开始出现巨额逆差,进口水果占进口果蔬量值的80%以上,水果品种不断增多。

2 “例外产品清单”保护作用显现,影响广西果蔬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

“早期收获计划”在公布降税计划的同时,还同意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将229种商品列人“例外产品清单”加以保护,不享受税收优惠,而我国对东盟的果蔬均未提出任何形式的保护条款。该清单排除的绝大部分属于广西的优势产品,如禽蛋、柚子、未列名的柑桔属水果和多种果蔬被越、老、柬等国列入“例外清单”不享受降税优惠,大大削弱了广西优势产品在上述市场的竞争力,这也是导致2006年农产品大额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外产品清单”提高了我国相关产品进入东盟市场的门槛,对广西果蔬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 私营企业表现良好,国有企业进出口持续走低

私营企业在2004年、2005年分别进出口8424.2万美元和1.43亿美元,分别增长39.3%和69.4%,占同期广西与东盟果蔬贸易进出口值的76.1%和91.3%。2006年1~4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共进出口9052万美元,增速高达64.7%,占95.7%。国有企业进出口持续走低,2004年、2005年分别进出口2590.8万美元和1237.8万美元,分别下降60.6%和52.2%,2006年1~4月进出口仅271.9万美元,下降58.9%。

4 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广西有些热带水果品种受到一定冲击

水果是广西种植业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五位,其中热带水果荔枝、龙眼、芒果产量居全国第二。但是,东盟国家气候条件更适宜热带水果的生长,其产品上市季节更早、时间更长,单位成本更低。“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东盟水果大量涌入中国,抢占了广西热带水果的市场份额,市场价格亦随之下跌,国内消费者得到了较大经济实惠,但广西龙眼果农利益损失较大。一些果农纷纷将荔枝、龙眼等果树砍掉,改种柑橘等其他品种。

5 质量问题导致广西出口果蔬竞争优势不明显

广西果蔬在生产成本和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但这种价格上的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市场优势。以水果为例,近年来,广西出口到东盟的苹果、雪梨、柑橘等主要品种,由于质量较差、后期加工处理落后等原因,出口报关价格每吨仅2000多元人民币,在东盟仍只能占有中低端市场。而目前主要出口竞争对手美国、智利、日本等国家在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后期加工处理上都有很高的要求,质量上的优势使不具价格优势的美国、新西兰等国温带水果赢得东盟高端市场。

6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出口果蔬品种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广西生产的售价高、畅销的优质果蔬所占比例较低,而劣质果蔬占有较大比重,容易造成滞销积压。同时广西热带水果的中熟品种多、规模大、成熟期集中、保鲜期短、销售压力大。二是果蔬加工业欠发达,在农产品加工上也无法获取农产品的增值效益。2005年广西对东盟出口深加工果蔬制品仅117.4万美元,而初级果蔬制品出口近1亿美元。三是生产和贸易企业规模偏小,2005年出口值超100万美元的18家,超1000万美元的仅2家,个体化的小生产和东盟的大市场无法实现有效对接。

7 边贸优惠政策的优势逐步弱化,边境小额贸易出口量大幅下滑

“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大部分的农产品实行零关税,使得国家对边贸进口商品的关税和增值税实行减半征收的优惠逐渐弱化。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务院对广西边贸进口原产于越南的水果停止执行减半征税的优惠政策,而水果恰是广西边贸进口较多的商品。以上政策的变化,使边贸的税收优势地位越来越不明显,对广西边贸进出口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临近,国家间的贸易关税逐步降低,广西边贸优惠政策优势逐步削弱,边境贸易正在正常贸易的挤压下出现萎缩。

三、广西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一)与“早期收获计划”有关的进出口分析

“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产生较大的影响。政治上,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信;经济上,双方扩大了交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早期收获计划下,广西对东南亚国家的进出口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情况是良好的。

出口方面,2002~2005年广西向东南亚国家出口农产品总量分别为21.18,32.17,36.63,42.87,38.30万吨,年均增长16%;出口总额为5090,7307,8246,10002,9084万美元,年均增长15.56%。其中广西向越南出口农产品占广西向东盟国家出口的比重每年都在99%以上。出口农产品主要是蒜头、绿豆、柑桔、洋葱、橙、马铃薯、梨、苹果等。

进口方面,广西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比出口增长快。2002年至2006年广西从东盟国家进口农产品数量年均增长21.15%,比同期出口增长快5.55个百分点;进口金额年均增长16.77%,比同期出口增长快1.17个百分点。广西从东盟国家进口农产品仍主要集中在越南,但从泰国进口农产品数量则呈迅猛发展之势。2002年广西从越南进口农产品数量几乎占广西从东盟国家进口的99.96%,到2006年,这一数字已经降低到90.58%,其中,2005年曾降低到85%。2002年广西从泰国进口农产品仍为0.2003年仅为2.86万美元,但从2003年至2006年,广西从泰国进口农产品数量年均增长11.93倍,金额年均增长6.65倍。广西从泰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木薯干片、龙眼干、桂圆、香蕉、山竹、榴莲等。

值得指出的是,农产品进出口变化对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有一定影响,而且出口增长比进口增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要大。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变化与农产品出口增长变化的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农产品出口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增长,但农产品出口变化的幅度要远远大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变化的幅度。

(二)对未来的进出口预测

东盟的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生产成本低,具有规模效益,且成熟期比我国早和长,具有很

强的竞争优势。虽然东盟国家出口到我国的一些独有的如莲雾、榴莲、火龙果、山竹等热带水果,但这些水果的大量进口也会产生替代消费,可能挤占广西所产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原来在国内市场拥有的份额。从广西近年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来看,影响广西果蔬进出口贸易的东盟国家主要是越南。虽然泰国是最早与我国实施“早期收获计划”的国家,但由于地缘因素,泰国与广西的农产品贸易仍将远远低于广西与越南的贸易。其他东盟国家与广西的农产品贸易也会逐步增长。

1 出口潜力

广西向东盟国家尤其越南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蒜头、绿豆、柑桔、洋葱、橙、马铃薯、梨、苹果等温带水果、蔬菜和粮食,这些产品是东盟国家少有或者无法种植的。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越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越南转口能力的增强,越南从广西进口这些温带果蔬产品也会越来越多,但由于一些东盟国家对我国农产品有例外产品清单的保护,估计进口增长速度将低于我国进口的增长速度。从这两年看,越南从广西进口比较大宗的农产品中,除了橙果进口数量增长以外,蒜头、绿豆、柑桔、洋葱等都保持比较平稳,有些品种如苹果、梨、马铃薯等还有下降的趋势。同时,有迹象表明泰国通过广西口岸进口农产品有快速增加的趋势,估计随着越南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东盟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泰国通过广西口岸经越南进口我国的农产品会越来越多。

2 进口趋势

广东和广西是我国进口东盟水果的两大省份。广东从东盟进口的水果主要是榴莲、龙眼、山竹和香蕉,这4种水果总值占2005年广东白东盟进口水果总值的91%。此外,广东作为我国自东盟进口水果的主要消费地,进口的水果大部分在本地消费。泰国是广东进口水果的最大来源地。广西从东盟进口的水果主要是西瓜、龙眼、香蕉、火龙果等,越南是广西进口水果的最大来源地。广西进口的东盟果蔬大部分运销全国各省,有可能成为东盟果蔬的最大集散地,因此,进口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我国对东盟果蔬零关税实施3年多来,广西口岸东盟水果进口年均递增35%。2007年1~2月,进口水果6.2万吨,货值1550万美元。广西口岸进口东盟零关税水果已占全国同期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33.3%。同期,广东口岸进口东盟零关税水果3.7万吨,占全国同期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19.9%。

(三)“早期收获计划”对广西果农影响的个案分析

2004年初,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以农产品为主的500多种商品开始实行降税,并于2006年降至零关税。这对于广西的一些农业县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到广西的两个果蔬生产大县——田阳县和浦北县进行了田野调查。

1 两县的调查分析

调研对象田阳县1995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2006年该县粮食播种面积37万亩,平均亩产277.87公斤;水果种植面积33.5万亩,总产量8.1万吨,其中芒果种植面积13.4万亩,是中国三大芒果生产基地之一,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田阳县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广西南菜北运基地,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武汉、郑州、长沙、南京等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还销往俄罗斯、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水果蔬菜种植是农民的重要收人来源。

浦北县是中国著名的水果之乡——香蕉之乡,目前已形成12万亩香蕉、4l万亩荔枝龙眼、25万亩八角玉桂、10万亩木薯、20万亩速生桉、3万亩蚕桑、4万亩淡水养殖、10个万头瘦肉型猪场、1500万羽商品鸡规模养殖九大农业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出36万吨香蕉、4万吨荔枝、1.8万吨柑橙、1万吨干八角、12万吨木薯等农产品。该县水果种植面积近68万亩,水果年产量约40万吨,主要栽培的水果各类有香蕉、荔枝、龙眼、柑橙、芒果、菠萝、酸梅、杨梅等,其中的“通天牌”无公害香蕉远销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劲丰牌”荔枝、“绿万山”大红八角、“龙升牌”红椎菌等农产品品牌有较高知名度。

通过对两县的调查发现,水果出口增加对果农收入增加的影响是显著的,原因是出口水果的价格要远高于国内销售价格。关键是要有水果出口渠道,前提是水果的质量要达到出口标准。2004年4月,经过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鉴定,浦北县北通、大成、白石水镇的香蕉、荔枝品质达到出口标准,并被颁发无公害产品出口产地认证证书。当年,在国内荔枝销售价每公斤仅为1.2元的情况下,该县的荔枝出口价高达2.6元,尝到了甜头。同样,田阳县出口到俄罗斯、越南的芒果由于质量优质,价格都比一般水果高出50%以上。

2 进口对生产和收入的影响

调查发现,无论是芒果果农还是荔枝果农、香蕉果农,都认为进口水果对他们的影响不大。原因是这些果农已经有了较高的技术和市场经验。芒果果农认为,我国能种植芒果的地方有限,目前国内生产的芒果根本满足不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何况我国与东盟国家芒果成熟的季节不一样,东盟国家近年还到田阳来进口芒果。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没有足够的荔枝加工,越南荔枝干价格比国内低,江浙客商曾大量购买越南货并冲击我国市场。到21世纪初,由于越南的荔枝、龙眼肉太薄,外形、品味等质量指标比不上国产货,顾客不买;即使国内产品价格高,但质量好,顾客喜欢,国内客商全部改为采购国产货。越南的荔枝干、龙眼干就基本退出我国市场。因此,果农并没有感觉到进口水果对他们生产和收入的影响。他们在销售荔枝、龙眼、芒果等亚热带水果时,并没有看到东盟同类水果,只感觉到整个国内市场行情对他们销售的影响。果农们认定只要水果质量好,他们就能卖到好价钱。

在“早期收获计划”下,龙眼生产可能受到一些影响。到2005年底,广西龙眼生产大市崇左市龙眼种植面积就减少10.6万亩,荔枝种植面积也减少了9000多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进口东盟同类水果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一是东盟国家全年基本都有龙眼,我国的龙眼没有上市时,东盟国家的龙眼就大量进人我国,而我国龙眼主要集中在8月份上市,此时东盟的龙眼进来就很少,因为东盟的龙眼大部分是水包龙眼,肉薄。我国的龙眼是干包龙眼,肉厚,质量好;二是近年来东盟的荔枝进人我国市场不多;三是我国进口的东盟水果基本上是我国不能生产的品种如榴莲、红毛丹、山竹、莲雾等,或者就是挂果季节不同的水果,如龙眼。崇左市砍掉那么多龙眼、荔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进口东盟同类水果太多仅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四、政策性建议

“早期收获计划”自2004年1月1日全面实施以来,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广西水果蔬菜产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应对这种冲击,广西果蔬业必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果蔬综合竞争力。目前,对于“早期收获计划”对

广西农产品生产的影响,各阶层有不同的认识。总的说,政府部门高估了“早期收获计划”对广西农产品生产的冲击,而农民则低估了这种冲击。可以认为,“早期收获计划”对广西农产品生产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并不像“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前所估计的那样受到很大冲击,也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这样判断:“早期收获计划”对广西农业生产有机遇,也有挑战,它对广西农产品生产带来的冲击,是在广西所能承受的程度以内的,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完全可以将这种冲击降到最低限度。

(一)根据东盟各国的国情。采取不同的措施发展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关系

将四个发展层次较低的东盟新成员国中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作为广西拓展与东盟农业经济合作的重点,在继续发挥边境贸易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与层次较高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等东盟老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积极与其开展农业产业化合作,不断提升广西的农产品贸易档次。

(二)以品牌和质量求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

广西农产品知名品牌不多,要深化品牌意识,强化品牌观念,立足广西“名、优、新、特”,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一是树立品牌意识,转变观念,狠抓果蔬产品质量,培育名牌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二是政府和出口企业一起在东盟开展广西果蔬的宣传,以广告、展销会等形式加大对广西优良产品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宣传在东盟各国市场尚有潜力的品种,培养消费群体,夯实市场基础。三是从“绿色”中要品牌。要按照国际国内关于绿色食品认证的条件,加强对名优品牌果蔬的质量标准化管理,及早申报和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和标志使用权,围绕“绿色”来经营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增强广西果蔬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建立东盟水果集散中心。大力发展果蔬深加工

一是调整和优化果蔬品种结构,在热带水果上选择晚熟优质产品扩大种植,避开东盟热带水果的上市高峰,在温带水果上选择早熟品种,优先发展优质柑桔、金桔、葡萄、脐橙、沙糖桔等优质特色水果以及菠萝、西番莲、山葡萄等加工型品种,形成广西水果产业的季节优势、特色优势和加工销售优势,以比较优势提高广西果蔬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果蔬储运保鲜,积极探索果蔬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建立精深加工产品主导型的出口格局。三是充分发挥广西靠近东南亚以及交通便利的优势,在南宁市以及凭祥、龙州等边境县市建立大型的多功能国际果蔬专业批发市场、运转中心,形成面向东盟市场的果蔬进出口集散中心。

(四)整顿进出口秩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有关各方要加强正面管理和引导,及时解决果蔬进出口过程出现的问题,提高口岸各联检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具有潜质和规模的边贸企业,政府在金融政策上可予以大力扶持,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规模经营,提高果蔬进出口定价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能力,通过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果蔬市场行为,避免内部无序竞争。还要做好进一步开拓越南市场的准备工作。

(五)着力打造便捷、顺畅的“大通关”环境

由政府牵头,协调涉及货物进出口通关各环节的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口岸通关、物流、商务管理的信息化。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推荐访问:广西 对策 收获 影响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