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尿酸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减少T2DM患者尿酸结石的发生

时间:2022-06-09 18:3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的 探讨低血尿酸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减少T2DM患者尿酸结石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T2DM合并尿酸结石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诊治的未合并尿酸结石的T2DM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SBP、DBP、TC、FBG、2hPBG、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BMI、尿pH值、HOMA-IR、SUA、TUA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高尿酸排泄、胰岛素抵抗、超重或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结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低血尿酸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减少T2DM患者尿酸结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尿酸结石;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泌尿系结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泌尿系统疾病,且本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尿酸结石发病率仅次于草酸钙类结石在我国居第二位,尿酸结石复发率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尿酸结石成因复杂,近期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可能是促进尿酸结石形成的一种易感因素[1],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合并及未合并尿酸结石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T2DM患者尿酸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机制,为T2DM患者尿酸结石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及泌尿外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尿酸结石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包括男26例,女24例,年龄30-78岁,平均(60.4±10.1)岁,均符合201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有关T2DM诊断标准[2],并符合尿酸结石诊断标准:①腹部平片阴性,但是尿路造影检查可见尿路腔内充盈缺损,且缺损被B超或CT证实系结石所致;②经结石成份分析为尿酸结石。选择同期我院诊治的未合并尿酸结石的T2DM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0-70岁,平均(57.1±12.4) 岁。所有患者均未服用过别嘌呤醇、苯溴马隆以及其他影响尿酸合成、排泄的药物,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疾病、皮质醇增多症及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方式获得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一般资料,两组研究对象于入组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空腹血糖(PBG)、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餐后2h血糖(2hPBG)、血尿酸(SUA)由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C(HbA1c) 采用亲和层析微柱法检测;血清胰岛素(FIN)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液pH值由电极法测定;血尿酸及24小时尿酸水平在患者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FBG×FIN/22.5)。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SBP、DBP、TC、FBG、2hPBG、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BMI、尿pH值、HOMA-IR、SUA、TUA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结石成份是草酸钙,但是近年来尿酸结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导致尿酸结石形成的三大公认因素为尿量不足、尿酸的产生及排泄增加、低尿pH值。但尿酸结石的形成机制复杂,一般认为其形成还与地区、环境、饮食、性别、职业、遗传因素,以及钙磷、嘌呤、草酸、代谢紊乱等诸多因素有关[3],并非单纯的化学反应或生物矿化所导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T2DM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流行病学调查[4]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高达9240万。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能增加尿酸结石的形成,尿酸结石形成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5]。Daudon等[6]分析总结了272例T2DM患者和2192例非T2DM患者共2464个结石资料,其中尿酸结石来源于T2DM患者的占35.7%,而非T2DM尿酸结石的发生率仅为11.3%,因此表明T2DM患者尿酸结石发生率远高于非T2DM者。高尿酸血症与高胰岛素血症、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组成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当发生胰岛素抵抗时,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引起组织血流改变,进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7]。

本研究以合并及未合并尿酸结石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水平、24h尿酸排出及尿pH值均高于对照组,这也与上述公认尿酸结石形成因素中的尿酸的产生及排泄增加、低尿pH值相符。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BMI、TG、HOMA-IR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2DM发病机制主要在于胰岛素抵抗,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存在胰岛素抵抗,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H+-Na+交换对NH3+-H+交换产生影响,增加了尿H+的排泄,降低了尿液pH值[8],为尿酸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因此,胰岛素抵抗程度重T2DM的患者更容易形成尿酸结石。胰岛素抵抗程度重的T2DM患者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肾脏重吸收尿酸进而导致机体出现高尿酸血症,甘油三脂升高已被证实为T2DM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9],因而本研究也说明T2DM患者中高尿酸及高甘油三酯均是尿酸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观察组BMI大于对照组,可能原因在于肥胖是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下降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10]。Maalouf等[11]的研究也证实在尿路结石患者中发现尿液pH值与体重有负相关性。但是上述因素均予胰岛素抵抗有关,尿酸结石形成也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在泌尿系统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是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高尿酸血症、高尿酸排泄、胰岛素抵抗、超重或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结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降低血尿酸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减少T2DM患者尿酸结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Lieske JC,Pena de Lavega LS,Gettman MT,et al.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risk of urinary tract stones: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study[J].Am J Kidney Dis,2006,48(6):897-904.

[2] 王新军,于文.2012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美国糖尿病协会[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32(3):211-214.

[3] 钟红兴,安庚.广东东江流域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尿酸结石的比例和代谢特点[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4):248-251.

[4] Yang W,Lu J,Weng J,Jia W,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 2010,362(12):1090-1010.

[5] 殷晶晶,谌卫,丁家荣,等.糖尿病、高血压对肾结石患者首次发病年龄的影响[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2,32(6):763-767.

[6] Daudon M,Traxer O,Conort P,et al.Type 2 diabetes increases the risk for uric acid stones[J].J Am Soc Nephrol,2006,17(7):2026-2033.

[7] 郑泽辉,林金华,倪敏,等.高尿酸血症与X综合征[J].医师进修杂志,2000,23(5):41.

[8] 陈颖,杨枝,黄飞,等.尿液pH值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7(6):448-451.

[9] 王莹,高丽媛.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733-1734.

[10] 范元硕,罗建华,于瑞萍,等.新诊断酮症起病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7):2504-2507.

[11] Maalouf NM,Sakhaee K,Parks JH,et al.Association of urinary pH with body weight in nephrolithiasis[J].KidneyInt,2004,65(4):1422-1425.

推荐访问:尿酸 胰岛素 结石 抵抗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