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科技旅游的发展及研究综述

时间:2022-06-06 12:3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与“旅游”的逐步结合,科技旅游蓬勃兴起,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旅游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国内外科技旅游发展情况及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国内外科技旅游发展及其研究的对比分析,对我国科技旅游的开发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科技旅游;发展与研究综述;国内外比较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9)02-0183-04]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Lin Miaohua, Tao Zhuomin, Sha Run

(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wide tourism and technology,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our is becoming closer and closer. Just because of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urism,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modern tourism, possesses a good condition of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actice of tourism.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Finally, the author looks into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urism in China.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urism; comprehensive review; comparative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科技旅游作为现代旅游业的新生事物,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并迅速出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现代旅游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以深厚的科技旅游资源底蕴为内部驱动力,在市场需求的外部驱动力推动下,我国科技旅游悄然兴起,成为公众旅游、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的一种时尚潮流。科技旅游的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旅游学者以不同视角对科技旅游的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试图对国内外科技旅游的发展及其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以期能够对我国科技旅游发展和研究有所启示。

一、 国外科技旅游发展及研究分析

(一) 国外科技旅游发展概况

1.国外科技旅游发展简史。(1)科技旅游萌芽和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20世纪30年代,法国出现了科技旅游的雏形。雷诺、标致、雪铁龙三家汽车制造公司通过组织公众参观汽车生产流水线等形式,宣传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其他企业纷纷效仿,科技旅游由此兴起。之后,美国迪斯尼乐园、加州科技馆、德国弗尔克林根炼铁厂、“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西门子公司等竞相向游人开放,科技旅游的层次和范围得到不断深化和拓宽。(2)科技旅游成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些发达国家把科技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开发,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其发展创造完善的投资环境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其科技旅游发展已相对成熟。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地区)以工业旅游为契机,进一步开发科技旅游,促使其快步走向社会化、大众化、产业化,科技旅游逐步盛行。

2.国外科技旅游现状。科技旅游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不再是区分科技旅游者与一般旅游者的显著标志,即科技旅游已不是少数旅游者专有的旅游活动,而是一种逐渐被主流市场接受并广受欢迎的大众旅游形式。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旅游人数或是旅游收入,科技旅游在国外旅游产业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体来说,国外科技旅游的发展特点主要有:(1)发展迅速,规模庞大;(2)主题多元,内容丰富;(3)设计精巧,形象新颖;(4)传播知识,重在参与;(5)公众支持,服务社会。①

(二) 国外科技旅游研究状况

从理论研究上来说,目前国外学术界还没有“科技旅游”这一概念,其主要侧重于对科技旅游中的科技场馆、科技园区、自然现象景观、古建筑文物遗迹等各细分旅游的研究。

1.科技场馆旅游研究。科技场馆旅游主要是以科技观测场所、科技会展及科技主题公园等为旅游对象。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Diamond J(1986)对科技馆客源的群体差异的研究以及对家庭组合来科技博物馆行为和时间的定量分析;②Boisvert (1995)对科技馆项目的吸引力和游客平均持续时间的研究;③Theologi-Goutti (2000)对科技馆资金来源、项目设计与校外学习以及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等进行了研究;④Theano(2003) 对游览前后旅游者的行为对科技馆项目开发的影响研究,还分析了影响家庭游览科技馆的主要因素。⑤

2.现代科技园区旅游研究。国外对现代科技园区的理论研究主要有:Fuhrmans、Vanessa(1999)探讨了产业旅游的选址;⑥Mulrine、Anna(2000)介绍了美国一些产业旅游;⑦Russell、 Dave(2003)分析了产业旅游发展对城市形象的作用。⑧

3.自然景观现象旅游研究。自然景观现象旅游主要以国家公园、动植物园等为载体,展现一些最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自然资源。相关研究有:Prentice、Richard C(1998)对旅游者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游玩体验进行了研究 。⑨Kim、Samuel Seongseop(2003)分析了自然探险游的动力和国家公园的吸引点。⑩

4.古建筑文物遗迹旅游研究。古建筑文物遗迹旅游是以古代文明的产物为旅游对象,向旅游者展示人类历史创造的科技成就。主要的相关研究有:J Aiwel Edwards(1996)指出了工业遗产旅游产生的原因;11McIntosh、Alison J(1999)提出遗迹旅游体验和感受真实的重要性;12Cole、Denise(2004)探讨了矿产遗迹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影响。13

二、 我国科技旅游发展及研究分析

(一) 我国科技旅游发展概况

1.我国科技旅游简史。(1)科技旅游萌芽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以农业科技、工业科技、博物馆、高等院校等资源为卖点的旅游新形式,科技旅游萌芽出现。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出现的农业科普旅游、高科技工业旅游景区、科技博物馆游等。这些旅游活动的特色在于将科技与农业、工业、自然景观等传统旅游资源相结合。这一阶段并未正式提出科技旅游的概念,科技旅游仍处于自发状态。(2)科技旅游形成与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1998年,北京率先提出发展“科技旅游”,并将科技旅游作为主打产品纳入旅游项目,科技旅游的概念由此真正推出。2003年年底,在广东科技与旅游研讨会上,“科技旅游”的概念第一次在政府行为中出现。此后,我国科技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2.我国科技旅游发展现状。(1)以高科技工业为依托的科技旅游发展迅速。这是我国科技旅游的一种基本模式,主要以生产区(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等为旅游对象。2002年,武汉推出“光谷科普游”,科技旅游已成武汉旅游的新亮点。浙江海盐县利用秦山核电站的科技旅游资源优势,推出“核电科技游”,开创了核电高科技旅游的新路。(2)以高科技农业为依托的科技旅游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陕西杨凌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资源,举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博览会”,开放了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养殖科研基地等,现已是著名的农业科技旅游文化名城;海南省万宁市借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的科研基地,走科技旅游之路。(3)以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及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气象站等展览、观测场所和相关的主题公园为依托的科技旅游,亦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北京于2000年推出“中关村科技旅游”,形成了以中关村为中心,北到上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南到锦绣大地高科技农业园区,东到中国科技馆,西到北京植物园的科技旅游网络。南京开辟了由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航空航天馆、地质博物馆等景点组成的科技旅游专线,科技旅游逐渐兴起。此外,与传统旅游结合的探索自然奥秘和人文景观的科技旅游正进行积极的尝试。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国际旅行社,开展科学考察探险旅游项目,旅游者在科学导游的带领下,体验野外作业,参加野外科技探险等。

(二) 我国科技旅游研究状况

不同学者对科技旅游有不同理解,目前相关研究较为零散,尚不成体系,将其总结为以下五点。

1.科技与旅游的关系研究。许多学者就科技与旅游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如:郭琳,李翠军(2003)认为科技进步的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手段,提高了产品质量与经营管理水平;14尹泽生(2004)指出了科技在旅游资源、旅游区域分类与质量等级划分等旅游基础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15张捷(2004)指出了信息技术、环境科学技术、交通技术等对旅游发展的作用;16刘艳(2005)从科技哲学的角度对科技和旅游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重新定位旅游对科学技术的作用。17

2.科技旅游概念探讨。目前,科技旅游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对其概念的阐述各学者各抒己见,没有统一的或被普遍认可的定论。其表述有以下几种:(1)金颖若(2003)从旅游活动本质出发认为:“科技旅游是以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为目的,利用科技研究、科技教育、科技展览、科技游乐等场所和活动,以及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和科考价值大的自然环境开展的,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旅游产品”;18李应军、濂艳萍(2006)提出:“科技旅游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各种科技资源为吸引物,以满足旅游者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丰富阅历、休闲娱乐等旅游需求为目的,融参观、考察、学习、娱乐、购物等动于一体的一种专项旅游”。19(2)李廷勇(2004)从旅游类型角度将科技旅游定义为:“将科技和旅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他认为,科技旅游的基本形式是以科学技术要素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科学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20(3)靳涛(2005)从旅游开发和经营的角度提出:“科技旅游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把科技建设、科学实验、科普知识讲座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并从中提高自身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21

3.科技旅游类型分析。由于科技旅游的定义尚未确定、分类视角的不同,其分类结果也不尽相同。以下是学者们所提出的主要分类。吴昌南(2001)从旅游动机的角度把科技旅游分为:一类是以高科技成果市场交易会为中介的科技商务旅游,包括高科技博览会、交易会研讨会;另一类是以高科技为主题的科技科普游。金颖若(2003)按照旅游吸引物的不同,将科技旅游归纳为:自然科考游和生态游、产业旅游、科学研究场所、科技馆博物馆旅游、科技主题园游、科技会展游、科技夏令营等。22而李廷勇(2004)则将科技旅游按四种类型进行分类:人工科技场馆旅游、现代科技园区旅游、古建筑文物遗迹旅游、自然现象景观旅游。23刘艳(2005)将科技旅游分为自然生态科技旅游、历史遗产科技旅游、高科技产业旅游、科技展馆和科普基地旅游等,指出自然生态科技旅游、历史遗产科技旅游是基础,高科技产业旅游、科技展馆和科普基地旅游是核心。24

4.科技旅游影响研究。科技旅游顺应了旅游多样化的趋势,满足了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效应。李廷勇(2004)从“旅游”与“科技”两特性入手,阐述科技旅游的意义。他认为,科技旅游一方面丰富了旅游的产业构成,有力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科技旅游增强了教育的科技内涵,有效地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25濂艳萍、傅华(2006)指出了科技旅游的教育意义:科技旅游既能增强学生对科技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潘子欣(2007)将开发科技旅游的意义总结为:科普宣传功能、经济效益功能、产业结构拓展功能、社会效益功能。26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研究的关注点侧重于积极意义,很少提及其存在的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5.区域科技旅游发展研究。一些学者对我国部分省市的科技旅游发展进行了实例研究,如:杨小强(2004)、金利霞(2005)等人在分析广东科技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建议。其中,杨小强指出了广东科技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科学博物馆旅游和高科技农业旅游;27而金利霞、江璐明在分析“科技兴旅”战略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广东四大科技旅游圈的设想。28王慧(2006)、金艳春(2007)等对辽宁科技旅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等进行了相关研究。2930其中,王慧提出了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建立包括科学规划、财力支持、人才培养等在内的政策保障;金艳春分析了辽宁科技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以组织观念、管理模式和促销方式转变为保障,通过创新产品、明确市场、行业联合实现辽宁科技旅游开发方式的创新;而杨守萍则通过对科技旅游内源与外源动力机制的研究,提出了辽宁科技新的旅游发展模式。胡蓉蓉(2006)、刘欣(2007)等从不同角度对南京科技旅游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胡蓉蓉通过对科技旅游资源、科技旅游客源市场、科技旅游产品体系及线路组织等的研究,提出了南京科技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刘欣以科技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为重点,从感官营销、感受营销、思考营销、行动营销和关联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南京傅家边农业科技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策略。

这些学者多从研究对象已具备发展科技旅游的基础条件、优劣势、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着手研究,探讨了进一步发展科技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三、 国内外科技旅游研究的比较及未来展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技旅游的研究体系在不断地完善。从对科技旅游的定义界定、基本理论研究到科技旅游产品开发、科技旅游发展模式、发展策略等的探讨,都演绎了对科技旅游研究地不断深入、不断细化的研究脉络。

(一)国内外科技旅游研究比较

1.国外有关科技旅游的研究涉及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现象学等各学科,无论是案例还是基础理论的探讨,都具有相当的深度。而我国目前科技旅游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都就“科技旅游”研究“科技旅游”,尚未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

2.国外科技旅游一般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还通过抽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精确性。而国内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且定性和定量尚未得到很好地结合。国内外的案例分析多为个案研究,缺乏共性和一般规律性研究,对蓬勃兴起的科技旅游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强。

3.国外科技旅游研究涉及科技旅游者的动机、满意度,科技旅游的影响和科技旅游产品的设计、营销规划等方面,在科技旅游的基础理论上研究不深。而在国内,科技旅游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科技旅游的基础理论和旅游开发策略层面,对科技旅游者、科技旅游的动力机制、演变内在规律、优化管理与发展、营销策划等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

(二)我国科技旅游研究展望

1.研究方法上,科技旅游的研究应注重多学科理论的介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开展跨学科研究,包括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环境科学、科技哲学、生态学等,特别是现代休闲理论和闲暇游憩学理论的内容和方法。其次,要注重实证研究,加强数理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2.加强对科技旅游发展中各要素和各部分的研究。包括对科技旅游资源、科技旅游者、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市场营销以及科技旅游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研究。

3.强化对科技旅游开发中各利益相关者和各影响因素的研究。利益相关者主要涉及政府、开发商、旅游者、社区居民,如何实现利益均衡以及各自的价值最大化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如何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科技旅游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4.注重科技旅游和各专题旅游项目结合的研究。当前各种各样的特色旅游和专题旅游逐渐升温,在内涵或外延上与科技旅游有着许多的重合。如何让科技旅游与这些专题旅游、特色旅游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注释:

①2325李廷勇《国外科技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启示》,载于《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2期,第102至104页。

②Diamond J《The behavior of family groups in science museums》,载于《Curator》,1986年第2期,139至154页。

③Boisvert D L、Slez B 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itor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associated behaviors in a science museum discovery space》,载于《Science Education》,1995年第79期,第503至518页。

④Theologi-Goutti、Penelope《A new museum for an ancient land: Patras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载于《Museum International》, 2000年第2期,第25至27页。

⑤Theano Moussouri《Negotiated agendas: famil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载于《Technology Management》,2003年第5期,第477至489页。

⑥Fuhrmans、Vanessa Fleming、 Charles《European Hot spots: Taking the Waters Near Power Plants》,载于《Wall street Journal-Eastern Edition》,1999年第66期,第1页。

⑦Mulrine、Anna《Industrial Tourism》,载于《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2000年第4期,第22页。

⑧Russell、Dave《Selling Bradford: Tourism and Northern Image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载于《Contemporary British History》,2003年第2期,第49至68页。

⑨Prentice、Richard C、Witt、 Stephen F、Hamer、Claire《Tourism as experience the case of Heritage Parks》, 载于《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年第1期,第1至24页。

⑩Kim、 Samuel Seongseopa、Lee、 Choong-Kib《The influence of push and pu1l factors at Korean national Parks》,载于《Tourism Management》,2003年第2期,第169至180页。

11J Aiwel Edwards、Joan Caries、 Lludes i Coit《Mines and quarries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载于《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年第2期,第341至361页。

12McIntosh、Alison J、C Prentice《Affirming authenticity》,载于《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年第3期,第589至612页。

13Cole、Denise《Explor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Mining Heritage》,载于《Tourism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4年第6期,第480至494页。

14郭琳、李翠军《浅谈科技和旅游》,载于《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增刊,第149至150页。

15尹泽生《旅游发展中的科技作用》,载于《旅游学刊》,2004年第4期,第7页。

16张捷《科技与旅游发展》,载于《旅游学刊》,2004年第3期,第6至7页。

1724刘艳《科技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阐释》,载于2005年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22金颖若《科技旅游论》,载于《江汉论坛》,2003年第10期,第35至37页。

19李应军《我国科技旅游发展探讨》,载于《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年第10期第73至75页。

20李廷勇《浅论我国新兴旅游产业——科技旅游的开发》,载于《经济问题》,2004年第2期,第71至73页。

21靳涛《我国科技旅游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载于《经济视角》2005年第9期第11至13页。

26潘子欣《广东科技旅游发展探讨》,载于《广东科技》2007年第8期第49至50页。

27杨小强《依靠科技支撑 提升广东旅游产业竞争力》,载于《广东科技》,2004年第4期,第19至20页。

28金利霞、江璐明《广东省科技旅游开发探讨》,载于《热带地理》,2005年第4期,第367至371页。

29王慧、万光玲《辽宁科技旅游发展现状、条件及对策探析》,载于《商业研究》,2006年第21期,第160至164页。

30金艳春、王慧《辽宁科技旅游开发方式创新初探》,载于《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3期,第154至156页。

[责任编辑:唐玉萍]

推荐访问:综述 国内外 研究 发展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