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思路探讨

时间:2022-06-05 17: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高等学校必须在尊重学习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作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体,注重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培养和锻炼。在高校教育活动中,通过全员参与教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作者简介]黄少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硕士,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01-0193-0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育人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教学各方面,贯穿到人才培养各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真正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和目标,同时还要拓展途径,不断完善和充分发挥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公寓和网络等载体的作用,建立起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运行机制,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等教育的实效性。

一、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观念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观念来引领和整合高校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思潮,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理念首先是为了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也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校教育中,必须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落脚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要尊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精神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即理想信念、文化知识、道德修养水平等方面的总体的、协调的进步。其次,“以人为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的新发展和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通过有说服力、感召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发展的需求。再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决策和落实都始终把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努力做到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的巧妙结合,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确立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中,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过程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学习的主体,学习教育过程就是大学生对学校发出的各种价值信息进行反映、择取、整合和内化的过程。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进行选择,接受对自己有价值的理想和信念。

首先是树立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观念。高校在学习教育中,要紧紧把握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思想观念的需求,要根据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理论与大学生的价值观需求相结合,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高校应当注重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争取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让大学生在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

其次是学习中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应更重视理论的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两种形式。个体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从而发挥自我教育作用。群体自我教育是指集体内部通过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座谈会、辩论会、民主生活会、竞赛评比等活动来互帮互教互学,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有成效。

3、增强高校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实践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内涵丰富、完整严密的综合性理论体系,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的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的综合。因此,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首先必须确立实践的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将其贯穿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观,就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环节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主题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根于大学生思想深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由观念向实践的转化;通过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把共同理想切实转化为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让青年学生真正了解国情,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等不良风气的侵袭。实践活动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与亲和力,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自觉修养和追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径原则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校教育全过程,必须围绕人才培育目标,坚持价值导向一元化,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思政教育、文化活动等,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全过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才能保持大学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全程化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程化原则是指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一年级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初步了解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使大学

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年级时,主要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之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其把握自己的成才目标,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三年级时,主要通过理性教育和养成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更加深入大学生之中,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并促使大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四年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的最重要的和核心的阶段,主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将自发形成的价值观念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对各种浅薄、混沌、片面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矫正,使大学生学会分辨、抵御和清除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的各种思潮,使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观、道德观。

2、全方位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校教育全过程,就必须在高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全方位地建立起一个完整、高效、协调的全程化的教育体系。

首先是通过教书育人,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建立立体的、全面的、综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体系以及科学的、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必须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培训培养为关键,以教学方法创新为重点,以改进宏观指导为龙头,高质量地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高校通过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课堂学习、小组讨论、课余自学等环节,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深入促使大学生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是管理育人。高校的管理工作也是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渠道,管理工作主要是学校的各级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组织通过规范管理和教育,把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起来。学校管理者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去影响大学生,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作风去带动学生,用严格管理来规范学生,引导和影响大学生形成坚定的信仰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高校要加强网络管理和引导,积极开展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成网络化的教育平台和机制。网络化管理通过建设网站和互动平台,为大学生提供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学习渠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提供网络的家园。在校园文化的管理上,高校应侧重营造健康向上、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育人是通过管理工作过程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通过潜移默化的行动为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良好的榜样和环境。

再次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服务育人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服务育人是指高校在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大学生提供行为影响,通过优质服务及服务者的良好形象,在为学生提供某种物质需要的同时也提供必要的精神需要,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补。服务育人包括对大学生的后勤服务、助学服务和就业指导服务等。服务育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是通过热情、周到、细致的优质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后勤服务管理规范,服务优质高效,学生满意度高,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促进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立健全完善的贫困学生助学体系,帮助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能够极大的增加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信息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3、全员参与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就必须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格局,整合全校教学、管理资源,使全体教师员工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学习的主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校教育全过程。要求高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者的共同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应当在党委的领导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政干部主要通过管理活动与服务工作开展教育;辅导员和班主任则要密切联系学生工作,注重思想引导和情感教育;其他专业的教师则应当在教学科研中充分体现自身榜样作用,通过师德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职工全员参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是取得教育效果的根本保证,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渗透到高校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实践活动育人、管理工作育人的综合作用。根据全员育人的理念,首先需要我们明确,高等学校的所有课程均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根据“知识即美德”或者“美德即知识”的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知识教育融为一体,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于学校的管理之中。全体教职工应当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任务和目标,明确各自在教育过程中所承担的相应职责,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到高校的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建设好三支队伍,即学生骨干队伍、从事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和全员育人的教职工队伍。要研究制定和完善学校德育评估体系和师德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以往教职工考核、升职、职务聘任、派出进修等方面存在重业绩轻品质的做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学科研奖励中突出师德方面的考察内容。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高校必须紧紧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度重视,通过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合力,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果,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舒 生]

推荐访问:融入 思路 探讨 核心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