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的阅读

时间:2022-06-04 17:5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中国古代戏曲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有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一、中国古代戏曲演变及其特点

1.中国戏曲的雏形及形成。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表演成分比较明显,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戏曲的主体;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隋朝的“九部乐”,再到唐代歌舞戏的演出。它们因不断吸纳古典文学、民间歌舞艺术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宋代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很多娱乐场所,如“瓦舍”“勾栏”等,民间歌舞、说唱艺术、滑稽戏不断融合,产生了北方的“金院本”,南方的“南戏”。到了元代,北方形成了“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北宋末年流行在江浙一带的民间歌舞小戏。它融合了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早期南戏往往较多穿插滑稽搞笑的片段,以增加喜剧效果;后期体制庞大,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南戏为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表作是高则诚的《琵琶记》。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代影响最大的是元杂剧。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高文秀、纪君祥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反映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浓郁的生活气息,多俗言俚语,语言以本色为主,质朴自然,风格豪放粗犷。中期的杂剧语言富有文采,内容上多写爱情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写神仙道化如马致远的《陈抟高卧》等;借古文人的际遇抒当代文人的感慨如郑光祖的《王粲登楼》等。后期的作品明显体现出南方的人文色彩,创作风格趋于典雅,创作题材多为文人逸事,宣扬伦理的题旨日益加强,积极的精神日渐消退。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传奇源于宋元南戏,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明中后期,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曲调较南戏有增加,并逐步形成了按宫调联套的南曲体系,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对社会的黑暗与统治者的暴虐、贪婪都作了比较深入的揭露和批判;还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对封建礼教与专制主义作了激烈的批判。主要流派有强调格律的吴江派、重视内容辞采的临川派、讲求辞藻用事的骈俪派,代表作家、作品有沈璟的《属玉堂传奇》、汤显祖的《牡丹亭》、梁辰鱼的《浣纱记》等。

5.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清代戏曲主要表现为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花部(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诸戏的兴起,结束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二、传奇与杂剧的主要特点

1.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曲词(剧本中人物的唱词)、宾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数韵语,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但传奇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重要人物上场时只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都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但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男角色)、旦(女角色),传奇的主角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三、怎样阅读古代戏曲

阅读中国古代戏曲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阅读剧本,了解一些戏曲常识是非常必要的。如角色中的净,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相貌上有特点的男性人物;如丑,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了解了这些常识对于分析人物形象很有帮助。另外,如曲牌、宫调,戏剧事件的典型性、集中性、程式性特点等都有助于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剧情的发展。

2.了解剧情,熟悉人物,有助于把握主题和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如读《窦娥冤》仅仅只看“三桩誓愿”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张驴儿投毒事件以及“誓愿”实现的前因后果来看,窦娥是在抗争与妥协中走向刑场的,她的“三桩誓愿”是冤与怨的倾诉,是恨与无奈的总爆发。熟知剧情,我们才更能感受到官府的黑暗与窦娥冤屈之深。

3.阅读剧本,要注重鉴赏语言艺术。鉴赏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注意古白话、俗语、典故等。戏曲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市民和农民,因此,其曲词多俚言俗语以及典故。徐渭在《南词叙录》里说“夫曲取于感发人心,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乃为得体”,这说的就是戏曲语言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古白话、俗语典故具有时代性,因此要多读才能品出其中之味。

(2)要注意曲词的抒情性。因情赋声、以声传情是曲词的最大特点。戏曲要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光靠眉目传情远远不够,还需要借助曲词来表现思想感情。如《梧桐雨》整出戏如同一首抒情长诗,作品关注的不是唐明皇和杨贵妃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蕴涵的情感,有相爱时的欢乐,但更多的是生离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

(3)要注意欣赏曲词的音韵美。戏曲里大量使用曲牌、宫调,使得曲词富有音韵美。又因为曲词要和曲演唱,所以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流转回环的音乐美。如《倩女离魂》第一折开头:“【仙吕·点绛唇】捱彻凉宵,飒然惊觉,纱窗晓。落叶萧萧,满地无人扫。”曲词多短句且长短错落,富有节奏,便于吟唱;又句句押韵,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4)阅读剧本,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戏曲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美的传统。如《梧桐雨》第四折最后的几支曲子:“润蒙蒙杨柳雨,凄凄院宇侵帘幕;细丝丝梅子雨,装点江干满楼阁;杏花雨红湿阑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翻,豆花雨绿叶萧条。”借雨景抒离情,情景交融,把唐明皇美梦惊醒后,独自面对梧桐秋雨的孤凄、悲凉写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虽是写景,却句句含情。

(5)阅读剧本,要注意欣赏古典戏曲文学的创作手法。古代戏曲常常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以超现实的想象、夸张、奇异的情节,来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来塑造人物,反映现实。如《窦娥冤》就用“三桩誓愿”表现窦娥的冤屈,揭露官府的黑暗;《柳毅传》写一介凡夫到洞庭龙宫传送书信等;《梧桐雨》用唐玄宗与杨贵妃天上相会表达了对爱情的歌颂等。

【阅读训练】

惨 睹①(节选)

□李玉

(生缁衣笠帽)(小生道装挑担上)(白)大师走吓!

【倾杯玉芙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小生合唱)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生白)我自吴江别了史徒出门,师弟两人,一路登山涉水,夜宿晓行。一天心事都付浮云,七尺形骸甘为行脚②。身作闲云野鹤,心同槁木死灰。(唱)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生白)徒弟前面是那里了?(小生)是襄阳城了。(生)是襄阳城了。咳!(生唱)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内)走吓!(小生)后面有许多车辆兵马来了,且闪过一边,让他们过去。(下)(外、末拿枪哨子帽,杂扮车夫四辆,净扮将官押上)

【刷子芙蓉】头血溅干将③,尸骸零落,暴露堪伤。又首级纷纷,驱驰枭示④他方。(净白)俺想皇爷杀了多少大臣,就在京城号令罢了。又听那都察院陈御史之言,说凡系那处人,把首级发在本处号令,把头儿装了数十辆,着咱们各处分解。这样苦差好不烦恼,快走,快走。(活门串应唱)凄凉,叹魂魄空飘天际,叹骸骨谁埋土壤。(净对内介)咄!你每这些众车儿打伙儿行走,不要落在后面吓。咳,那些众公卿做什么官?今日里呵,(唱)堆车辆,看忠臣榜样。枉铮铮,自夸鸣凤在朝阳!(下)(生、小生上)吓,呵呀,好痛心也!

【锦芙蓉】裂肝肠,痛诛夷盈朝丧亡,郊野血汤汤。好头颅如山,车载奔忙。又不是逆朱温清流被讨⑤,早做了暴嬴秦儒类遭殃⑥。(小生白)大师走罢,不要管他们的事了。(生)咳,都为我一人,以致连累万口性命,是我累及他们了!(唱)添悲怆,泣忠魂飘飏。羞杀我,犹存一息泣斜阳。(三旦内)苦吓!(小生)后面又有许多兵将解着囚妇来了,且闪在一边。

(外、末头袋拿刀,旦扮四囚妇,丑扮差官押后上)走吓!

【雁儿落】(众旦)苍苍!呼冤震响,流血泪千行万行。(丑白)这是你家做官的带累你每的,哭也怎么?(众旦唱)家抄命丧资轻荡,害妻孥徙他乡。(丑白)那些夫人小姐砍的砍,绞的绞,还要发教坊司、赏象奴⑦,不知流徙千千万万,那在你们这几十百个。(众旦唱)沦丧,叹匹妇终作沟渠抛漾。(跌介)(丑)这时候还要装幌子,思想那个来扶你每么?还不起来快走!(众旦唱)阿呀,天吓!真悲怆,纵偷生髋麟⑧,到不如刚骈首丧云阳⑨凹。(丑赶介)走吓!(同下)

(二生上)阿呀好恼吓!纵然杀戮忠臣,与这些妇女何干?

【桃红芙蓉】惨听着哀号莽,惨睹着百俘囚状。(小生)大师,路上来往人多,不要讲了,走罢。(生唱)阿呀,裙钗何罪遭一网,连抄十族新刑创。(小生白)大师,当初刘文成说尚有三十年杀运未除,这也是天数了。(生)咳!(唱)纵然是天灾降,也消不得诛屠恁广。恨少个,裸衣挝鼓骂《渔阳》凹。

(付内白)啪,走吓!(小生)后面许多兵将,押着无数犯人来了,且闪在一旁。(占、老鲛帽花枪扮军士拿军器,四个犯官付校尉押上)

【普天芙蓉】为邦家输忠谠,尽臣职忤强项。(付白)为因你每要做忠臣,故此圣上特来奉请。(众)呵呀,我们久不为官,又来拿解,岂不冤枉?(唱)山林隐甘学佯狂,俘囚往誓死翱翔。(付白)快走,有话到圣上面前去讲。(众)讲什么,要砍便砍罢。(付)好一班不知死活的书呆。(内介)走吓!(众)老先生,总是我每不是,当初不能御敌,直至纵虎入山,悔无极矣。(合唱)空悲壮,负君恩浩荡。罢!拼得个死为厉鬼学睢阳。(同下)

(二生上)(生恨介)咳,一发罢了。吓,吓,吓!我道只独诛戮朝中臣宰,不想又捕捉弃职官员,正人君子,定然无噍类矣。(唱)

【朱奴芙蓉】眼见得普天受枉,眼见得忠良尽丧。(小生白)大师走罢,天色已暮,快赶到前面寻一寺院歇宿便好。(生)咳!(合唱)阿呀,迷天怨气冲千丈,张毒焰古来无两。(生)阿呀,我想忠臣做到这个地位是哟。(唱)我言非戆,劝冠裳罢想,到不如躬耕陇亩卧南阳。

(小生白)大师,此处湖广要道,京中往来公干人多,恐有识认,祸生不测。(生)如此便怎么?(小生)且到前面,过了今夜,明日从小路急趱行,赶到武冈州,速往贵州,直入云南深山居住,才可安身。(生)如此且赶到前途再处。

【尾】路迢迢心怏怏。(小生唱)且暂宿碧梧枝上。(内作钟磬介)(生白)吓!钟鸣了。(小生)大师,这是野寺晚钟,非景阳钟也。(生)吓!是野寺晚钟?是。(生)咳!(唱)错听了野寺钟鸣似景阳。

(选自《千钟禄》,有删改)

[注]①本曲写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燕王朱棣争夺帝位,以反对削藩为名,发兵南下攻破金陵,建文帝扮成僧人,隐遁逃亡二十多年,直至晚年返回金陵的曲折故事。②行脚:为寻师求法而游食四方的僧人。③干将:古宝剑名。④枭示:割下首级悬木示众。⑤清流被讨:天祐中,唐宰相柳璨迎合朱温旨意,谮杀大臣裴枢等人,李振乃对朱温说:“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⑥儒类遭殃: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政。⑦教坊司:官署名,掌管承应宫廷宴会、祭祀声乐歌舞的机构。象奴:南方驭象者称象奴。⑧髋群:亢直貌。⑨云阳:后世常用于指代刑场。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请分别概括主人公所见的惨景图。

2.作为传奇,试简析本文分别写所见惨景图的好处。

3.清初民间戏曲传唱之广,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之语,说的是两支最为家喻户晓的曲子,一支是《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南吕【一枝花】,另一支就是【倾杯玉芙蓉】。试以【倾杯玉芙蓉】为例,简析让家家户户皆唱之原因。

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戏曲的阅读》

阅读训练:

1.第一幅图:朝中臣宰头颅分装数十辆,被押运分解。第二幅图:囚妇发配教坊司、赏象奴,遭流徙。第三幅图:弃职官员,正人君子被押解。

2.(1)作为剧本,便于演出。(2)作者只用襄阳城下大道上看见三拨人马的过场,就把一场全国性的屠杀迫害写了出来,具有典型性、集中性。

3.(1)“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既是行程,又是壮美河山的描绘,如今却物是人非。(2)“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一句中“寒”“惨”“愁”“苦”“凄”“怨”讲述了逃亡奔波之苦痛。

推荐访问:戏曲 中国古代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