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2-06-03 16:5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建设国际旅游岛,不仅将带动海南省旅游业的升级,向国际水准看齐,更为重要的是,海南省将借此机会推进相关服务业的全面开放。今后一段时期,是海南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努力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从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入手,研究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产业结构及布局演变状况,指出现阶段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推进海南省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重点发展领域,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以及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服务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6-0022-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6.06

一、引言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自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趋势为:第一产业不断下降;第二产业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大幅提升。作为21世纪最具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服务业,不仅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而且作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战略,被提到十分突出的地位为人们所重视。

海南省自创办经济特区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经济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7年海南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申请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试验区”。2008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海南省发展旅游业有关问题的函》原则同意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2008年4月25日,海南省政府在海口市举行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新闻发布会,海南省旅游局局长宣读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海南旅游业将全面与国际接轨。国际旅游岛的主要特点是:人员、物资、资金进出充分自由、方便、快捷;“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丰富多元,品位高雅;旅游业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实现国际化、信息化。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用10-15年左右的时间把海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服务国际化、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海岛生态旅游特色鲜明、旅游环境安全、中外游客向往的国际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不仅仅需要旅游业的发展,而是要求服务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服务业是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概念,国内习惯称为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产业的集合,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1]

二、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服务业一直以来是海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南省的服务业总量持续攀升,结构也不断优化。

(一)海南省的产业结构情况

如表1所示,海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和生产总值逐年增长,2003-2008年六年间,全省生产总值翻了一倍,说明海南省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从表1数据可看出,海南省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较快,第一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海南省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产值一直高于第一、第二产业产值,说明服务业一直以来是海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海南省服务业总量增长情况

1.服务业增加值与增速

如图1所示,海南省服务业总量持续攀升。2001-200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扩大了2.5倍,从2001年的234.59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587.22亿元,增加值总量规模稳步提升,且近几年增长规模有加快趋势。 2001-2008年,海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09%,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无论从全国省区服务业增加值排名,还是从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全国排名来看(见表2),海南省均处于劣势水平。

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如图2所示,海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略有下降。2001-2008年,全省服务业2008年比2001年下降了2.68个百分点,从42.92%下降至40.24%。服务业一直以来都是海南省的主导产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1年海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之后除2003年的比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年份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海南省服务业人均占有量情况

1.人均服务业增加值

如表2所示,海南省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省区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001-2008年海南省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一直在全国省区中处于中等水平,2006年与2007年均处于第19位。

2.服务业就业人员数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海南省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也在不断提高。2001年我国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就业比重为28.5%,2007年提高至32.1%,5年间提高了3.6个百分点。从发展水平来看,海南省服务业就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海南省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就业比重为30.77%,2006年此比重提高至35.29%。服务业已成为海南省解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

(四)海南省服务业结构变化情况

1.两大行业占据服务业半壁江山。海南省服务业行业集中度较高,运输邮电业和商业饮食业两个行业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且2001-2006年其比重变化不大,从2001年的53%至2006年的52%(见图3、图4)。商业饮食业受专业市场发展带动规模较大,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最高,且一直保持稳定,2006年比2001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在调控中稳步发展,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基本保持不变。

2.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长最快,2006年比2005增长18.7%。2006年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前5位的分别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速位居各行业之首,比服务业整体增速高7.7个百分点(见图5)。

3.服务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流通业积极创新连锁经营等新业态,专业市场广泛运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模式,加快拓展会展、旅游等新功能。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区港联动、保税物流以及仓单质押等新业务。

(五)海南省服务业布局演变情况

1.海南省各市县服务业基本呈现均衡发展态势。2000-2006年,全省各市县服务业蓬勃发展,年均名义增速在4%-15%之间。全省19市县中有8个市县服务业增加值名义增速高于GDP,其中儋州市、保亭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GDP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见表4)。

2.海口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一半以上。海口、三亚、儋州三市成为海南省服务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三分之二,2006年占比达68.6%。其余市县中,琼海、万宁、文昌三市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好。

三、海南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必须看到,其与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总量规模小

尽管近年来海南省服务业发展很快,但经济总量规模仍很小。2008年海南服务业增加值仅为587.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0.24%(见图2),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2.2%的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68.5%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9.8%的平均水平①。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海南省经济需要进行更合理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海南省对第三产业综合推动的不足。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化进程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根基薄弱,制约了海南省服务业的发展。海南省农业比重较大,农村城镇化程度低,大量农村劳动力仍在从事低端的农业生产;另外,工业化程度低,难以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

(二)就业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与发达国家相比,海南省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仍很低。截至2006年末,海南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5.3%,比高收入国家68.5%的平均水平低33.2个百分点,比上中等收入国家56%的平均水平低20.7个百分点,即使与发展水平和海南相当的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47.3%的水平相比,也低了12个百分点②。这说明近年来海南省的服务业并未处理好服务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关系,劳动力增长与产出的增长还不能保持同步,海南省服务业仍面临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匹配的状况。原因在于海南省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规模占据了主导地位,新兴以智力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对服务业就业的带动力和推动力。

(三)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海南省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结构上仍以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为主。2006年三大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9.6%,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此项比重不足30%相比明显偏高③。而物流配送、金融保险、旅游、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租赁、计算机应用服务、房地产、文化教育等新兴服务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比较晚,根基薄弱,总体水平依然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如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所占比重也比较低。2006年房地产、信息、金融、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六大行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仅为29.7%。④由于结构水平低,海南省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度低,缺乏技术优势。

(四)市场化水平低

相对劳动生产率是衡量某产业或行业一定劳动力投入产出相对效益的指标,其值等于“该产业或行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该产业或行业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重”之比。该比值越高,表明某产业或行业的劳动产出越高。而海南省服务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市场化水平低是导致服务业相对生产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因素。从海南省服务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来看,不同行业之间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非常明显,市场化程度越高的部门,劳动生产率越高。在服务业十大部门中,相对生产率较大的行业只有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这些行业大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盈利性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盈利欲望强,故相对生产率较高。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尽管也是市场化程度高的盈利性行业,但此行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故相对生产率不高。而那些盈利性不强或非盈利性的行业,比如科教文卫体、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等行业则相对生产率偏低。从整体上看,相对生产率偏低的行业绝大部分都是以提高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市场化程度较低,故相对生产率也低。由此可见,海南省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相对生产率与该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成正比,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其相对劳动生产率也比较高。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

2006年海口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4.89亿元,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53.5%,三亚市占10.1%,其他市县均未超过5%,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海口与三亚两市。新兴服务业除通讯服务业外,金融保险、房地产、技术服务等都比较落后,乡镇和农村服务业更为薄弱。在全省18个市县中,有8个市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30%以下。⑤以上数据表明,由于海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各市县在服务业发展水平上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总体来看,海南省服务业发展表现出东中西部差异较大、城乡发展差异大的特征。东部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的农业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普遍很低,而市一级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县城服务业水平。服务业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不仅制约着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制约着全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快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确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根据海南省实际情况和上述对服务业行业结构的分析,应将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旅游和教育业等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领域。发挥海南省的地理和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构建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通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化工程和信息化办公系统等服务,并将信息化引入到广告设计、策划、商务服务、物流、金融、保险、信用担保等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快速高效的服务体系。

(二)加速推进服务业市场化进程

一方面,要加快服务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按照市场化原则重新构建服务业的经营体制,充分给企业下放自主权,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2]且还应对服务业的宏观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变行政干预为采用财政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节。目前,海南省服务业中除商贸餐饮、居民服务和公路运输外,多数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当低。因此,在体制上要打破行政垄断,改变服务业进入门槛高的状况。通过市场化改革降低准入门槛,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破除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实行公开透明和宽准入、严管理的政策,增加竞争主体,提高竞争力。要加快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准入政策,逐步改变电信、铁路、电力、金融、教育等行业垄断局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租赁的形式来进入服务行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服务业领域的产业化,推进盈利性业务走产业化道路,提高经营效率,合理确定文化、卫生、邮政等行业的经营范围,适当引进市场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非公共卫生、非基础研究领域的产业化。

(三)促进区域服务业协调发展

第一,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越高,服务业的比重就越高,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与城镇化进程正相关。要坚持以“加快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培育中等城市,巩固发展小城市,加快发展小城镇”为指导思想,按照“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逐步形成结构有序、分工合理、功能优化、经济繁荣的城镇体系,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第二,科学规划区域服务业发展布局,要利用好现有服务资源,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形成充满活力、适应市场、各具特色、东西南北中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琼北综合经济区以海口市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才、物流、信息、资金等相对集中的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巩固提高作为全省行政服务中心、商业贸易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进出岛枢纽的地位,全面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对全省服务业发展的辐射作用;琼南旅游经济圈以三亚市为中心,整合周边市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推动全省旅游业上新台阶;西部工业走廊以洋浦开发区为中心,依托工业化进程较快、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升级换代;东部沿海经济带以琼海市为中心,发挥东部沿海市县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滨海旅游业,积极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海洋渔业、农产品加工等生产性服务业;中部生态经济区以琼中县为中心,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旅游工艺品、黎苗文化等比较优势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促使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

为了更好地吸引国际服务业转移到海南省和吸引外资的投入,应不断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在硬环境方面应积极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形成现代的通迅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等,为服务业国际转移搭建良好平台,这方面海南省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在软环境方面,各级政府应通过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业法律体系,努力营造公开的商业环境和开明的经济政策。应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加强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保护知识产权,完善信用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服务业发展

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资金用于服务业的发展,要通过发送服务、规范税费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服务业;银行要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国有经济进入服务业,积极探索服务业利用外资新方式,鼓励非国有经济参与国有服务业企业的改组改造,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升整个产业的综合质量。[3]

(六)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展服务业增长空间

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现代经济理论基础实践表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生产精细分工和周密协作的基础上。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市化战略结合起来,要改革现行的城镇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真正改善城乡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小城镇和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运输、仓储、贸易、信息和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促进农村人口、物流、信息流向小城镇集中,最终形成以大城市为龙头,中小城市为主干,小城镇为依托的城市群,透过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和外部效应实现对服务业的支撑。

(七)采取有效措施,建设服务业人才队伍

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要努力寻求在高校及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服务业相关专业,要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大力推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用人机制,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有效的用人制度,实施现代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优质高效的服务业人才队伍。要加强现有服务业人力资源的保护,通过良好的就业环境和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内外的高级人才投身到海南省的建设中。

(八)抓住建设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和环岛铁路建设的机遇,以促进服务业迅速发展

目前,海南省正致力于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抓住此契机,参照服务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行之有效的产业管理模式,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完善服务业行政管理部门公共职能。积极探索与建设国际旅游岛相关的金融业、运输邮电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文化娱乐业、医疗卫生、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业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发掘旅游新产品,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积极引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发展,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市场合理分工。要尽可能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创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模式。

海南环岛铁路的建设改善了海南省的交通运输结构,促进了海南省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环岛铁路建成后将大大增加人员及货物往来运输量,带动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服务产业发展。围绕铁路沿线主要站点,加大旅游房地产、餐饮住宿和特色旅游景点的建设,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饮食、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度,增加游客消费,促进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科,严廷标.河北服务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陈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问题及对策[J].经济学家,2008(1).

[3]王江,王娟.北京市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5).

推荐访问:海南省 国际旅游 战略研究 服务业发展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