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改革开放的创新故事

时间:2022-06-03 09:0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和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无不以一种突破性创新的方式将世界推向新的世界。

走过砥砺奋进的四十年,伴随着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不断涌现,创新仍是当前激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创新仍是我们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经超过1万3千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已经超过40%,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6%,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2018年初国家科学技术奖勵大会上,江苏有54个项目获奖,总数居全国省份第一。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评卷人。抓住改革开放给江苏带来的历史机遇,选对正确的创新途径,用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真抓实干的创新智慧,写就改革发展征程上最具改革特色的故事。

故事一:中国首家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业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国外贸出口收缩,制造业PMI指数徘徊于“枯荣线”附近。怎样向中高端先进业态迈进、完成制造向智造的转型,政府和企业都在寻找破解危机的出路。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集团,看到互联网的前景,看到智能工业的前景,通过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为工业赋能,帮助传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推动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这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重工业企业,开始筹建中国首家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2010年5月19日,江苏移动与徐工集团共同设立的国内首家工程机械物联网应用研发中心启用。按照“发挥优势、两化融合、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达成包括综合办公管理、企业城域网、呼叫中心、工程机械产品数字管理等在内的八项具体合作项目,同时还将根据徐工集团业务需要为其度身定做个性化信息服务。由双方共同设立的国内首家工程机械物联网应用研发中心也正式落户徐工集团产业园,将开展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并在徐工集团设备远程数据采集、诊断处理和企业生产管理等领域进行应用,打造物联网“企企联合”研发新模式。

未来的全球制造产业,面临向客户的定制化转型。没有“互联网+”,这种变革无法实现,生产和客户之间需求的交流也就无法打通。当时大部分制造型企业,都是以企业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如何把客户的需求,转化为企业产品,应该用“互联网+”的思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以客户和服务为中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

这个国内首家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基于海量数据,借助核心算法,可以快速、准确、便捷地预测宏观行情“雨晴表”,让企业及时、准确地实施战略决策调整,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第一时间响应市场需求,并且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平台通过多达6000余项工况数据的采集、清洗、因子提取、关联数据分析,描绘出一幅精准的机群作业情况画像,为远程智能诊断奠定坚实基础;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一套设备预防性维护模型,高概率、高可信度地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变事后被动服务为事前主动服务,让设备无故障工作时间最大化,提升其使用效率和价值。

物联网技术是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的必由之路。徐工集团正致力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故事二:国之重器——“神威·太湖之光”

“神威·太湖之光”曾连夺四次超算冠军,国之重器还在继续发展!

2016年的6月20日,每半年一次的全球计算机系统评选比赛在德国举办,这次大会公布了当时最新的上榜名单,中国的计算机系统“太湖之光”,首次参赛便问鼎了TOP500的榜单冠军。在此之前,我国的另一计算机系统“天河二号”已经蝉联了六次榜单冠军,“太湖之光”的参赛,也很好地延续了“天河二号”之前的荣誉。

“太湖之光”是一个由40多个集成机柜电路组成的庞大计算机系统,是由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超算研究中心经多年不懈努力所研发出的。作为目前第一台秒次计算速度超过10亿亿次的计算机,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运行速度快。据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太湖之光”计算一分钟所得出的数据,相当于全球70多亿人口32年的计算总和。计算速度是第二名超算的三倍多。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全部采用国产高性能众核处理器构建,是真正由中国自主研发、登上世界顶端的计算机运算系统。其峰值运算性能、持续性能和系统能效比等三大技术指标同比大幅度领先,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在自主可控、峰值速度、持续性能、绿色指标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堪称“国之重器”。

故事三:创新打破国外技术的壁垒

执着于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成为中国在光纤通信领域唯一拥有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亨通集团为中国赢得了世界话语权。

从无技术、无资金、无人才的“三无”小电缆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跨国企业集团,这条路途上的艰辛可想而知。几百平方米的破旧厂房、几台老掉牙的机器设备,1台报废铁炉,以及120万元的债务就是亨通起步时的全部家当。但是,亨通人没有被困难吓倒,“四千四万”的创业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技术、人才、资金、品牌的难关被他们一一攻克。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亨通打响了进入电缆行业的第一炮——当年,企业销售额达到450万元,上缴利税87万元。开弓没有回头箭,通过与武汉邮电科学院合资,亨通生产出华东地区第一根合格的光缆,填补了江苏光缆项目的空白。

1992年,外向型经济在东南沿海兴起时,亨通再次抓住时机,争取到日本妙香园株式会社投资150万美元,两家合资创办了吴江妙都光缆有限公司,又从美、英、德、日等国引进几十台流水线和检测仪器。

1993年底,亨通全年生产电缆121万千米,位居全国前列;1994年,正式组建亨通集团,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到2003年,亨通光缆产销量居国内第二,从一个负债百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荣登全国通信电缆销售冠军。

2003年,随着亨通光电在上海证交所上市,亨通又盯上当时世界科技的最前沿,提出要研发中国的光纤项目,自己生产光纤。当时的光纤技术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市场价格更是死死地卡住了中国人的脖子。当时,国内已经有不少大企业、大研究所着手研制光纤和光棒技术,可20多年都没有成功。亨通请来行业内顶级专家作咨询,指导刚组建的研发团队,经过500多天的苦战,终于研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光纤产品。光纤研制成功之后,亨通科技创新的道路越走越宽。又是500多天的奋战,光棒技术也被攻克。

凭借着为中国光纤光缆制造业争夺话语权的这股劲头,2010年8月7日,亨通自主创新研发的光纤预制棒终于成功面世。至此,亨通完全掌握了光纤、光棒的核心技术,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光通信领域的地位,完成了亨通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完成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故事四:智能垃圾分类让人居更美好

什么是当前优化人居环境的突出难题?——垃圾分类。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民参与、企业加盟及政府决策三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2017年11月,江苏省发改委、住建厅联合制定的《江苏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办法》已正式出台,提出如下目标:到2020年,设区市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将达70%以上,其他城市建成区达60%以上;南京、苏州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两地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为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这一《办法》明确提出了多项措施。首先,引导居民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实施居民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分类投放,有害的灯管、家用化学品、电池和废弃药品等家庭源危险废物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收集和集中。其次,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办法》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定时定点分类收运等方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居民将分类后的垃圾直接投入收运车辆,逐步减少固定垃圾桶。第三,各地要按照确定的分类种类,统一配置标识易懂、规格适宜、设计美观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并设置垃圾分类引导指示牌。

2018年7月20日,扬州首批智能可回收垃圾箱在廣陵区文昌花园等5个小区投放使用,无需工作人员现场值守、无需人工称重,市民只要在箱体上的窗口扫一下手机或IC卡,就可自动完成垃圾投放、称重和积分记载等程序。积分可在回收箱旁的自动售货机上购物,也可从网上商城购物,非常方便。10月12日,江苏名扬集团亮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智能垃圾分类箱进入扬州学校。此次推出的智能垃圾分类箱加上人脸识别技术,让垃圾分类更加便捷。

垃圾分类是未来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推行环保美化人居环境必不可少的一环。智能垃圾分类箱目前正在广泛试点中,从容量到标识,从分类方式到托运频率、从分类成本到回收利用率,其反馈出来的优点和缺点让人关注。相信在不断实践和创新中,智能垃圾分类一定让人居更加美好。

故事五:创新引领民族工业品牌转型升级

作为勇立改革开放潮头的第一批弄潮儿,40年来,波司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既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体现着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与改革创新唇齿相依的民族企业精神。

作为中国服装行业唯一一个入选“国家品牌计划”的品牌,波司登代表整个服装行业吹响了“国货复兴”的号角。为打造“百年企业,千亿梦想”,波司登,一直都是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从一开始为人“来料加工”,发展到“贴牌制衣”,最后创造出自主品牌,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方面,在材质上,波司登率先精选优质绒,并将羽绒服的含绒量由传统的60%、70%提高到了90%,使得羽绒服变得更轻盈、更保暖。另一方面,波司登还在面料上进行大胆创新,将时装工艺引入羽绒服制作领域,尽可能增加时装元素,让羽绒服成为一种全新的冬季服饰。从年售108万件、158万件、220万件、338万件一路狂飙。等到2000年时,波司登年销售量已经突破500万件,2001年,这一数字竟直接翻番成了1000万件!自此波司登真正崛起,随后稳坐中国羽绒服市场头把交椅。

拥有着几十年专注羽绒服研发、设计、制作的经验,波司登每一件羽绒服都经过至少150道工序。并曾获得美国纽约博览会金奖,俄罗斯圣彼得堡博览会金奖,还作为外交礼品赠与多国领导人。2018年7月18日,波司登启动了新的品牌标识,“畅销全球72国”成为了一句最显眼的标语,直接放在了波司登的新商标下。波司登不做大路货,坚持走精品模式,实现品牌升级。

2018年,波司登全面启动新战略,开拓渠道、升级门店终端,并对羽绒服产品品质、设计进行全面升级,直指“千亿品牌”目标。波司登将继续聚焦羽绒服业务,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升级产品及渠道,以化解全球竞争、激活民族品牌为战略要务,围绕“全球热销的羽绒服专家”战略定位,系统升级运营,力争成为全球消费者首选的羽绒服品牌。

责任编辑:陈伟龄

推荐访问:江苏 改革开放 创新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