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对护士问题的探讨及其意义

时间:2022-05-31 19: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护理专业清末民初在中国萌芽,历史短促,目前对其发端进行的研究较为罕见。民国时期对护士问题的讨论纷纭,有护士职业知识,护士教育规划,护士工作细则以及国外护士情况介绍等林林总总,这样的讨论有效地推进了民国护士制度的形成,有助于民国护士史的构筑,同时真实地表现了中国早期护士职业发展概况,为当代护士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民国;护士问题;讨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02(c)-0132-03

[Abstract] The profession of Nursing first germinated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nd with a relatively short history, the study on its origin is rare at present. The studies on the nurse issu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cludes specialized knowledge of nurse, educational program of nurs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nursing and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nursing situation,etc. Such discussion not only facilitated the formation of nursing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ith effect, but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mean time sketched the contou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nursing profession of china and elicited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nursing profession.

[Key words] The Republic of China; Nurse issues;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从南丁格尔倡导护理专业至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护理专业已是一门日趋完善的独立学科。但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观念的变化,使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护理业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凸现、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又使护理业面临新的挑战。护理工作内容在转变、护理方式在扩容、护理范围在拓展。目前,学界对此日趋关注,多见横向比较与专业研究,缺乏纵向的探索。笔者从历史资料的整理中发现,民国时期发行了公共卫生、医学等报刊杂志,出版了医疗方面的专著,出现了大量有关护士问题探讨的文章。中国的护理职业表现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独具的觉醒、蜕变、开放的特性。故该文考述民国时期对护士问题的讨论,为当代护士职业的积极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1 民国时期对护士问题的讨论

19世纪末的中国落后封闭,外国传教士1840年来华推广西方之护病法,到1888年开始训练中国人当护士,历经半个世纪,晚清政府才逐渐在大城市设立护士学校[1]。又藉近代报纸的产生兴盛,清末民初出现了专门的护士期刊,如《中华护士报》《中国护士季刊》《公共卫生月刊》等,足见社会对护病事业的关注讨论亦日益增多,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早期护病学的发展。

一方面,政府机构或教会竭力宣传介绍护士职业知识,以唤醒社会大众的卫生观念。清代末年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国家,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谋求民族发展富强之路。有识之士呼吁,卫生事业与国家强盛、人民健康、社会富庶关系密切。欲复兴民族、宏立国基,必要大力发展国家卫生事业。美国公共卫生专家温斯洛说:公共卫生事业必须注重卫生教育才容易实行。1934年的《京沪沪杭甬铁路日刊》刊登《公共卫生护士》[2]一文提到:“公共卫生护士除护理患者,负有开导民智之责任。”当时的中国对于护士的需要,不仅仅在医院,凡家庭、学校、工厂及他种机关,几乎都需要护士去宣讲卫生之道。首先,护士要实施保健预防:指导学校、妇婴、工厂卫生工作;对痨病、神经病、传染病及时处理;各种预防接种等。其次,护士负责卫生教育。护士要到学校、家庭、工厂、门诊等处公开演讲,或个别谈话,按时举行各种卫生活动,促使民众讲究卫生。第三,护士要经常监督环境卫生。对于家庭、学校、工厂的饭堂、浴室、宿舍、厨房的环境卫生,加以视察,并向当局汇报,以便在可能范围内及时进行改良。第四,护士理所应当地要治疗疾病。护士要能按照医师的指令治疗轻症,对于重症患者,劝其到诊所或医院疗治。第五、护士不能忽视家庭访视,因此才能对环境卫生,家属的健康状况,儿童的卫生习惯,一一明察劝导。由此可见,公共卫生事业需国民双方合作方能收效。而护士介于国与民两者之间,担负卫生实施之传递媒介的责任,且任务是相当地繁重。护士对卫生知识的宣讲推广,既直接地教育了社会大众,又极大地推动了卫生知识在当时的普及。

另一方面,医学人士畅谈护士教育规划,以求尽快建立有效实用的护士教育体系。护士事业基于三大要素:母性的爱、学识、技能,缺一不可。早期中国的护士教育发展是相当不易的。旧中国的女子,不注重职业,不喜抛头露面,加之社会大众对护士工作较为轻视,甚至还出现了舞女改业护士的荒唐新闻[3]。1909年,信宝珠女士在武汉成立了中国护士学会,随之各地成立了护士学校,系统规范的护士教育开始实行。现代护士教育分为基本护士教育和专门护士教育。早期护士学校课程分为两大类:一为基本科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细菌学、营养学、药物学、病理学、寄生虫学、临床检验学、外科学、内科学、产妇科学、小儿科学、精神病学等;二是各种工作理论和各种工作实施的原则及方法,如普通护病学,烹饪学等,并示教各种工作理论,强调学生实习,将所学之基本科学及工作理论,应用于护理技术上,使工作达到最高效率。经过专门的护士教育,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普通医院护士和其他临床护士。专业人士又提出护士“毕业”不能“废业”,相继出台了护士进修的措施。汤其渊还建议中央医院附设护校训练师资。由于当时的中央医院分布于五大城市,就可按各地之需要保送师资人才,由教育部设置奖学金。专业人士的多方倡言,使民国时期的护士教育体系在摸索中逐渐完整全面。

第三方面,医疗机关详细规定护士职责,力求护士职业愈加规范。医士的责任是诊断疾病,出方治疗。而疾病变化报告,饮食供给分配,则是护士的责任。护病与治病,是须臾不离之势,舍此无以治,舍彼无以成,二者不能缺一[4]。医疗机构对于护士的职责就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苏州国医医院的护士规则相当具体[5]。如护士应秉承医师之命,协助医师诊察调护病人,注意清洁卫生,给予药剂等;门诊时护士在诊疗室辅助医师诊察;护士按时巡回各病房检查清洁照料各病人;护士按时检查病人体温脉搏及症状,记录病床日记送交医师查阅;护士在病人初入院时详询患者或其家属,填注病历经过情形于病历表;护士要住院早晚服务,对于重病患者要通宵照料;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按时服药;患者之排泄物(痰涕大小便)由护士处置,保持清洁卫生便于医师检视;护士检查患者之饮食物不拘患者家属送来或向外购入;护士可随时检查膳室内膳食菜肴之整治,必要时报告事务组加以纠正;护士长指挥全体护士分派各处服务;护士服务时间内一律穿着院服。这样严苛的细则反映了护士职业的精细标准,做一名护士,不但要有专门的学识,还要有健康的体格,优美的品性道德和牺牲的精神。同时令普通民众感到护士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是疾病呻吟者的良友,是保卫民族健康的战士,这份具备高度人格修养,专门技能和特殊学问的职业不是低微的工作,护士更不是高级的仆役。护士职业规范的细化与提升,也可以看作是护理职业在中国稳步发展的良好佐证。

第四方面,相关专家介绍国外护士教育进修情况,不断更新社会观念,以利护士职业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护士事业的长足发展,必须要借鉴他国之成熟经验,尤其是先进的西方国家。其中对于美国护士情况的译介较多,有《美国护士教育概况》《谈美国护士教育》《美国标准护士》[6-8]等。翟枕流在《美国的护士教育》[9]中不仅详尽地介绍了美国大学的护士系以及三种学制,还具体剖析了公共卫生护士工作。公共卫生护士活跃在各大医院及政府卫生机关中,他们负责指导、宣传、教育、调查的工作,他们的对象,除病人外,还有病人的家属。高尚的护士精神的宣讲,西方护理职业情况的大量介绍,促进了国内护理专业建设,激励着早期护士不能仅满足于消极地护理,还要积极地预防,更能成为民众的健康导向。更为可喜的是,广大民众深深地意识到护病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的成就,必须有一定的专心和吃苦的准备,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普通百姓对护病工作实质的曲解,有了对护士职业的尊重。

当然,关于护士的婚姻,寓所,待遇问题,以及护士与病人与医生间的关系种种,也多作议论。民国时期对护士问题关注如此纷纭,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早期护士的生存状况,印证了护理职业在中国的开端萌芽及发展壮大。

2 民国时期对护士问题讨论的意义

护理职业需要与社会人民频繁接触,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愈加凸显。它在中国的历史相当短促,一般人士对护理职业不够注重,那么民国时期对于护士问题的讨论无疑加速了其发展推广,是极有意义的。

民国时期对护士问题的讨论推进了民国护士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民国护士职业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巨变,西方护病学传入中国,不仅打破了病人家属亲友看护的旧传统,同时提倡普及公共卫生事业,加强民众卫生观念。时代使科学的传播显得更为迫切,也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卫生知识宣讲,护理专业介绍,发达国家护士概况,国内护士生活现状等林林总总的讨论表明了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精英对卫生事业的思考,普通民众对护士生活的关注。这不仅是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时对护士职业的发展、护士制度的形成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民国时期对护士问题的讨论真实表现了中国早期护士职业发展状况,为当代护士职业发展提供借鉴。护理职业又合乎女人的天性—慈爱精细周到,能忍耐无厌。不管是救死扶伤或者预防疾病,护士都占了重要的位置。专家指出,护校招收入学新生时除德智体的考量还要注意其动机,强调道德修养,要兼具同情心,进取心,忍耐心。舆论认为,护士舍去了温暖的家庭,舒适的生活,选择了护病职业,把博爱牺牲的精神表现在生活上,追求南丁格尔女士的灵魂,是值得大众敬佩与效法的。的确,民国时期护士所具有的忠实、诚信、负责、勤劳、守时、服从、谦和、合作的精神特质对于指导当今护士确立积极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国时期对护士问题的讨论有利于我们构筑民国护士史,有助于深化护病学研究。清末民初,护病学在中国举步维艰,可谓“筚路蓝缕,草莽初辟,外法欧美,内察舆情,以最新学术,施诸老朽之邦,新法旧俗,辄相枘凿”[10]。激进的有识之士开展的讨论,符合时代启蒙与革命的气息,达到了推广卫生知识,革新民众观念的效果,为护理专业在中国全面铺开与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和知识储备。近代中国护士制度日益成为历史学者关注的主题,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民国护士问题的讨论可以推动城市护士人员历史的研究,也为护士历史的整体考察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尽管护理职业在中国历史短促,但在民国时期得到了较为完整全面系统的推广。民国时期对护士问题的讨论,是谋求民族发展富强的时代要求,也是西方护病学与传统观念碰撞的必然结果,值得当代研究者深入发掘。

[参考文献]

[1] 汤其渊.中国之护士职业[J].新重庆,1948,2(1):32-34.

[2] 宗焕琴.公共卫生护士[J].京沪沪杭甬铁路日刊,1934(1055):121-122.

[3] 管葆真.舞女改业护士[J].中国护士季刊,1947,1(4):17.

[4] 潘景之.护士教育观[J].兴华,1929,26(16):10-13.

[5] 本院护士规则[J].苏州国医学院院刊,1939(1):42.

[6] 朱亮.美国护士教育概况[J].医潮月刊,1947,1(8):23.

[7] 王惠因.谈美国护士教育[J].学生杂志,1946,23(5):27-34.

[8] 美国标准护士[J].中国护士季刊,1947,1(3):34.

[9] 翟枕流.美国的护士教育[J].红十字月刊,1947(21):25.

[10] 金宝善.北京之公共卫生[J].中华医学杂志(上海),1926, 12(3):253-261.

(收稿日期:2015-11-23)

推荐访问:护士 探讨 民国时期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