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例发热伴有肝损害患者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31 15:0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分析发热伴有肝损害患者的病因构成,为诊断发热伴肝损害提供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发热伴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因。结果 280例发热伴有肝损害患者中257例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4.5%,包括:感染性疾病177例(65.1%),风湿免疫性疾病47例(17.3%),肿瘤性疾病20例(7.1%)。随着热程延长,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结论 发热伴有肝损害患者以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最高,而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分别位居第二、三位。若热程较长,应首先考虑非感染性疾病。

关键词:发热;肝损害;诊断;感染;肿;免疫

本研究对280例发热伴有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索发热伴有肝损害患者病因构成,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感染科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院伴有肝损害患者28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热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分析发热伴肝损害患者的病因构成,不同病因组的热程、常规实验室检查。

1.2主要诊断方法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的定义采用Petersdorf[1]在1992年提出的诊断标准:①发热病程≥3w;②体温多次≥38.3℃;③经1w详细的检查仍无法明确诊断;同时需满足以上3个条件才能诊断。将门诊收入的280例"发热待查"伴有肝损害患者分为FUO和非FUO两大类,病因以最终出院诊断为准。

1.3观察项目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等。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病因热程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共收集病例数280例,其中142例患者因病程小于3w,体温<38.3℃,住院1w内明确诊断或痊愈而列入非FUO组,占50.7%;其余138例符合FUO诊断标准,其中男152例,女128例;男女之比为1.19:1,年龄14~81岁,平均48.2岁。

2.2发热原因待查伴肝损害患者中非FUO组的病因分布 142例非FUO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140例,占98.6%,其病因中感染性疾病120例(84.5%),非感染性疾病20例(14.1%),未能明确病因的2例(1.4%)。在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感染53例(44.2%),发病率最高,其中包括EB病毒感染及流行性出血热各7例,麻疹4例,CMV病毒感染3例。其次为败血症26例(21.7%),伤寒及恙虫病各6例,胆道感染4例,肝脓肿1例。风湿免疫性疾病共9例,其中感染后变态反应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4例。肿瘤性疾病共3例,其中恶性淋巴瘤2例,肝癌1例。其他疾病共8例,其中药物热4例,噬血细胞综合症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

2.3发热原因待查伴肝损害患者中FUO组的病因分布 符合FUO诊断标准共138例,其中134例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7.1%,其病因中感染性疾病85例(61.6%),非感染性疾病49例(35.5%),未能明确病因的4例(2.9%),在感染性疾病中,败血症32例(37.6%),发病率最高,然后是病毒感染14例(16.5%),其中包括EB病毒感染4例,CMV病毒感染2例,HIV感染1例;胆道感染及结核感染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真菌感染4例,伤寒及恙虫病各1例;风湿免疫性疾病共29例,其中感染后变态反应14例(48.3%),坏死性淋巴结炎5例 (17.2%),成人still病3例,未分型结缔组织病及血管炎各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及反应性关节炎各1例;肿瘤性疾病共12例,其中恶性淋巴瘤6例(50%),肝癌2例;其他疾病8例,其中药物热4例(50%),噬血细胞综合症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

2.4发热伴有肝损害热程与病因的关系 感染性疾病在两个热程所占比例均位居首位,随着热程延长,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见表1。

3结论

本文发热伴有肝损害确诊率为94.5%,其病因以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性疾病多见,与发热待查病因分布一致[2,3]。本组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在占65.1%,风湿免疫性疾病占17.3%,肿瘤性疾病占7.1%,这种病情分布可能与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科主要收治感染性疾病有关,部分患者在来感染科就诊之前已在其他相关科室如风湿免疫科、血液科、肿瘤科等做过排除诊断,从而使感染的比例偏高。发热伴有肝损害在感染性疾病中,短程发热以病毒感染最为多见,长程发热以败血症所占比例最高,其中败血症共58例,其ALT的x±s为149.28±181.75,病毒感染共67例,其ALT的x±s为251.40±315.61,两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27),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病毒感染引起肝损害程度偏重。

本文感染性疾病明确诊断的时间较非感染性疾病短。可能与感染性疾病病情进展较快,及本科室入院后早期进行骨髓穿刺、全面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有关,而非感染性疾病进展相对缓慢,需做检查项目较多,耗时长。故当临床上高度倾向非感染性疾病时,各种特异的检查,如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术、血清学标志物等要及早进行,以便缩短确诊时间,提高诊断效率,治疗上勿盲目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退热药物,以免影响热型,延误诊断。

综上所述,感染性疾病是发热伴肝损害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病毒感染及败血症最为常见,其次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在发热伴肝损害日常诊疗中同样应遵循一个基本的简单思维法则,即先常见病、多发病,后少见病、罕见病,先器质性疾病,后功能性疾病,这样得出的诊断才更有可能全面、系统、快速、准确,有效防治误诊。

参考文献:

[1]Petersdorf RG.Fever of unexplaine dorigin:Anold friend revisited[J].Arch Intern Med,1992,152(1):21-22.

[2]徐蒙,马安林,袁立超.发热待查1854例临床分析[J].中华试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9,3:421-425.

[3]马锦玲,曹剑,王玉堂,等.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报,2011,33(1):83-87.

编辑/孙杰

推荐访问:伴有 发热 损害 临床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