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公开: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化的重要课题

时间:2022-05-29 08:2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党务公开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高校推进党务公开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对于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现实意义、高校党务公开制度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高校加强党务公开制度化建设的一些思考,强调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内外情况通报等五项制度。

[关键词]高校党务公开先进性建设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D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06)09-0049-0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这是我们党首次明确地把实行党务公开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提出了党建工作新的重大课题。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对于党内决策实现科学化和民主化,对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对于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务公开目前已成为高校党建研究和实践的新视域,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新的重大研究课题。作为先进思想与理念、先进科技与文化前沿阵地的高校,理应在党务公开方面开辟新视野、拓展新思路、实践新举措。

一、高校党务公开是党在新时期加强先进性建设的时代命题

高校党务公开,是与整个党内民主的发展状况和党所处的客观历史环境相关联的,是党的社会角色和执政地位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和根本要求,是高校党的事业适应“社会转型”、“全球化”、“信息化”等新形势、新趋势、新浪潮的必然选择,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制度改革和必由之路。在高校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1.高校党务公开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角色转变与先进性内涵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革命战争时期与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根本任务是显然不同的,也使党的执政方式、基本纲领和重大政策带有明显的历史和时代特点而不尽相同。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为党的革命性。我们党作为直接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夺取政权的革命党,为了推翻反动国家机器、帝国主义势力及其他敌人,不得不使党内的很多决定和政策处于秘密状态,目的是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不被敌人发现和破坏,因而把保守党的秘密作为安身立命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全党建立和实行一整套严格的保密制度,广大党员也普遍确立了牢固的保密观念。当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成为公开、合法的执政党后,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为“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的本质内涵,历史形成的那种保密制度和保密传统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而必须顺应发展党内民主和实现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需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高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高校事业也被赋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高校各项事业必须时刻与党的事业保持高度一致,高校的党务公开是顺应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转变与先进性内涵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2.高校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公开,就没有民主,公开的程度直接反映民主发展的程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然要求发展党内民主、逐步推进党务公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和贯彻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党内民主、集中全党和人民智慧的过程。只有实行党务公开,才能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等基本权利和民主权利,才能使党的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取信于民。高校党务公开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先进性建设、保障全校党员的民主权利和广大教职工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党务公开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和抓手,没有公开,就谈不上监督,高校要善于通过党务公开手段来加强党内、党外监督,建立健全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保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和先进性品质。

3.高校党务公开是实现科学决策、依法治校、确保党委领导班子先进性的重要举措。高校第十三次党建工作会议把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改进高校党委的领导方式,是高校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委领导学校事业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高校党委必须在国内外复杂环境和党的执政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领导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尤其是在信息社会、信息网络不断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流以不可阻挡的势头云起浪涌,在这种形势下,党的工作要善于把握信息主动权和信息控制权,而推进党务公开,是改进党委领导方式、掌握领导工作主动权、提高党委领导能力、增强班子先进性建设内在动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有利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通过发展党内民主调动全党、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4.高校党务公开是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党的先进性形象的有效途径。高校党务公开实质上就是尊重各民主党派、尊重党员、尊重和相信群众的一项重要民主制度和政治制度,也可以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高校在实行党内重大事务公开的过程中,党委、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全体教职工发生着深刻的交流互动和相互性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对各种重大问题不断达成一致并趋于和谐统一。通过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群沟通机制,将有关学校的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改革措施和重大事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以及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的进展情况及时公之于众,畅通党群的心灵沟通和信息渠道,有效化解党群、干群之间不应有的误解和矛盾,增强群众对党委有关决策和政策的信任和理解,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有利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说,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诸多关系中,最核心的就是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同心同德是高校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党务公开无疑为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打开了方便之门,为党在群众心目中保持先进性形象提供了重要途径。

二、高校党务公开制度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高校党务公开制度化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是高校党委乃至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认为,所谓党务公开,就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有关规定和各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除依纪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将党组织的决策与决议、干部任免情况等党员、群众关心的问题在党内外适当的范围内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开,以不断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使党员、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高校党务公开就是指高校党的工作和活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具有或应该具有公开性,而不再具有或不应该具有秘密性。党务公开的内涵还包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具有公开条件的党内事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步具有公开的必要或不再具有秘密性特点。尤其随着信息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党的一些不具秘密性的信息应该通过一定形式的信息媒介的传递被公开对象所接受和知晓,而这种不具秘密性的信息的范围和内容也因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历史性质而具有不断扩大的特点。

由此看来,高校党务公开制度化设计理应包括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依法公开的原则。党务公开不是无约束、无节制、无休止和无域限的公开,而必须依据一定的党内法规和有关规定来执行,不能与党内保密纪律和国家保密法规相违背,这既是贯彻党内法规和有关规定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举措,实质上也是党建法治化和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关于党务公开的规定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等党内有关规定、文件中有不同视角的规定和说明,高校党务公开必须依据党内的有关规定和精神行使,盲目保密和盲目公开都不利于确保稳定的政治局面和政治环境。二是分类公开的原则。高校党务公开就公开的范围而言,大致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在狭义上或在本组织内部关系上,指党组织的工作和活动向党员公开;其二是在广义上或外部关系上,指党的工作和活动不仅向党员公开,而且向群众、社会组织甚至社会公开。面对不同层面的公开,要分类对待,有些党组织的工作和事项只适合向党内或只在一定范围内的党组织内公开;而有些是先向党内公开,后向群众、社会组织或社会公开;有些则应该同时向党内外公开,这些都要视具体情况和需要而定。三是与政务公开相适应的原则。自2003年以来,全国多次召开有关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国政务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及法治化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政务公开工作已逐步成为政府施政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成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举措,成为内容比较规范、形式比较完善、程序比较严密、机制比较健全的一项重要制度。而党务公开则显得相对滞后,与政务公开的发展还不相称,要形成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互相吻合、互动共进的格局还需要加快步伐。四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品质和根本作风,党务公开要坚持实事求是,决定并执行公开的事项在面向党员、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社会时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内容要真实、全面、具体。

高校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从性质上讲涉及全局工作、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具体事项以及学校多数党员群众认为有必要公开的非秘密性的党内其他事项,尤其是需要党委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除涉及保密的内容外)。因而,高校党务公开制度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是高校党组织的有关决策事项、执行决策的有关活动和对其监督的有关事项。党委在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重大决策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重大决策作出后要向党内外公示,形成群众共识,赢得群众支持;对群众监督的党内事项必须适时有效公开。二是公示学校干部选举和任免的规则、程序、过程和结果。三是高校党组织所掌握的有关国家政策、上级精神等重大信息可以或应该公开的适时向党员乃至群众传达、通报或公布。四是党员交纳的党费及其使用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以一定形式向党员公布。五是有关党的历史档案和应该解密的事项具备公开条件后在一定范围以一定形式公开。六是公开其他应当或需要公开的事项,比如需要听证的党内事务、纪检部门已具备公开条件的有关案件等事项等。高校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在制度化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需求和时代特征,结合当前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有关精神来科学实施。

三、高校党务公开制度化建设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党务公开也必然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实施时必须注重强化领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实施。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在拓展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探索公开途径与形式的同时,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把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各项制度与机制建设,从而推进党务公开的制度化和法治化进程。

1.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内外情况通报制度。《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党的通报制度作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和说明,高校党委及基层党组织要依据党内有关文件和规定精神,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党内外情况通报制度,这是高校实行党务公开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形式。目前高校党内外情况通报制度还普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需要打破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公开内容和公开对象的范围上,在遵守保密法规和原则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些不必要的顾忌,进一步相信群众,从而取信于民。

2.建立和完善高校党群沟通、党内重大事项决策咨询与听证制度。党群沟通、上下互动,实质上也是使党务逐步走向公开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党群沟通的制度主要有领导联系点制度、信访制度、对话制度、座谈会制度、接待日制度、与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交友制度等,这些都成为直接或间接的党务公开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内重大决策等事项的征求意见、咨询与听证制度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不少高校成立了诸如教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及其他类型的学校自治性群体组织,不仅促进了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也促进了党务公开。学校通过教代会、工代会、学代会等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定形式的党务公开,增进了民主,加强了理解,促进了工作。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有关精神,高校纷纷建立和完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公示和听证制度,这是党内外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学校党务和政务的有效形式,进而通过党群互动促进党务公开。

3.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责任公开制度。建立党委领导责任公开制度,是保障党委领导班子先进性的一种有效机制。党委领导责任公开制度就是根据公开原则公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情况,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并将党委领导工作直接置于党员和普通群众的监督之下,使其“在其位,谋其政”,这也为以后的领导绩效考核奠定了基础。党务公开的这种监督形式将权力和责任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利益主体的监督,同时对非利益主体来讲,领导的能力如何、党内用人机制的好坏也可以藉此加以判断。高校党委要把领导责任公开制度这项“阳光工程”不断推进,建立一个民主、高效、勤廉、务实、开拓、和谐的领导班子,保持班子的先进性。

4.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务公开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党务公开的绩效管理,是党务公开工作持续健康推进的重要保障机制。绩效考核要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要以群众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体系中增加群众评议的权重,让党员和群众参与党务公开的绩效评估,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和自身利益。在绩效评估制度中要着重完善三项基本制度:一是完善自我评价——述职报告制度。述職报告是党委领导对自己岗位职责的自我总结,是全面、客观、公正地向党委与群众汇报履行职责情况的重要方式,是接受党委、群众监督与考核的重要途径。二是完善群众评价——民主测评制度。通过群众参与的方式,参照被考核对象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及重点任务的践履情况,民主评议、考察评估党委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民主评议是对述职报告的有效补充,监督和校正述职报告的真实性与公正性。三是完善阶段性评价——动态性评估制度。从完善考核体系来讲,应当以动态的评价促进党务业绩考核,如建立动态的定时或非定时的工作座谈汇报等形式的阶段性评价机制,将党委重点工作和领导成员履职情况向群众尤其是相关利益主体汇报,及时听取群众的想法和呼声,搜集整理关于党委工作的反馈信息,以利于进一步改进工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5.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务公开分类实施制度。高校党务公开要视公开目标、公开内容的性质采用合适的形式分类实施,并形成制度。对适宜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内公开的,适合采用局域性的公开形式:会议公开,是指通过开会的形式向一定范围内的出席对象通报、发布党务信息;文件、内部简报、印发纪要等,这些以公文形式公开的媒介一般都有发行对象的范围限制,受众更多集中于党组织或党内,便于存档;机关局域网、公务网等局域性形式。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利用机关局域网、公务网等局域性形式进行党务公开具有时效性、可互动的特点和优点,形式新、效果好、安全性高。目前,随着无纸化办公和电子政务的施行和推进,局域网已成为党务信息局域性公开的一种新趋势和有效形式。另外适宜对全校党员、教职工甚至向社会公开的党务信息,主要采用广域性的公开形式,这种形式传播广、受众多、更新快:公告公示,即通过文字告示形式将党内有关事务向群众或社会广而告之;报刊、广播电视,主要用于公开大众性党务信息;网络,其传播党务信息的自由性更大,甚至可实现全球性信息共享。对于广域性形式公开的党务信息要坚持严格的领导审查和责任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严谨、规范、刚性、合法的程序规定,要从信息安全、文化主权等战略高度来加强党务公开广域性传播媒介与制度的建设和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朱国栋

推荐访问:党务 制度化 课题 党的先进性建设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