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网络激活课题研究

时间:2022-03-12 10:50:3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在我校承担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研究》的四年多时间里,课题研究已经成为教师日常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校利用网络管理方式,创新课题研究方法,重视过程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我校是一所2005年新建的现代化实验初中,教师面向全市公开招聘,师资力量较强,学校硬件设施优良,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网络遍布教室、学生及教师办公电脑,学校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但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原先的村小,拘谨胆小,在课堂上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显得犹为必要。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视野狭窄,只重视课堂教学的短期效应,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对学生长足发展的熏陶作用。长期以往,必然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造成严重的束缚,从而削弱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因此,从促进师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改变凝固不变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具有长远的意义。根据现状,学校依托网络优势,探索课题管理与研究的新方法。

构建课题研究树状结构,创建课题管理网

《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研究》作为我校主课题,下设很多子课题,并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学科教学特点,由教研组长及课题主要成员带领全组教师围绕子课题开展研究,遍布全校范围的树状的课题研究网络使全校教师形成研究合力、同时也使课题研究的思想渗透到了每位教师的教学中去。该课题的子课题有:《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关系的个案研究》《网络课堂教学问题生成的研究》《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劳技课堂教学中知能互馈生成的研究》《艺术教学中学生觉悟能力生成的研究》《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动态生成的研究》《历史课堂教学机智生成的探究》《政治课堂教学中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实验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研究》《英语阅读能力生成性的研究》等。为了加强学校主课题的管理,我校利用学校网络设施先进的有利条件,开发了课题研究专题网,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及研究成果在专题网上予以公布,供大家学习交流,并利用好学校校园网新闻主页教科栏目、绣湖论坛等,开展课题学习与研讨活动。课题组不断创新,精致管理,努力激活学校主课题《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研究》的理论学习、实践研究、成果推广等一系列过程。

课题理论学习网络化

我校在课题组核心成员办公桌上放置了课题示范岗,实行岗牌上桌,使课题组核心成员抬头见课题,低头思科研,调动他们开展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督促他们带头进行课题研究。

学校邀请专家指导,给教师创造机会进行课题培训,学校教科室组织课题核心组的教师外出学习,返校后为全校青年教师、教科骨干进行“我家讲坛”系列讲座,将学到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与大家共享。

学校为教师订阅了两百多种教育教学杂志,每天下午第三、四节课,学校组织无课的教师到阅览室开展课题知识学习、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撰写教学反思。学校教科室成员收集有关“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内外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文字资料供教师学习。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编制 “课题学习集”,整理课题研讨过程中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收获和体会,供教师学习交流。为提高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学校教科室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精选学习材料,拍摄讲座录像,并发布在学校课题专题网上供教师学习,要求教师在专门的培训手册上认真作好学习后记,并在课题专题网论坛上进行学习心得交流。

课题研究过程网络化

我校课题研究活动采用学校课题组策划活动方案,分教研组开展子课题研究的方式,由教研组长定期上报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小结,公布在校园网首页教科园地栏目中。

以下为三个教研组2009年10月的课题活动小结。

物理组:为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加强学科教学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我校物理组五位教师于10月19日参加“同题异质”教学设计比赛,并与26日抽签分班上课,分别执教同一课题《力弹力》,课后组内教师对五节课分别进行了评议。最后,教师们一致认为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力,是生成性激活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艺术组:10月26日上午,我校艺术组全体教师围绕“搭建领悟力升级的阶梯”这一主题,展开课题研讨活动。组员围绕《多变的颜色》第一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课件展示和研讨。最后,他们一致认为我们要真正把艺术课上好,就应该在教学的深层次细节上着手,寻找提高学生感悟艺术能力的方法,争取把课堂教学打造成具有生成性的学习活动。

生物组:2009年10月22日,我校全体生物组成员围绕“课堂观察生成性学习目标达成”的主题展开了课题研讨活动,由生物组徐斌兰老师开设《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公开课,全体组员参与了听课评课,最后,他们一致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

子课题活动内容发布的网络化,使课题组及时掌握子课题研究进展与成果,促进了各子课题研究的活动交流,推进了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入。

此外,我校连续四年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月活动,基本流程为: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题知识学习,并以 “课堂观察”为研究手段,以教研组公开课教学为载体,分教研组全面开展课题研讨月活动,并进行评比。活动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分教研组开展网上课题知识学习。第二,分教研组开展课题研讨公开课活动。推荐组内开课老师,并开展课题网上研讨活动。第三,教科室组织课题论文撰写与课题教案评比活动。课题研讨月系列活动使课题研究深入实践,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生成的殿堂。

以案例为课题研究核心,构建网络案例库

在课题确立之初,很多教师对“生成性资源”很陌生,望而生畏,通过学校分层培训,课题组成员率先结合教学开展研究并发布自己的研究案例,教师们也渐渐走近了本课题的研究核心。

生成性资源是对教学过程可变性的概括,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情感变化,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等;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着眼于学生作为独立的人的成长,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高度上,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现代教育媒体的辅助下,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将突破原来狭窄的教材束缚,体现学科整合及教学资源的丰富化。生成不是随意将教学过程旁逸斜出,而是一种能体现出教育智慧的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因此对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应注意筛选和科学的评判,避免被动的、虚假的甚至负效的生成。

我校利用校园网BBS论坛,定期组织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案例分析及研究成果发布在论坛上进行点评交流,建立课题研究案例库,把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通过网络有机的整合起来,使先进理念与成功的实践经验得以迅速有效的推广。

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始终以案例研究为载体,使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本课题提倡的案例研究与教师的具体课堂教学工作相结合,实现工作、教学与研究一体化,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的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分享,强调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成长。

在案例库文本研究基础上学校推荐课题核心组成员开设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研究》结题汇报课。学校组织课题组教师及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以课题为核心的课堂观察活动,发放课题研究课堂观察表近百份,听课教师一起认真参加了课题的即时研究。学校刻录了课题结题汇报课光盘,并在专题网上予以公布,供全校学习、研究,使老师们在录像分析和课堂观察活动中对课题研究深入合作、全面交流、总结提高。

在网络条件下开展《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研究》课题管理与研究,丰富了课题成果,加速了师生的成长,推进了学校的发展。课题申报至今,我校教师共有90多人次先后在吴江市级以上各类评优课活动中获奖,课题论文发表、获奖20多篇,我校学生学习习惯明显改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学校网站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教育网站”、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创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

推荐访问:课题研究 激活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