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2-05-21 11:5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 中国已成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在中国加入WTO十几年中,由于成功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互补性发展格局,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呈现不断增长的可喜局面;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整体不强,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及市场风险不断变化等原因,因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提出大力推进和完善我国农业国际贸易促进体系建设、在考虑对外贸易规则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农业保护政策、坚持立足于国内生产的粮食安全战略、制定促进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的农产品贸易战略及近期关键措施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农业贸易  比较优势  国际竞争力  发展

一、中国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中国农业国际贸易的基本情况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业不断扩大与世界贸易体系的结合,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方面成绩显著。201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57.7亿美元,同比增12.9%。从产品结构看,产品特征鲜明,进口量依旧比较大的农产品是大豆、食用油、棉花等加工原料型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农产品是水海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012年,大豆进口5838.5万吨,同比增10.9%,再创历史新高,相比2004年增长189%;棉花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51.8%,进口额120亿美元,同比增24%;食用油籽进口6228.0万吨,同比增13.6%,进口额377.5亿美元,同比增19.9%;食用植物油进口960万吨,同比增23.1%,进口额108亿美元,同比增19.9%。2013年前五个月出口以水海产品、蔬菜、水果为主。前五个月,我国出口水海产品153万吨,增加5.4%,价值77.3亿美元,增长11.6%;蔬菜285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价值34.6亿美元,增长15.4%;鲜、干水果及坚果110万吨,减少7%,价值13.1亿美元,增长10.4%;粮食110万吨,减少13.3%,价值10.2亿美元,下降0.7%。上述四者出口值合计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1.3%。

2013年前五个月,东盟、日本、欧盟、中国香港和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进口主要来自美国、东盟、巴西和欧盟,我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45.8亿美元,增长23%;日本45.2亿美元,下降6.7%;欧盟31亿美元,增长2.7%;中国香港29.4亿美元,增长25.3%;美国27.5亿美元,下降3.9%。对上述五个市场出口合计占我农产品出口总值的67.9%。同期,我国自美国、东盟和巴西分别进口农产品130.4亿、62.3亿和53.9亿美元,分别下降1.6%、4%和11.5%;自欧盟进口39.4亿美元,增长25.4%。自上述四个市场进口合计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62.7%。此外,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进口29.3亿、27.4亿美元,分别增长47%和7.3%。

2、中国农业国际贸易的特点

(1)农产品贸易额度持续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大。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01年的279.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757.7亿美元,增长5.29倍,其中,进口额由118.5 亿美元增长到1124.8亿美元,增长8.49倍;出口额由160.9亿美元增长到632.9亿美元,增长2.93倍。除了2009年农产品贸易增长额受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有所下跌而外,其余年份均是处于正增长状态,中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幅提升。

2003年以前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农产品出口额一直大于农产品进口额,2004年首次出现逆差,逆差额为48.87亿美元,之后逆差状态一直延续。从2004年到2012年粮食获得“九连增”,当前主要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结构矛盾突出,农民工进城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供给增长速度赶不上消费增长速度。2012我国农产品出口632.9亿美元,进口1124.8亿美元,贸易逆差为491.9亿美元,同比扩大44.2%。

(2)中国大部分农产品失去了比较优势。中国农业贸易总体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加,出口专业化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上。我国进口金额大的农产品基本都是粮油类产品,如大豆、豆油和棕榈油、棉花、小麦、羊毛等,土地密集型的粮油产品占我国农产品进口的50%以上。粮食、油料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从长远看不具备出口优势。

二、当前我国农业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1、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低于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改善其就业和保护经济缓慢回升。以美国、日本实施有关措施为例,2010年1月,日本对中国养殖虾含药残、莲子含黄曲霉毒素实施命令检查;2010年3月,日本加强对中国香菇含农药残留实施检查;2010年5月,日本对中国大葱及加工品实施氟硅唑项目强化进口监控检查;2010年12月,美国通过《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将对外国进口食品,特别是对来自中国等国家的食品实施更为严格的检查。另一方面,按照WTO相关规则,各国政府均可对农产品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俄罗斯政府在2013年加大了农业补贴力度,对农业的补贴率为13.5%,补贴额为1904亿卢布(约合57.7亿美元),同比增长28%,美国每年仅棉花就有巨额补贴,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为本国农产品贸易提供补贴额,这些都使我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

2、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

中国加入WTO以来,水产品、园艺产品和部分农产品加工品等继续保持比较优势,但是由于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劳动力素质不高,生产效率偏低,农村土地、劳动力和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升以及人民币逐步升值等,造成粮食、油料作物、棉花等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下降,制约着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在中国农产品出口中,总体上技术含量低、传统产品多、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弱、出口农产品的种类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有规模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无法适应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由于我国农业资源比较匮乏,尽管很多农产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多数都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从粮食国际竞争力来看,中国小麦和大豆生产明显缺乏比较优势,玉米生产有比较优势但在减弱,水稻有比较优势但有波动;国内棉花、油料作物生产也缺乏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综合成本上升,出口售价也有所上升,导致出口企业的整体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生猪、罐头、部分蔬菜以及初级加工农产品的出口利润下滑明显,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3、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由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一系列问题:融资困难成为制约出口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标准,致使我国出口农产品检测项目不断增加,加大了出口成本,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检验检疫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农产品出口的风险性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弱,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农业大多数的投入都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对出口潜能大的产品和产区的支持力度不够;农产品出口急需加强信息咨询、交流培训和宣传推广等公共服务,出口营销渠道有待拓展;缺乏对农业国际化战略的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针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市场开拓、国际营销、监测预警、技术推广和咨询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机制尚未形成。

4、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增加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不确定性

未来几年,世界经济面临着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逐步加深,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全球贸易增长率从2007年的7.2%下降到2012年的2.5%;欧债危机自2009年开始、2011年底恶化,现在还持续扩散中,主要发达国家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二次衰退,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将进一步减弱,出现了通货紧缩,进口商不敢签订大的进口订单;发展中经济体为应对通胀压力而继续收紧政策,并且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从发达国家扩展到部分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在市场需求下降和农产品贸易限制加剧的情况下,我国部分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石油价格波动增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农产品贸易摩擦可能进一步加剧,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也为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增添了许多变数。

5、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产品贸易开放条件下,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融合不断加快、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影响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市场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国内期货市场、远期合同等市场风险管理工具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有效防范和控制国际市场风险的机制。比如,近几年社会普遍关注的大豆问题,它是受加入世贸组织冲击最大的产品,近10年来大豆进口激增,有人质疑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程度过大,但实际情况是2004年、2008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两次剧烈波动,导致国内部分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的压榨企业亏损严重甚至停产关闭,从而引发两次行业兼并重组浪潮。而部分跨国粮商在这两次危机中幸免于难并趁机扩张,掌握了国内大部分的压榨产能。这或许是中国农业对外贸易这些年来真正需要吸取的深刻教训。

三、中国农业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1、推进和完善我国农业国际贸易促进体系建设

第一,强化政策研究和战略规划制定,系统研究涉农国际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的基本规则和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强国别研究,通过对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容量、进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市场环境等的研究,提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战略。第二,进一步提高制定和利用世贸规则的能力,加大贸易谈判和国际规则标准制定的参与力度,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达成对中国农业有利的结果,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和可行性研究。第三,推动建立统一、稳定、规范、高效的农产品外贸管理和调控体制。第四,加强农业产业损害评估机制建设和贸易救济工作。第五,提升农业国际信息和农产品国际营销促销的公共服务水平,构建通畅高效的农产品贸易信息体系,正确引导市场预期,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2、在考虑对外贸易规则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农业保护政策

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实施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农产品贸易战略;着力提升农产品进出口管理能力与市场调控水平。必须根据国际国内农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化趋势,探索建立农产品国内生产与进口稳定衔接机制,有效调控进口,避免进口农产品对国内生产和市场形成冲击;建立和完善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利益的农产品进出口支持政策体系,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强化进口管理;建立健全外资准入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报告和安全审查机制。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农业标准制定,以及动植物疫病防控、生物安全、生物能源、气候变化等涉农国际谈判与协作,进一步开展区域和双边贸易谈判,促进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规则,进一步改善中国农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3、坚持立足于国内生产的粮食安全战略

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复杂性,目前除中国外还没有哪个国家有养活13多亿人口的经验,也没有哪个国家经历过分配管理相当于世界总消费1/4的粮食的困难。如果中国放弃以“国内生产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我们很难预料世界粮食贸易和市场格局会被怎样的改写。我国须继续对农业实行高度优先的政策安排。第二,中国仍然不具备依赖粮食贸易的基本条件。从技术上看,中国尚不具备依赖国际市场解决粮食问题的基本条件,如国内市场发育迟缓,粮食市场体系不健全,行业组织严重滞后,全国统一大市场还未形成,缺乏风险管理机制和工具。目前中国没有像美国、法国和德国那些能够垄断全球粮食贸易的大粮商,没有类似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小麦局等贸易组织,也没有日本、韩国那样的进口管理机制,现有贸易基础设施也不具备承担大规模进口粮食的能力。

4、制定促进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的农产品贸易战略

第一,立足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现阶段实施比较优势战略,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业资源向高价值农产品生产集中,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生产率。第二,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为战略出发点。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呈增长趋势,成为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难点。这要求现阶段制定中国农产品出口战略的基点,必须由过去的“外汇贡献”向“就业贡献”转变。第三,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必须在发挥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同时,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新产品,加快技术创新、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第四,建立以“市场多元化”为特征的全球农产品市场体系。要逐步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建立以“市场多元化”为特征的全球农产品出口市场体系,满足今后若干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竞争力不断增强的需求。要稳定和扩大日韩、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欧洲、中东、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努力发展北美、南美等潜力巨大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中国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状况探析[J].国际商贸,2012.

[2] 余康、章立、郭萍:1989-2009中国总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1).

[3] 蒲文彬:加入WTO十年的中国农产品贸易与竞争力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

[4] 程国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影响、启示与战略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12(3).

[5] 何安华、楼栋孔、祥智: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研究[J].农村经济,2012(2).

[6] 张相文、黄娟:中国农业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6).

[7] 程国强:加入世贸组织10年:中国农业的奇迹与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3).

[8] 向艾:中国农产品动态比较优势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1(14).

[9] 郭慧慧:中国农业贸易关系持续期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1(33).

[10] 朱广东:WTO农业谈判囚徒困境的成因及启示[J].特区经济,2011(11).

[11] 贾海薇、李大胜: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路径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10(9).

推荐访问:中国农业 现状 建议 贸易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