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狱人社会保护的路径分析

时间:2022-03-26 09:56:57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出狱人保护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中最易遗忘的死角。鉴于因自身社会生活能力的下降和就业谋生的困难,出狱人重返社会必然遭遇巨大的阻力。以重庆市为例,由于相关规定随劳教废除而被清理出现滞后,以致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福利制度的结合部位存在法律空白。以地方立法方式倒逼政府部门扩大社会福利范围,不失为改变保护不力现状的有效路径。地方可以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制定《出狱人社会保护条例》,落实其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并将其明确纳入社会保险和救助的范围。

关键词:出狱人;社会保护;地方立法;安置帮教;社会救助

中图分类号:D916.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5-0045-08

Abstract:The protection of exconvicts is one of the dead ends, which have usually been ignored in the social welfare system. Because of the decline of the exconvicts social abilities and their difficulties in earning their own living, they will have to encounter great resistance when they return to the community. 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he relevant rules have been abolished along with the abolishment of the RTL system, which led to the legal vacancy of the combining part between social comprehensive measures and social welfare system. The form of local legislation forces the government to enlarge the scope of social welfare, which would be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current ineffective protection. Therefore, the local government can take a first try and practice enacting social protection regulations by making “Social Protection Ordinance for the Exconvicts”, putting their basic life and health care into practice and bringing these systems into social insurance and social relief.

Keywords:exconvicts; social protection; local legislation;“aid-help-management-education program” for the exconvicts;social aid

出狱人保护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提高再犯罪预防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制度运行中最易忽略和遗忘的角落。出狱人主要指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且在监狱服刑期满回归社会的人员,以及被监狱决定监外执行或被法院裁定假释的服刑人员①。出狱人社会保护又称更生保护,具体指政府、民间团体、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应特殊人群重返社会的基本需求提供生活救助、心理疏导、升学就业指导、治疗康复的活动。在公众看来,出狱人从来不是单纯的社会弱势人群而是边缘法律人的角色,对于这类曾经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员分享社会资源,普通人多少持有排斥的态度。在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形下,他们同样可能成为政府拟定保障和救助范围时有意无意排除的对象。因此,仅用政策倡导和协调方式加强出狱人保护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详定法律法规,系统明确出狱人最低生活、医疗、住房保障,细化升学就业平等,跟进社会救助,才可能落实政府和社区职责;另一方面,制定相当规格的地方法规,将出狱人保护真正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子项目,持续保证和适度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清晰基层政府职责,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才可能真正推动法治文明和社会进步。

一、强化出狱人社会保护的理论依据

(一)出狱人社会保护的刑事理论依据

1.犯罪学依据:犯罪社会环境原因的风险调节。按照以往“犯罪中心主义”的犯罪原因研究方法,对犯罪生成的考量主要围绕犯罪人的意志及其行为,而避开被害人、刑事环境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犯罪学理论出现了重大变化, 其中一个明显的发展就是关于犯罪的情境性研究和情境研究方法的出现[1]。在犯罪事件中, 除所谓“无被害人的犯罪”, 必然存在犯罪人、被害人、犯罪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即“同其他任何社会事件一样, 犯罪事件的发生也有其背景和环境。其环境是由居民和社会的特点、文化观念、对被害危险的认知以及其他间接影响犯罪事件的因素组成的。被害人和犯罪人与这些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并受环境的影响”[2]。“犯罪者—被害者—刑事环境”横向三元范式改变了“犯罪中心主义”对犯罪人和犯罪行为的限制观察,将被害人因素、刑事环境及社会因素纳入犯罪原因研究。既然犯罪的产生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因素,在惩罚和改造犯罪的刑事一体化目标下,与刑罚执行相关的后续制度设计就应当考虑出狱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影响关系,改善出狱人的社会对待,减少社会环境诱发再犯罪的矛盾冲突。

推荐访问:出狱 路径 保护 社会 分析